分享

髀之谦逊

 指禅李的收藏 2023-05-10 发布于天津

      问:全身最大的骨就属它,为啥给起了个卑名?

      答:人不可貌相,骨头不可名揣哈。   

图片

      “髀”的首次露面是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其耎而散者,当病食痹”这一条,以后常在《素问》的后半部出现,在《灵枢》里也有数篇出现。

      “髀”字的组成是左骨右卑,单如果只从名字上来看,一定会以为这指的是很不起眼的一块骨头呢!“卑”字的原义是指地势低洼的方位,在后世就引申为地位的低下,“卑职”一称的源初也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如果只是望文生意的话,那就和实际所指大相径庭了:因为,髀还有一个小名儿,叫大腿骨,或者准确点说,大腿骨的近端连带骨盆髋臼的那一系列的区域,都叫作髀的。

图片

      严格地来讲,髀和大腿骨是两回事,可参见上图:蓝色的区域是大腿骨,黄色的区域是髀。

      髀,本身没啥好神秘的。

      所以,下面我讲一讲,这圪垯为嘛起了这么个名儿呐?

      要是在字典里查“髀”这个字的含义,一准能把人造蒙圈喽图片,不信你就查去。

      要说“髀”啊,这一细捯饬,还得从汉服说起……图片

      说,汉服里面,有一类叫做——深衣。

      啥叫“深衣”图片,请参考一下图:

图片

      当然,我们外行人来看,不但不热闹,本就平淡无奇嘛,弄一大花床单一披,也差不多就这个感觉吧。

      然而,只消看看下文,就可以感受到:真不能跟古人论讲究,古人讲究起来,是他们都害怕的。

文曰: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上毋厌胁,当无骨者。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

      ……

      这是《礼记》里面的一篇,名字就叫做《深衣》。《礼记》是五经之一,他的学术地位,这里就不用多说了吧。你看,光做件衣服,还整出个子午卯酉来——要定个制度——和“规、矩、绳、权、衡”来相对应。至于高低是怎么对应的,大家去问裁缝吧,我负责说骨头这一块儿!

      恰恰在《深衣》里,出现了一个骨名,就是“髀”了。

      所谓“带下毋厌,上毋厌胁,当无骨者”,说的是,作深衣的腰带,不能太靠下,靠下不能遮住髀了;也不能太靠上,靠上不能遮掩住肋。腰带最适合的位置,就在髀和肋骨之间没有骨头的那一轱辘算。

图片

那么,有意思的来了

图片

图片

正骨心法要旨·骨度&四肢图(部分)

      在《正骨心法要旨》的骨度全图中,“髀”和“髀枢”只出现于正面图中,在侧面的四肢图中标注出了“髀枢”。对比稍晚一些《伤科补要》,其中的增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到了“髀”和“髀枢”的位置。

图片

伤科补要·骨度&人身穴图(部分)

      “髀枢”一词在内经》中即已出现。“枢”在《内经》里面最著名的当属六经中的“关阖枢”理论(也有叫作“开阖枢”的,这一思想在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卒病论》里仍有延用。而“枢”在骨相关的内容里明确出现的,就非“髀枢”莫属了。

图片

      用髋关节来理解“髀枢”,虽然说二者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但是也算是相比之下较为直观、贴切的了。从这个角度理解,在身体的前方、后方和侧面,都是能够触摸到髀枢的,我认为,这应该就是《伤科补要》中的配图要表达出来的意思。

图片

那么,更有意思的来了

图片

图片

伤科汇纂·人身正、背面部位图   

      在《伤科补要》刊出之后没多久,《伤科汇纂》也相继成编。

      《伤科汇纂》图注中的『人身正面部位图』中髀枢的位置标注的是“脾枢”二字,『人身正面部位图』中髀的位置标注的是“脾”字,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其实,也算是无独有偶,伤科补要·周身名位骨度注释》中有一句记载曰:“其(楗)骨面名曰髋,挟髋之臼名曰机,又名脾枢,外接股之髀骨也”。

      怎么样,是不是有种“何处不相逢”的感觉呢?图片

      在中医的人体结构用字中,有一个现象,就是名字的部首代表类别的区分,而偏旁用于指示部位,比如“脉”字的演化,从最初的“衇”到“脈”,再到现在的写法,这里面反映了一个概念的变迁;而“”与“䯒”(参见 䯒者行也),则是指代同一肢体节段的肉体和骨体的不同。

      这是一个总体的原则,实际的例子不是很多见,但是一旦遇到了,就可以用来做作分析。就比如“髀”和“脾”,出现在伤科补要》中的“脾枢”和图注里面的“脾”和“脾枢”,绝对不是写错字那么简单。

      因为“脾”字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用来命名五藏之一的脾藏了,所以在髀骨的部位写“脾”的用意,其实是在指示这个部位——包含骨和肉——对复合组织的强调。而实际上骨体的“髀”和五藏的“脾”,在最初投放使用的时候是否有更深层次的联系呢?我想这是可以做进一步的追溯和探讨的……

回溯历史,展望未来

图片

医经  |  天人  |  神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