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心

 直尾昂述 2023-05-10 发布于广东

​初心、

性体本寂、

有相即无相

初心:

人的真心、本心

认为人应识

纯乎天然的

心之本体

论心者皆曰:

'须识其本体’

余谓心之本体

在顺其初者也

初者,万虑俱忘之时也

突然感之

卒然应之

则纯乎天者也

意气一动

而二三之念

则继乎后

又其甚者,此念方萌

而二与三已并出其间

继与并皆非初也

他以对亲长的爱敬

是纯乎天然为例

认为对亲长不能落于

当爱当敬之意

他还说:

贵而益谦与傲同

醉而益恭与乱同

因为

“徇外之心,

为人之心也,

所谓继与并者也

此心之原

不堕方体

不落计较

翛然而往

倏然而来

见其前而不见其后

知其一而不知其两

如此而已矣

此则所谓初者也

该用语批评了

王门后学中出现的

只从良知之用

即落于是非

来认识

良知的

知是知非

最终落于

有是有非

的偏误

黄宗羲评价:

堕其义

不可谓

非药石

性体本寂:

性之本体是

不假人为的

至善之“寂”

为学应当

返本归寂

王时槐

为阳明后学

以透性为宗

持性本论

的哲学观

他认为心性

在本体上是寂静的

可睹闻的便是习气

他说:

此心

湛然至虚

廓然无物

是心之本体

性体本寂

万古不变

性本寂然

充塞宇宙

浑然至善

心体本寂

念者,心之用也

真识心体

则时时常寂

非假人力

其体本如是也

此本常寂

虽欲扰之

而不可得

念之感应

自然中节

而心体之寂自若也

心体之寂

万古不变

此正所谓

未发之中

舍此学不归根,未免逐末,

将涉于憧憧往来,于道远矣

“性体寂然”

并不是枯寂

然非顽空

故密运

而常生

惟几萌发

不学以反其本

则情驰而性蔽矣

提出“归寂”

的修养方法

善学者,息息归寂

以还我至善之本性

是之谓真修

有相即无相:

应从有相无相的关系

来认识心学的本体

与修养工夫的统一

王时槐为王阳明后学

他用佛教哲学的术语

论述心学思想,提出

“有相即无相”的观点

他说:

太虚之中

万古一息

绵绵不绝

原无应感

与不应感

之分

识得此理

瞑目独坐

亦应感也

时时应感

即时时是动也

常动即常静也

一切有相

即是无相

山河大地

草木丛林

皆无相也

真性本无杳冥

时时呈露

即有相也

相与无相,了不可得,

言思路绝,强名之曰本心

他批评王门后学中

“去念守心”的方法

流于枯寂之弊

所喻

'去念守心’

念不可去

心不可守

真念本无念也,何去之有?

真相本无相也,何守之有?

惟寂而常照

即是本体

即是功夫

原无许多歧路费讲说也

黄宗羲《明儒学案》评其

尝究心禅学

故于弥近理

而乱真之处

剖判得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