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光大虱啃诗经之:螽斯(下)

 慧然 2023-05-15 发布于广东

无经方不中医

求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文字整理:中道之医同修

总校对编辑:安妮

图片
《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守中不动

上回我们解释一个“螽”字,就解释到叫“司中”,“螽斯”就是思中,亦是“司于中”,也就是要安守中道,就叫“守中”嘛。为什么用螽斯这么一个小虫?螽斯有什么特性?繁殖能力强,而且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算叫一晚上,那个翅膀喳喳喳,但它就往那一趴不动。它是外表一直在动,但它在往那一趴,自己不动,表现一个相,类似于我们虽然每天也干很多事,来回奔忙那是表面上的,但心是定的,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这样虽然身体觉得累,但是心不累。现在人身心俱忙,身心疲惫。就怕你天天在这心东一杠子,西一杠子打妄想,心一动就成啥了?“蠢”;心不动就是什么?就是“螽”,就是一个动心,一个不动心。

用螽斯来代表不动心,而不是说我们不动形,行为上是每天要做,诸善奉行,诸恶莫作。无量法门誓愿学,生生世世要为众生要做多少事啊,但虽做了那么多,心不动,不做功德想,也没生死轮回这回事儿,没干过。别人伤害我那么多,也没有个“我”让他伤。

他欠我200万,你的六根一解体,谁欠你的钱?欠你的钱,你是谁?仔细想,六根一解体,说欠我200万,那个我在哪?你连“我”的个毛都找不到,看见没?时时刻刻,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不管是做功德,还是受伤害,都是梦幻泡影,都没这回事。所以说,你听到这儿的时候,你还认为螽斯是个虫子吗?你要还认为是个虫子,还是落到“蠢”上,是不是?没落到“螽”上。所有的伤都是自伤啊,根本没有他伤。

我们现在做不到圣人的这种心,但我们慢慢修行,慢慢去我执,慢慢“观我生”,把这个“我”给慢慢淡化掉对吧?不再去为自己的得失去斤斤计较的时候,会得大自在的。

我们下面开始正文的释读:

图片

:螽斯羽,诜诜兮

这个“诜”字,是一个言字旁搭一个先,我们先观字解形。

“言”字我们原来讲过,是谁说的话才能称为“言”。原来的帝王:黄帝,炎帝,伏羲帝,尧帝,舜帝这些上古得道的帝王说的话,才能称为“言”,言的甲骨文,上有倒三角,底下有个口。倒三角意象就是以前帝王戴的帽子,帽子垂帘那个倒三角。代表帝王。帝王说的话,加个言就叫谛,真谛。所以看这个字就知为啥要用这个字,先帝之言,叫做“诜”。为什么念(shen),通“深”。 先帝说的话深邃呀。深奥啊,古代帝王天子都是传道的,还有什么比道更深远的?

诜诜兮,深邃深远。承先帝之言,深刻铭记于心,不能忘本。

刚开始《周南》第一篇形容“女”是窈。“ 窈” 通“遥”,触不可及叫“遥” 。道,它不是一个物体,你抓不到它。遥不可及,触不到它。窕,宝盖头加个兆,他能生万法呀,“窕“通“兆”,非常多叫兆嘛,一亿后是兆,代表物兆丰富,无量多。能生万法,叫窕。淑呢?一尘不染,叫淑。我们说遇人不淑,你遇到这个人心机不纯。叫不淑。那淑呢?淑就是不染尘,一尘不染叫淑。何其自性,本自清净。窈啊~窕啊~淑啊~,窈窕淑三个字都是对“女”的形容。女就是“道”嘛。君子要求什么?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最终要求这个道,行道,然后最终得道。

所以说“诜”就是先帝讲的话是很有道的,很深奥的,很“窈窕淑”的,也都是道上的。诜诜兮,深之又深,非常深邃,你要听啊!螽斯羽,你心永远要思于“中道”,奉持先帝之言,把先帝之言慢慢传承下去,铭记于心,叫做“螽斯羽,诜诜兮。”

“诜”也通“深”,深刻铭记于心。时刻都不能忘记先人的教诲。对我们来说,就是祖宗的教诲,不能数典忘祖啊,不能忘祖宗啊。

看我们以前不都这样说吗?你不能忘记老祖宗啊,不能忘本啊。都是诜诜兮,他用一个字形容那么深的一个框架结构,所以为什么说《诗经》每一个字都是微言大义呀,都不得了的。

 “螽斯羽,诜诜兮。”司于中道,先人之教诲要深铭于心。

:宜尔子孙,振振兮

“宜”的深意

宜,这个宜(yi,第二声),是应当,承担的意思,也可以说是有益,也可以解释为“有利于”看什么语境。有人解宜尔子孙:你的子孙就兴旺啦,完全不是这意思。宜,比如像你学中医,有时桂枝汤主之。有时说宜桂枝汤。宜桂枝汤,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合适,应该用它。就是“适合、适当、应该“。

尔的甲骨文意相是打结的条索,和“而”字通音,但是意思截然相反。而的甲骨文意相是条索没有打结的转态,代表“本”然,“尔”是内心打结成网之后的样子,代表受到了某种牵绊。说度人,就是把“尔等”度化成“而等”,论语第一篇就是“学而”,但很少人知道“而”是什么含义!

尔与而。迷与觉。

图片
图片

“子孙”的意义

这里的“子孙”也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子”和“孙。”《诗经》有一个表面上的意思,你可以也当成子子孙孙兴旺,家庭兴旺,这也不错嘛。但是究竟说圣人不是表达这个浅显的意思。

“子”——

以前天子封的诸侯国是有爵位的,公侯伯子男总共五个爵位,公的爵位是最高的。公爵的孩子才能称为子。后来把文人骚客也称为公子,其实是对你爸的一个尊敬,抬举你称爸是公,称你为公子,是后人把这个延续下来的一个尊称。但是真正能称公子,是以前的公爵位的后代才能称为公子,不能乱称的。像后世称孔子庄子,“子”可不是乱叫的,一定得有德行,得有巨大功德,才能称为子。

“孙”——

公爵的孙子叫公孙。后来公孙慢慢演化成一个姓了,可能是他的先人最早做过公爵。因此,子孙~指的以前有封国的贵族子弟,祖上做过巨大功德的,负责传道的那些人的后代。对公爵的一些后代,称他们为公子、公孙。以前有封国的那些人,都是祖上做过巨大功德的人才能可能封你个国,尤其是公爵国,像鲁国。

鲁国第一代就是封给周公旦,但周公旦当时要辅佐姬发,他没受封,他让他的孩子受封在鲁国,鲁国就是个公爵国,公爵国位置仅次于天子,因为周公旦辅佐武王开国,那功德太大了,给他封这个国,他的后代可以使用天子的八佾舞。孔子说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可以用八八六十四个人来跳祭祀舞,是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本来只有天子能用,但为了纪念周公旦的功德,鲁国的国君以后也可以用天子之礼。

子孙,狭义说就是公子和公孙。广义的说,其实就是天子管理的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公子可泛指公侯伯子男的诸国,叫公子,叫子,可泛指各国君王的后代。以前是世袭制,鲁国一直是姓姬的,一直传他们的嫡长子,特指各国国君的后代,叫子孙。宜尔子孙,不是有益你们的子孙。天子跟这些诸侯国君说:你要时时刻刻安于中道,夙夜在公,用先帝的教法去化导你们这些国家的民众,你的子子孙孙都要担起这个责任来,你要承担起这个传道的责任。

振振兮

振振兮,就是振兴,可以让你的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你用先帝之言,去教化你的万民,可以使你的国家振兴、繁荣;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你没把这个民众给安乐好,就出现这个挑事那个挑事,整个国家天天打,你怎么教化?国家能振兴了,你后代其实也很兴旺。你为民好,民众再反过来拥护你。振振,大家都振,你一振他也振,他振了你也振,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振振兮,也可以理解为“觉醒”,与“尔”相对应。尔是有心结,心体还未畅达的状态。宜尔振振,便是化迷开悟。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这句话可以给他倒装过来理解,意思是你们这些贵族的子孙啊,应当承担起把先王的教法传承下去的责任,自己要先觉醒,然后再去教化还未觉醒的万民,打开他们的心结,体解大道。你能为人,人就为你,这样的话,才能让你的国家振兴、繁荣昌盛。

图片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诗经》里面每一个重复的话是它重点要说的。他一直说螽斯羽,螽斯羽就是司于中。羽,其实也通“与”,心与道同。他一直说螽斯羽,也惊醒要时时刻刻都不能偏离中道。

薨,念hong(第一声),为啥念hong?是不是“梦”底下那个“夕”没有了,然后加个“死”?我们就来依文解字。是不是醉生梦死的意思?

一定不能偏离中道。“薨薨兮”通“哄哄兮”,迷在相里,醉生梦死,造孽。宜尔子孙,绳绳兮。天下无道的时候,子孙后代赶紧觉醒,赶紧给“道”接上绳子,使道不断。神族的道一断了,天下就受苦了,就被蚩尤掌控了。后世子孙,需要去承担责任,把道传承下去。

第二句话比第一句只是换了几个字,整个就变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就是薨薨,迷在这些相里面醉生梦死啊。还有中吗?没中了。第一句就是天下有道,就传道。第二句天下没有道了,失了道了。这些万民都在这个境界里面醉生梦死,六根造孽。其实万民造孽是因为上面的帝王子孙也没有道了,都一样。当这个道断的时候,天下薨薨、纷纷扰,整个世界的人乱跳、乱蹦,这是啥状态?就是蠢的状态,心乱动的状态。骚动了,蠢了。天下也薨薨,你薨他也薨。是不是我们现在也薨?人们都在里边造生死业,醉生梦死。那这个时候,他叫宜尔子孙干嘛?绳绳兮。

绳绳兮。绳是什么绳?你见过纺棉花的那个绳没有?当绳里快没有这个棉絮儿,快断的时候,赶紧接上一个棉絮,使其绳不断,就是绳绳。表示什么意象?当天下没有道的时候,你一定要觉醒,一定要把这个道给它续上,不能让它断。让他断就是你的不对。一断,天下失道了。人就受苦啊,被六贼掌控,被蚩犹掌控。

当天下道风日下的时候,这些子孙应当担起什么责任来?要赶紧给它续灯啊,不能让灯给断掉,不能让绳给断掉,给它连接上。这个子孙其实在广义上说也是我们,我们不都是黄帝的子孙吗?那天下没道的时候,各种薨薨然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每个人都该要负责把这个道给传上,不能断掉。

刚子搞花道也行,我搞中医也行,你做香也行,我们总归得去用一些形式,从这个形上慢慢引导,帮他去归虚。所有的这些形都是引导,所有的形都是为了让你归虚而设的,叫形同虚设。你不要真死认这个形,就死在形上,一旦着形就完了,就着相了。被相转就成什么了?又成春天的蠢虫了。要归虚,要归于道。

纣王那时候是不是道快断了,谁给他接的?文王武王给他接的。夏桀呢,道快断的时候,谁给他接的?商汤接的。最后到鲁哀公的时候,就完蛋了,没天子了,整个周朝覆灭以后全是霸王。争霸赛嘛,看比谁狠。比谁军队多,比谁的武器多。已经断了,断了怎么办呢?我们现在怎么办?重新给它接上。怎么接?我有我的接法;刚子有刚子的接法;你如果能担当,你有你的接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接法;但最终都会接到哪?道上。都要接到那个中上,螽。做冬天的小虫,不要做春天的小虫;春天的小虫蠢蠢欲动,天天光想起来赶紧看着小母虫,想起来交配;冬天小虫就不动了,雷打不动。

续命,佛家讲究续佛慧命。每个出家人,他出家都是为了去续佛的那盏灯,佛陀的法。那我们中华这些黄帝的后裔,必须得续上我们祖先神族的智慧。我们后代都被这些蚩犹族给害惨了。

这个“宜”原不是说对你子孙好;但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你接上绳了,那子孙自然也好了。一个是你自己主动担当,应当这么做,叫宜;另外你承担起来之后,如果天下光明,那也是利于我们自身,这是一个相互的关系。你不能说,那我就用东西去有益你,你有益别人之前自己得先通达吧?先通了之后你就有益于别人的能力咯。

菩萨度人先要自己度,然后度人。你度众生,众生同时也在成就你。我们讲诗经,反复的用自度度人这个概念。

图片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蛰,就是不动。惊蛰是惊动了那个蛰虫。惊蛰是蠢,那蛰是什么?蛰是不动。蛰其实也就是中的意思。蛰就是安住不动,那惊蛰就是惊动了这些原来不动的这个小虫。

揖揖兮,我就念揖(yi,第一声)吧,就大家都有礼,就见人作揖。其实就表示大家都有礼,都有礼教。就像周公旦就是用这个礼来教化后世的万民。这个万民,那孔子用什么来教化?礼乐嘛!如果万民都教化了,那我们每一个人都知书都达礼,是不是从礼上再慢慢的入道、入中?

大家都有礼的话,那矛盾也没有了,这个私心也没有了,争斗也没有了,那天下大同了,万民不安了吗?那天下太平了,你王室不也安定吗?你想想王室是怎么被推翻的?都是不太平。中国每次起义都是什么起义?农民起义。那农民起义,天下不太平了。不太平是因为你苛政,与民争利,对民不好啊,人家才暴动,推翻你的王朝。但你要是能教化的万民都揖揖兮,大家都能安住于礼教,那你的这个子孙也是蛰蛰兮。是什么?不动。王朝安定、国家稳定、王室稳定。

天下稳定,万民稳定,这是最好的状态。哪天天打仗,天天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争这个霸,那这个王朝其实毁的也很快。跟秦始皇一样。他觉得很厉害,可以统一六国。结果他两代,秦二世就结束了,就死掉了。他就是没有让天下干什么?揖揖兮。他让天下干什么?戈戈兮,刀刀兮,剑剑兮。天下薨薨兮,他没有做到揖揖兮。他如果是像周公,文王一样教天下,都揖揖兮,那就像周朝800年基业,王室稳定;子孙也蛰蛰兮,安享太平。国家稳定,子孙有福。

其实这个蛰蛰兮回头又通了前面那“螽”,首尾相连,他是讲的这个意思。螽斯,你说诗经怎么讲?是不是古人真的在讲这个螽斯这个虫子啊?一定不是,其实还是在讲“周南”。讲来讲去还是周南,还是寘彼周行。就整个周南都是旁敲侧击,从各个角度来给你剖析如何做到“周南”,君子应如何行到周南那个位置上。窈窕淑女也好,樛木也行,都是在讲这个东西。

你看我们现在人都很无礼。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以前确实是礼仪之邦,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吗?没有了,早就失道了。道的尾巴毛都不知道到哪去了。孔子那个时候就说礼崩乐坏,那我们现在都是五浊恶世了已经;整个民族都已经是被蚩犹族下蛊了,给洗脑了;每个人都安了装个西化的APP。现在全是骗骗兮,你骗我,我骗你;坑坑兮,一个坑接一个坑;毒毒兮,你给我整点毒,我给你整点毒;蠢蠢兮……你看现在是什么兮?哪有“揖揖兮”啊?整个世界最终都归到薨薨兮,醉生梦死。薨,一种天下纷杂纷争,蝇营狗苟的乱世状态。

:解读诗经——领悟和觉醒

你说这个《诗经》难不难讲?你读《诗经》,只要不着相,你就能解原本的意思。时刻心安住在周南位,就能解,发音不识都不是障碍。一点都不假的,我给他们说村长没学过诗经,也都是第一次看,他们都不信,没学过怎么都可以上来就解?匪夷所思!人因为没有行到周南,怎么能讲透呢?这个不是你读的书多,学问多,是你真正是不是发心,真正的用心来做这个事。你跟圣贤,是不是其鸣喈喈了?如果你不共振,不其鸣喈喈,诗经的文句整死都整不出来,不是学的知识多。是共振、是感而遂通。对村长来说是无比简单的,触手可及,但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无比的难,都是解释小蚂蚱、小虫子。各种飞虫走兽,《诗经》里全是借物抒情,它只是借这个东西象征一个事,借物来说法。

:绝学与觉醒

你看我们现在学生已经学了很多词了。其鸣喈喈,还有寘彼周行。《诗经》里最好的词应该就是寘彼周行了。前面周南的四篇诗,全部都整理成文字了,在村长侃里《圆光大虱啃诗经》系列。你看,我们为往圣继绝学,是不是绳绳兮?绝学不断嘛,为往圣继绝学,这个绝学可不是往圣的能力。什么是绝学?“君不见绝学无为贤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绝学就是无为之学,无为之学叫绝学,绝学就是道学。

为往圣继绝学,其实就是叫传道,其实就是绳绳兮,传道,使其道不断。只要天下有一个人得道,波旬那边就会削减很大一波力。只要有一个人开悟,这个世界就增加一份无比大的正气。

《骇客帝国》第一部里尼奥觉醒了,跟母体打了个电话。他说:我知道你们在监视我,在追踪电话,尼奥说我已经觉醒了,我现在要让芸芸众生去看清楚你们母体的真实面目,认清楚母体的假像。结果,母体追踪他的电话的时候卡壳死机了,系统是没办法正常运行,我们这个系统只能运行1和0,像计算机一样。这个计算机只能运送1,0。如果你要这个计算机要运算量子思维的话,这个计算机会卡壳会死机。如果有个修道人开悟了,在这修道,直接会导致我们这个系统卡壳。如果我们把三界系统当成一个巨大型的计算机,三界中有一个人在这修自性定,修首楞严三昧,都会直接导致我们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出现在那个欲界波旬境界里,那个魔王的境界前就会出现水陆翻腾,宫殿震裂,非常的可怕,他有天眼,看谁在修定,就会前来恼乱这个修行人。喜欢美女的有美女来破修行,喜欢钱的用钱勾引,喜欢名利的用名利诱惑,或者制造种种可怕的事情,吓唬你,不让你入自性定。为什么魔王会扰乱你的定呢?因为一个人在这里面觉醒,就会带无数人觉醒,觉醒的人越多,境界就越不稳定。

如果你在这个梦境里边一清醒,梦境就会崩塌,像电影《盗梦空间》里描述的那样。有一个人觉醒,这个梦境就会不平稳,会地震。会发生一些很动荡的事情。大家都在同一个梦里面,你要醒了,你的这一念醒就会给我们这个境界带来很多的不稳定,因为我们都在梦里面,你要醒,你凭什么醒?你一醒我们的境界都乱动。

大家发现那些圣贤死了或者圣贤出生都有地震啊这些。那佛陀要讲法了,出世了,都会地震,大地七返震动。但是这个震不会伤害众生,但会让你感觉到有震。圣人出生,贡献一份力量,增加一份不稳定的力量,会震;他走了会撤掉一份力量,这个境界也会震。圣人来了和走了,都会增加这个境界的不稳定,境界不稳定都会发生地震。

图片

:失衡与觉醒

稳定和不稳定中间来求取一种什么?一种平衡,也是阴阳。这个就跟《骇客帝国》讲述的一样,那个设计师他是一直追求完美的方程等式,一定要让母体完美、平衡。那个先知,他的任务就是要破坏母体的平衡,不让它平衡。你们有没有看过?回头看一下。你看那个先知的那个耳坠就是个阴阳鱼。

我们说魔王波旬境界,他就是一直在用各种相迷惑你的六根,不让你觉醒,你不醒,这个境界就无比的稳定;那修道的人就是让你醒,告诉你“诸法空相”,你一醒就破坏它的平衡。魔王和神族,波旬那一族蚩尤的后裔跟我们中华神族的后裔一直在干嘛?在对抗。这也是一个阴阳,一个对立,统一,矛盾,平衡,也就是那个太极阴阳鱼表达的东西,在这个矛盾中求其平衡。我们昨天讲了,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痛苦,人不会觉醒,纯粹的光明就等于纯粹的黑暗。所以,你明白这些,知道有些大菩萨来这个世界制造灾难的,因为人不会在顺境中去反思的,顺境中会醉生梦死的,会薨薨兮。人会在什么时候反省?就是逆境中,在苦恼里。其实多数都是在很不好的逆境中才反省的,才开始反思,开始改变的。要正确的看待苦难,不一定是坏事,祸福相倚。有制造灾难的大菩萨,有带来光明的大菩萨,相互平衡的。这个世界如果没有魔王制造幻境,是一个有痛苦的世界,那我们人就不会觉醒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讲过,有人上天堂了,要啥有啥,吃啥有啥,要老婆有老婆,吃啥有啥,你刚开始乐,后来发现,生不如死。什么只要一想,马上满足。没有一点憧憬,没有一点期许,没有一点期望,没有一点盼头。最后完蛋了,我这简直像在地狱一样煎熬,我太痛苦了。他说哥们,你感觉这哪里是天堂?这就是地狱啊。

所以说,我们可以理解那些明星、富豪有了很多钱之后,要名利有名利,要钱有钱,要地位……要什么有什么,结果自己得抑郁症,有的要自杀,屡见不鲜。现在你就能理解了,因为他所有的欲望都能满足的时候,他自己就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欲望了。人能活下去,是因为有欣喜,有憧憬,这种欣喜是来自于对未来的一种期盼,一些小惊喜啊,憧憬啊,很美好的一些东西。你看后来有吸d的,就是他追求美食,名利,金钱,美女……最后什么都满足不了了,用吸d来刺激自己的感官,寻找更能激发自己感官上刺激的东西,最终就慢慢就堕落了。你发现没有,纯粹的美好,所有的欲望都满足了,最终反倒会堕落。所以说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这些负面的东西来给制造苦难,让人从苦难中去觉醒。

:真正的乐是安贫乐道

薨薨兮,需要你去看透,以中道之观来观它,苦难和这些光明都得有,此为“阴符”。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如果晚上不睡觉的话,我们没法养阴呀。你一天不睡觉,第二天口苦咽干,心跳加速的,是不是?眼睛干、阴不足。一定得有个黑夜,晚上睡着觉养阴,养的阴是为了第二天白天用,白天用完了,然后晚上睡觉养阴。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就遵循这个法则。你要想修行更好,可以投身到天界啊,那就没有这个黑暗,纯粹的快乐,那天人就是享福喽,享完福之后咋办?一样下三恶道。

天人享受的乐,就跟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什么纨绔子弟王思聪,跟他们一样,他也是现在就享天人之乐啊,要什么有什么,吃喝玩。享完怎么办呢?你作完怎么办呢?是不是自己就下去了?所以说当天人是很危险的,是非常危险的,除非你不迷。天人享受的乐那一样是五欲乐,那个乐不是真正的乐。真正的乐是安贫乐道,乐于道,乐“不乐”之乐,心是平的,没有波澜,没有惊喜,有没有忧愁,波澜不惊的那种。纵然菩萨做了大功德,再为人福报很大,有钱有势,但自己一点都不享受,一样安于“贫”。贫,不是穷,不管是穷是富,自己对物都无所希求,心系于道。

老子说世人很少能体会到无为的乐,无为的那个乐,是至乐。

无上妙味。无上妙用。


村长侃



圆 光 

《桂林古本伤寒论》理法践行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