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身疼痛

 AB向往神鹰 2023-05-19 发布于陕西

    周身关节疼痛


患者自诉:“姓张,男,38岁。辽宁省大连市人。去年12月25日发病,到现在已经5个多月了!

发病时是先左肩及左侧背部疼痛,按摩不能缓解、26 日右侧开始疼痛,后逐渐往胳膊、腰部、前胸、胁肋、髋部和大腿连接部全部疼痛,不能自己躺下、起来、翻身,甚至疼痛厉害时不敢按摩。12 月 30 日出现发烧,温度37.5℃左右。遂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经风湿免疫、感染科就诊后始终不能确诊。肌注1支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症状缓解。
春节期间病情加重,疼痛、发烧、大汗(能把毛巾湿透),遂找当地中医诊治,都是时好时坏。一共到现在看了能有十来位中医大夫,论证都不一样,没法解决根本问题。
4月8日二次到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仍然经过各种检查,无法明确诊断只能疑是血清阴性强直性脊柱炎给药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1天。三天后逐渐减轻,到现在没有再出现反复,但还有双肩、双髋关节疼痛,动作受限。期间又找过一些北京的中医诊断吃药,没见彻底好转。西乐葆不敢停药。我本人非常信任中医,觉得我的疼痛和身体整体状况都需要中医进行整体的调整!
我本身有脂肪肝、乙肝小三阳,得过心肌炎,自己从事生意场20年,一直压力比较大,身体可以说一直在超负荷运转,也可能跟这次疾病有关系!”


2012年6月12 日首诊:停西乐则肩背部疼痛,胳膊、腰部、前胸、胁肋、髋部和大腿连接部全部疼痛,不能自己躺下、起来,不能自己翻身,,服用西乐葆则周身疼痛减轻,可忍耐,冷酸疼痛。口和不渴,大小便正常。舌质淡嫩,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周身不能按压,压之则痛如刀割。
西医诊断:发热查因。中医诊断:痹证。病机:风湿相搏。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甘草附子汤加减。
炙甘草 20g,制附片(先煎)15g,白术 15g,桂枝 10g,茯苓 30g。
辨治思路详解:《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云:“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患者周身关节冷酸疼痛,活动不利,不能按压,压之则痛如刀割,正合“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之描述,故其病当为风湿相搏,经气不畅。故以甘草附子汤祛风散寒、祛湿止痛。《古方选注》云:“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盛,治宜两顾。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化风。”加大剂茯苓重在祛里湿。
服药次日疼痛明显减轻,第3日试停西乐葆,第4日后仅上背脊冷痛,其他地方无痛感。效不更方,但守方10剂无进一步改善。至此,颇有束手无策之感。遂请湖南闻名全国的某老师会诊:主张调和,以小柴胡汤、桂枝汤加乌梅等味 10 剂,无效。又请某国医大师指导:加臭梧桐 20g,海风藤30g,络石藤 30g,服后胃肠不适,停药。患者遂拒绝再请名家为其治,执意要余为其继续谋策。
再诊:仔细检查其背部,根据患者诉说最痛的地方,逐节按压,发现至阳穴压痛尤显。遂处方如下
制附片(先煎)30g,茯苓 30g,白参 10g,白术 15g,芍药 15g。


辨治思路详解:至阳穴压之疼痛,其他部位无阳性反应。至阳穴为督脉穴位,督脉主一身之阳,古人取名“至阳”,说明该穴位为反映阳气虚
盈的重要穴位。患者背脊冷痛, 前用温阳散寒有效,为何进一步用原方无 效呢?再思之,前方有效,症状未能进一步改善,可能与温阳药剂量有关,亦即附片用量过少,温阳散寒力度不够。且在前方中加人臭梧桐、海风藤、络石藤等寒凉之品,出现腹部不适,更加证明阳气亏虚为患者病机之所在。督脉两络于肾,《伤寒论》云:“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故改用附子汤温阳散寒、祛湿止痛,其中制附片剂量用之尤大,意在发挥其温阳散寒止痛之力。未想,7 剂其症若失。
经方之妙,妙在方证对应,用之得当,效如桴鼓,半载之病,数剂而效,古人诚不我欺也。
来源  毛以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