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的6段人生,我只想学前2段

 Karl 2023-05-20 发布于云南

不理解人性怎么能在资本市场挣到钱呢?其实不仅在这个市场不好挣,在其他市场也不好挣。。。k线的波动,其实就是人性的抖动。。。所以相信人性就等于相信市场必然存在恐慌和狂热的时候。。。比如在2021年初的时候,由于白马龙头股上冲太快,我减过一次仓位,虽然远不是最高点吧,但也是相对高位。。。卖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看到茅台市盈率都快60倍了,本能的感到贵了。。。很多时候卖出并不是“别离”,而是觉得“日后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所以那是对“日后重逢”的信心。。。所以我做投资从不死板,当遇到非理性繁荣强塞“风落之财”的时候,必然会收下,所谓的泡沫红利总是让人激动。。。

我其实读过不少巴菲特的书,但和一般人不同,我对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巴菲特没有丝毫兴趣,因为那时候他已经“很有名气”了,其实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我关心的是他是如何起步的。。。

在初期,老巴基本上就是买“便宜货”,就是格雷厄姆那套,也就是50年代和60年代那时候,可以看到除了1966年是-3.4%,其他年份基本上都是最低在10%左右,而且好几年都是年化40%以上,甚至于1968年达到77.8%。。。。整个1957-1969年的综合年化收益率为27.95%左右,这是一个很“恐怖”的年化收益率,要知道60年代可是冷战对抗,古巴导弹危机啊,而且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高涨,同时美国经济开始受到崛起的日本和西德挑战。。。老巴怎么就不怕“美国经济不行”呢?这其实值得每个投资者思考。

同时需要注意一下老巴那时候私募净值表现,从1957年到1965年,净值已经从1.11提升到10.6了,这说明持有9年每年综合年化收益基本都在20%以上,而且“910倍”,这个私募的收益水平其实很高的,已经是一个小小的传奇了。。。

图片

但是在1968-1969年间,美股出现一段“垃圾股狂涨”行情,所有股票都变得很贵了。。。这个时候老巴感到“一种彻骨的无措”,因为格雷厄姆那套完全失效了,同时最关键的,其对于私募资金这种“只要客户赎回,就必须卖出”的被动模式,充满惶恐,所以这1969年底,解散了合伙公司,退出私募行业。

所以其实1969年的致股东信,是值得回味的。。。当年的巴菲特39岁,拿着出众的私募成绩单,选择了“急流勇退”,他为啥不受“名誉和利益”的诱惑呢?其实也值得每个资管人深思。。

在整个1970-1980年,美国基本进入滞涨阶段,这是所有投资者的噩梦,因为在这个阶段是“股债双杀”,基本上所有投资策略都会失效。。。而且此时的巴菲特也彻底进入了“伯克希尔时代”。。估计老巴一辈子也忘不了1974年吧,即便至今已经过去49年了,也是一样,因为在那一年老巴的投资收益率是-48.7%,几乎被腰斩了

但马上在19761979年收获了210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要知道如果你从1956年开始持有巴菲特的资产组合,然后到1965年就10倍了。。。再然后看到他不做私募之后,跟着伯克希尔混,那么伯克希尔1970年净值大概是23,而到了1980年末就是242了,也就是在整个美国危机的不断的70年代,比如越战,美苏继续争霸,美国经济进入滞涨困局,但是在这10年间,即便遭遇一次腰斩,但老巴的收益率依然是“1010倍”。。。。

要理解暴跌和浮亏对心态的重要冲击,老巴的净值在1974年是23左右,等于4年白干,直接跌回1970年去了。。。这个时候时候其实很考验人的,想必市场上都在盛传“巴菲特神话的破灭”吧,也就是如果你从1956年巴菲特刚起家时候就跟着,拿到1974年,那么财富涨了23倍,其实已经很好了,那是一个“1823倍的故事”。。。

要如果你能扛过1974年的沮丧,熬到1980年,那时候的净值是242那是一个“24242倍的故事”。。从1974-1980年短短6年的时间,由于选择不同,收益率差出整整10倍,这部分值得每个投资者深思。。。

图片

1980年开始,李根上台,弗里德曼主义发威,保罗沃尔克成为美联储主席,硅谷也开始成长,全球化开始流行。。。这一切的综合作用,使得美国经济开始逐渐复苏,这个时候奥马哈的那个青年已经50多岁了,已经在1973年完成了对于华盛顿邮报的买入,并且通过凯瑟琳的介绍逐渐被美国金融圈所熟悉,带着人脉资源,带着从1956-1981年,25320倍的收益率,它开始慢慢获得全球影响力。。

这个阶段,同样有着跌宕,东欧剧变,日本加速崛起,海湾战争,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全球弥漫着自由主义思潮,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们正在策动it革命,中国的青年热衷于成为个体户和诗人。。。整个世界都软了,但也前所未有的动荡着。。。巴菲特在整个冷战末期,也就是1981-1991年间,净值从320提升到5160也就是“1016倍”,他没有浪费时代的红利。。。就像之前一样,为何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呢?除了估值公允之外,其实他是看到了全球化扩张趋势,当然了有些话也并不方便都说,即便在致股东信里也是一样。。。

图片

到了这个时候,他慢慢被全球投资者所熟悉,投资b夫人、买喜诗糖果、这样的故事被大家所熟知。。。但其实这时候资金量已经很大了,伯克希尔不得不调整整个投资策略,所以其实正如之前所言,1980年的之前的巴菲特才是散户应该重点琢磨的,也就是那个24242倍的故事(1956-1980)。

那时的老巴,从来不买贵的东西,高度强调安全边际,同时重视分红复投,除了1974年惨点之外,基本上都挺顺的。。。也就是在起步的初期,基本都是格雷厄姆式思维,助推了他的成功,当然也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在美股。。。如果在A股,这种成绩也是不可能取得的。。。到后来所谓的进化,并不是仅仅吸收了费雪的成长股思维(也就是芒格给灌输的那些),根本原因还是资金规模太大了,找不到“具有爆发力的小公司”,所以只能降低性价比标准,用成长性提升来弥补安全边际的弱化。。。

而且从1992年之后,全球进入加速期,美国整体势头再次压过日本,it红利加速释放。。。所以这时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巴菲特持股组合的“成长性”开始发轫,其累计净值在1992-2002年之间,从6697提升为41462,也就是说10年涨了大概6倍,这意味着随着规模的膨胀,伯克希尔即便赶上时代红利,但整体增速也慢下来了。。。其实是之前太出色了,因为即便如此这10年间年化增长率依然是20%。。。而且不要忘了,在整个it革命的初期和中期,老巴没买过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所以他的收益成长结构其实更扎实。。。这个时候的他已经经常进入全球富豪榜了,成了资本市场一面旗帜。。。但随着资金量的再次膨胀,收益率不可避免的也变得平庸。。。

图片

时间来到了2003年,这个时候互联网泡沫已经破裂,911也已经过去,中国在逐渐崛起,所以他开始按照性价比原则以及宏观趋势,买入中石油。。。此时的他,已经改变了态度,连可口可乐也不是非卖品了。。。经历了2008-31.8%的回撤,但其实20062007年伯克希尔分别挣取得了24.1%28.7%的年化收益率,所以截止到2008年的累计净利是54984,依然高于2005年的50478所以远没有1974年的那次打击大。。。。所以别以为次债危机算的了什么,在老巴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从2003-2013年的,净值从48013年升为101258也就是“102倍”,相当于年化7.75%,这个时候收益率已经很平庸了。。。。

图片

至于2014年之后的,就是第6阶段了,开始布局科技股(比如苹果),很多情况大家也清楚了。。。但总体看,其实规模更大了,所以收益注定更加平庸。。。就到2016年吧,因为这是老巴出道第60年,累计净值169262年化收益率大概21.82%,在未来年化收益率会跌破20%的,比如到15%-18%的样子。。。

这基本就是巴菲特整个投资生涯的6大阶段。。。总结起来正如查理芒格在今年股东大会所言“投资的黄金阶段已经成为过去”,当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投资者水平的提升,其实很多“好机会”已经被发现,所以大资金很难下重仓,而且会重视仓控,由于现金占比过多(比如伯克希尔),所以会降低长期ROE的。。。

年轻时候的老巴,其实勇猛异常,它经常在低估时重仓“小盘冷门股”,高度重视性价比,持续创造了“超额收益率”。。。真到1980年以后,其实钱已经很多了,名气也有了,所以才慢慢注重“资产的成长性”。。。所以看完这个历程,要明白一个道理,在起步阶段,你必须要敢于在熊市崩盘阶段下重仓。。。这是财富成长最简单也最有效的策略。。。但大部分人做不到,因为害怕崩盘的浮亏效应,所以多便宜也不敢买。。。表面上说的都是估值啥的,那些东西并不难,学会绝没有高中考大学难的。。。但机会出来的时候,其实人们还是不敢买入,就是因为“主动买亏”的感觉很难受。。。有太多的人为了这种感觉,活出了平庸或者悲惨的一生。。。这难道不值得费点脑子琢磨一下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