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或绩效管理,很多企业都在搞,央企、国企、地方集体企业、合资企业、民企上市、中小民企等有在搞,结果是员工离心,管理失德,老板离心离德!简直可以称之: 最近有人反馈:公司在搞绩效考核,各种各样的表单要求填写、拍照、 录系统;甚至就是到僻远项目现场(可能是搞新能源基站)都要求拍照、填表、上传。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搞这个,哪有时间干正事! ![]() 像这样搞绩效管理的企业,就是典型的“作秀”!为搞绩效而搞绩效,至于搞生产搞效益,只要有数据,用数据来考核,扣钱或处罚就行! 绩效管理本身是一个很成熟的管理工具,在欧美被广泛运用,为什么到我们中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 绩效管理是什么意思 ? ![]() 主要原因,有六点: 1 很多的老板像医生。医生看谁都有病,好人到医生那儿检查都有病!看下属谁都有病,怎么办?搞绩效考核。有没有问题?是好是坏?用数据就可以评价出来! ![]() 这种单纯的绩效考核,标准设定、目标设定、达成方案设定等就缺乏双向沟通,只是从高层的指令,所以目标很难让人接受;其次,搞全员考核,每个一线员工都要考核。将管理的责任甩锅给到“员工”。最后,这种考核最后都体现在工资的差异上。而很少体现在管理层如何协助提升的行动上! 结果就是:员工对目标不满,整体为了应付,填写各种表格,每次发工资总是抱怨,人心散了!业绩也就无力回天! 2 把绩效管理搞错了!认为明确标准、设定指标、制定考核、制作各种表单、收集数据、统计评价。认为只要把这些都做了,就搞好绩效管理了! 搞绩效管理,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老板必须保证与绩效低的员工(下属)进行面对面沟通!沟通内容主要围绕:一起分析低的原因、提升方案、计划。并达成一致看法!而且时间必须充分!- - - - - 要求老板 100%执行! 这个做不到,搞绩效管理,就是搞绩效考核,根本搞不好!;这个做到了,即使不搞那么多数据,业绩也会好起来! ![]() 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面谈,而不是绩效考核! 3 绩效管理针对的主体对象搞错了! 绩效管理主要对象是:管理者。层级越高越关键!主要是那些从事务虚工作为主的人!目的是:评价务虚(计划)转换务实(结果:业绩数据)效用是多少。 ![]() 如果,安排人力资源,搞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绩效考核,实际上就是:让各部门管理者甩锅给员工!从而减轻管理责任!即使业绩不好,借口也有了“有很多员工的绩效都不行,说明什么问题?” 4 管理咨询机构“原则丧失”和老板的“守财奴”特性二合为一,产生的“怪胎”! 有些老板推行绩效管理时,总是想着“怎么把发给差的工资给哪个表现好的”,即使要增加一部分,也会考虑“先从员工工资拿出一部分,然后公司出一部分”,还美其名曰“只要你做的好,就可获得超出原来工资的部分;做不好,是你没有完成工资相匹配的工作,所以少点。这很公平吗!”实际上,定指制定标准时,无形总调高很多,很少人能够实现超出工资部分! ------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游戏玩的很溜! ![]() 5 企业本身不适合搞绩效管理! ![]() 6 绩效指标层层加码! ![]() 导致,基层的绩效考核主体,没有任何斗志,选择性的躺平!绩效管理完全失去了意义! 如此这般的绩效管理,最后的结果是:指标多、表格多、数据多、扣钱多、抱怨多、离职多、拖延多、浪费多、成本多。 ![]() 一线员工每天花大把时间,填写各种考核表单、上传系统数据;管理人员一天盯着考核表单、考核数据、统计数据、做报告;高层每天看各种统计数据、指点江山。老板月底看各部门汇报,各种数据、图表、分析、总结、计划;眼花缭乱,只是结果:业绩没有起色反而下降了!又开始调整指标,分析问题 ------- PDCA循环 绩效管理要搞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 只有能够遵守这些原则,才能启动绩效管理推进计划!否则,不如不搞!搞一样事情,没有准备好就去搞,反而留下一个不好的影响,让所有员工认为公司在瞎搞!失去权威!以后对公司政策的抱有怀疑的心态,丢失员工信任! |
|
来自: blackhappy >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