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文短小精悍,懂中医的一看豁然开朗,不懂中医的别看,浪费时间[干杯]厥阴病之乌梅

 GG2010 2023-05-11 发布于江苏

此文短小精悍,懂中医的一看豁然开朗,不懂中医的别看,浪费时间[干杯]

厥阴病之乌梅丸证

厥阴病,两阴交尽名厥阴,阴阳顺接失其真,厥热胜负知从化,峰回路转得新生。

郭某,女,45岁,工人。初诊,头两侧胀痛,晨起口干口苦,大便溏,食凉辛辣刺激性类食物后即有胃痛等。平素怕冷,手脚冰凉,易急躁,带下黄臭阴痒,月经推迟,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细缓。诊断为厥阴病,拟以乌梅丸汤剂。

乌梅20g ,细辛3g ,花椒6g ,干姜10g,桂枝10g ,附子10g ,黄连10g ,黄柏15g,党参15g ,当归12g

3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二诊:头两侧胀痛、阴痒、口臭均减轻,余症未见好转,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再进3剂。

三诊:头两侧疼痛、阴痒、口臭、等明显减轻,怕冷减轻,舌暗红苔黄白相间薄腻,脉沉。

乌梅20g ,细辛3g ,花椒6g, 干姜10g,桂枝10g ,附子10g ,黄连6g ,黄柏15g,党参15g ,当归12g

5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四诊:月经来潮,经来4天,量偏少,仍怕冷,余症均明显减轻,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略滑。

乌梅20g ,细辛3g ,花椒6g 干姜8g,桂枝10g ,附子15g 黄连6g ,黄柏15g,党参10g 当归尾20g ,川芎10g

5剂,水煎服,早晚服。

后随访,诸症已愈,面色红润,精神焕发,甚为欣喜。

临证体会

论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乃厥阴病之本质——阴阳不接,气机逆乱。这也是所有厥证的共同病机,也是诊断厥证之抓手,经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即指此而言如何诊断为临床上厥证呢?其原因很多,如蛔厥、脏厥、寒厥、热厥、气厥、尸厥等,厥证的临床表现也。仲景云:“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然临证时尤当辨明不可见之厥证,即阴阳不接、气机逆乱所导致的一切症状,如头晕、头痛、头皮发麻、四肢末端麻木、凌晨三点定时发作的失眠、女性月经期发作的某些症状等等。

那么厥证的具体病机又是什么呢,该如何治疗厥证呢?在《伤寒论》中就有大量这样的临床示范,如厥深者热亦深之热厥,用白虎汤治疗,热去则厥回,少阴病阳衰阴盛之寒厥,用四逆汤治疗,阳回则厥愈,少阳病气机郁结之气厥,用四逆散治疗,郁解则肢温,太阳病血虚寒凝经脉之寒厥,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去则厥亦去等等,这些都是具体病机比较单一的厥证。

四肢为诸阳之末,阴阳经气交接之所,患者怕冷,手脚冰凉,脉沉细缓为阳气不足,阴阳气不相顺接导致四逆的表现;头为诸阳之会,患者头两侧及眼睛憋胀为气机逆乱,厥气上冲头目不得下行所致,据此主症可以诊断为厥证。本案病者怕冷、手足冰凉、大便不成形,纳差,吃凉东西后胃痛,脉沉缓,说明阳气虚,有寒,头目憋胀疼痛,带下黄臭,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厚腻,说明有内热,整体上看是一个阳气不足,寒热错杂证。阳虚则寒,寒极生热。此乃尤在泾之谓“积阴之下,必有伏阳”,寒热倾轧,致气机逆乱,阴阳不交,体内寒热失调,呈现一派寒热错杂之象。论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所以,厥阴病为上热下寒、本虚标实、本寒标热之证,为半表半里阴证。

厥阴病的治疗,仲景紧扣提纲证,并结合蛔厥这一具体病例,以乌梅丸治之。

乌梅丸由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四逆汤(附子、干姜)、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细辛)、泻心汤(芩连参姜)等多个基本经方加减化裁而成,故集数方之功于一身,具有调和阴阳、调和寒热及调和脾胃等多重功效。

椒姜连柏辛开苦降,疏通气机;姜附桂辛椒大辛大热,破阴寒凝滞。黄连、黄柏大苦大寒,除错杂之热。

大寒沉降药物与大热升散药物巧妙配伍,大有大开大合,峻猛无敌,热能清降,寒能温散,使水火济济,阴阳相接,气机升降出入调和。人参、当归补益气血,扶正祛邪,这张复方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厥阴病阴阳不接、气机逆乱、寒热错杂等复杂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