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无用?错。大老粗刘邦也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奇阶读史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陆贾从南越国回来以后,被刘邦升了官,于是跟刘邦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不知道陆贾清楚不清楚,刘大皇帝自己读书不多,对儒家知识分子非常厌恶,他可是在儒生帽子里撒尿的主儿。

但陆贾还是常在刘邦面前大谈《诗》、《书》,惹得刘邦非常不耐烦,于是刘老三的流氓性又发作了:“老子在马上得天下,哪里用得着什么狗屁《诗经》、《尚书》!

刘邦是“实践出真知”这理念的维护者和倡导者,他认为自己能够打下天下来,《诗经》、《尚书》没有帮上什么忙,所以对这些典籍并无好感。

但大家不要认为刘邦就认为读书无用,他只是反感儒生,尤其是那些只会高谈阔论不懂得把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的儒生。

其实,刘邦作汉王时阵营里的顶级说客郦食其就是个儒生,但刘邦并没有因为对儒生的偏见而把郦食其排斥在核心圈子之外,刘邦是非常看重郦食其的。

萧何、张良、韩信虽然不是儒生,但三个人都有文化。

韩信出身破落贵族,可能读的书少一些,但是不一定比刘邦少;萧何在秦朝时是刀笔吏,楚汉相争时作了汉国的丞相,汉朝建立后作了汉帝国的丞相,没有文化的人是绝对干不了他这个活的;张良更不必说,他出身贵族世家,年轻时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在刘邦阵营中,可能张良是最博学又最有见识的一个。

你敢说读书没有用吗?读书无用论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论调。

虽然我们不敢绝对地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不读书你更改变不了命运,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你的视野,扩大你的格局,给你提供很多成功的可能性建议,只要不死读书读死书,一般情况下,读书对人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初夸赞的三位杰出人才张良、萧何、韩信都是读书人,这三个人都是当时的顶尖人才,可见,刘邦对知识分子并不是一味地排斥,他是非常看重能把知识成功地转化成实践的读书人的。

刘邦在陆贾面前爆粗口,说自己打天下根本就用不上你整天跟我念叨的那些儒家典籍,老子打天下靠的是武力。

陆贾告诉刘邦,你是用武力夺取的天下,能用武力来治理天下吗?乱世用重典,不用武力,天下安定不下来,但是如果天下安定以后,还用武力来治天下,那就是走前人失败的覆辙了!

吴王夫差穷兵黩武导致国家灭亡;

智伯瑶总是向韩、赵、魏三家炫耀武力,最后却被韩、赵、魏三家联手干掉;

秦始皇,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吞并天下以后,实行暴政,到秦二世时暴政加剧,终于亡朝。

从前的商汤和周武王都是马上得天下,但是不在马上治天下,得天下要用武,治天下要用文,文武并用才是治理国家的长久之道。

如果秦王朝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哪里会轮到陛下当皇帝!

刘邦这个人的一大优点就是听人劝,这是很多作领袖的都做不到的。

刘邦虽然很多时候流氓性十足,但是当他听到别人说的有道理的时候,就会承认别人意见的高明,而收回自己的成见,这时的刘邦实在是有圣心了!

刘邦比历代大多数君王更伟大的地方就在这里,他听劝。

想想乾隆皇帝在马嘎尔尼来华时那夜郎自大的表现,其实那个时候,和珅劝过乾隆,要重视跟英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乾隆根本不听。

两个皇帝一比较,水平高低立刻就能做出判断了!

乾隆重用的人都是奴才,而刘邦用的人是国士。

乾隆所听得的是对他的赞美奉承之词,他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而刘邦善于听谏,又能及时纠正。

乾隆带给华夏大地的是百姓更深的奴性,而刘邦开创的是一个民族的自信和气概。

我们以自己民族的名字称为“汉”而自豪,却耻于乾隆夜郎自大和之后上百年的丧权辱国。

刘邦,真英雄也!真不是乾隆等刚愎自用的皇帝所能与之比较的!

刘邦在听到陆贾的一番陈词以后,脸上马上露出惭愧的表情,他请陆贾把古代国家的兴亡故事总结一下,写一些历史评论文章给他看。

陆贾就写了十二篇文章,刘邦对每一篇都非常喜欢、称赞有加。

他这些文章被编成一本书,起名叫“新语”。

幸运的是,《新语》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新语》中,陆贾主张“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

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立了一个基本模式。

除《新语》之外,陆贾还写过一本书《楚汉春秋》,当年司马迁写《史记》中楚汉战争一直到汉文帝当政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就参考了《楚汉春秋》这本书,但遗憾的是,这本书在北宋后就散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