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经方】经方运用的思路与经验(2/2)

 了无一客 2023-05-22 发布于江西

八、我对“方人”的应用案例

我在国外讲课的时候,两个来自意大利的老师拿了纸一直在记录。我下课一看,他们不仅写了很多字,还根据我的描述画了个人。五十张方对应五十个人,一百张方对应一百个人,其实有五十个方人在脑子里面就可以了。真正要看病,仅仅记住阴虚、阳虚这两种人是不够的。记住代表五行的五种人也是不够的。记住九种人可以治未病,真正治已病呢?情况又复杂了,也是不够的。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要记住五十个方人。


1


大柴胡汤人

比如说,一位老奶奶来找你看高血压,血脂也高,同时有胆结石,肚子经常胀,一吃东西就反酸,胃及食管反流症也有,大便也不通,她脸宽宽的,胸大大的,背厚厚的,脖子也没有,这种人就叫大柴胡汤人。这种体形的人,无论是呼吸道疾病还是心脏疾病,都能用大柴胡汤。当然,不只是老奶奶,大柴胡汤人在中国非常多。

上次我给一个消防员看病,他房颤4年,年纪也不大,用过很多方法,都是补的,都没用。他个头很大,身高一米八零,体重87公斤。我问他症状有什么特征?他说就是夜里头发作,发作了需要起来走路、喝水,这是返流引起的。胃及食管反流症会引发心律失常和房颤,因为胃和食管与心脏的解剖部位非常相近,由于炎症的影响导致心脏发生心律的紊乱。所以必须解决反流问题,肚子摸起来很硬,“按之心下满痛”,满脸油光,舌苔黄厚,用大柴胡汤加黄连。他吃了七剂以后,本来两天要发作一次,变成三天发作一次,再继续吃,后来变成五六天、七八天发作一次。这就是抓人用药,我们不能光对病不对人。


2


四逆散人

有个女孩子郁郁寡欢,经常生气,情绪激动的时候神采飞扬,一下子马上冷若冰霜。她头痛、失眠、她乳房疼痛、乳腺小叶增生,要用什么药呢?四逆散就可以了,舒肝理气。棱角脸,冰棍手,就是四逆散小姐的特征。


3


真武汤人

倪萍进入更年期以后,和之前判若两人,她怎么胖成这个样子?肉全松了,脸也发黄,这种人往往会被查出甲减。这种情况我们用真武汤。真武汤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振振欲僻地”的,还有一种就是身体沉重、肥胖、喝水也长肉的中老年女人,就是因为体内水分多排不出去。


4


温经汤人

温经汤人的手肯定是毛糙的,不管是阿姨还是年轻的女孩子,她们激素水平偏低,嘴唇怎么涂都会干裂,不舒服,大多数月经量少,这叫温经汤人。她们出现的不孕、宫血、失眠、腹泻等症状,都可以用温经汤治疗。现在这种激素水平偏低的女人很多。


5


麻黄汤人

麻黄汤开发腠理,必须要皮肤厚,脸黑,肌肉厚实的人才能用。所以,代言人就是鲁智深。鲁智深可以吃麻黄汤,可以吃葛根汤,也可以吃麻黄附子细辛汤。


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人

“葛优躺”是一种极度疲倦的体态,会出现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人身上,一般是处在抑郁状态的男人,浑身没有力气,“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原文说得太传神了。

所以,每个方都对应每个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个抗抑郁药,我们方剂教研室的瞿融教授做过实验,小老鼠服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后,悬尾试验成绩特别好,砰砰砰跳个不停,不是非得用补气、补脾、补肾的方法才能让人有活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解郁功能,所以能够提神,给人带来希望,注入活力。


7


小建中汤人

小建中汤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用的,一定要消瘦的人,喜欢吃甜食的人,而且大便干结的人,尤其是对小孩子们,小建中汤应用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我对很多要到非洲做慈善的中医讲,你们去的话,要多带一点小建中汤,因为那边孩子们食粮不足,营养不够的孩子们用小建中汤是最好的。所以,对于现在低体重、发育不好的一些孩子,小建中汤是个宝。

九、中医临症用药特点

所以我们讲,方人非常重要,千人千面,百人百方,这是我们个体化用药的一个最基本的思路。中医是个体化用方。我们看的不是病,是人。所以用最简单的话来讲,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就是西医是看“人的病”,中医是看“病的人”,西医是群体化治疗,中医是个性化治疗。要看有什么体质,我们才能用什么方。因为按照我们中医的思维,看不到脱离了具体人体的疾病。我们在课堂上讲病讲得非常清楚,初期怎么样、中期怎么样、末期怎么样,但是一到具体的人身上发现完全傻眼了。我们讲《中医内科学》,可以把病因病机讲得很清楚,但是人身体不只是一个病,尤其是老年人,死亡老人七处病理改变,住院老人五项入院诊断可能,这种情况怎么办?同样一个病,不同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要怎么用药?所以我们中医必须要强调人。为什么?因为中医治病并不是把病原体的清除放在首位,中医用药是对人的,目的是调动和激发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用张仲景的话讲,“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若亡血,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自愈力才是关键,所以为什么对人呢?就是要激发人内在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对人非常重要。有很多人经常问我是什么专科,专治什么病,我说我没有科,不讲究,我也不会治病,我只是调人,就是我们中医。所以,经方很多都是对人用药。人的模式有很多,大概可以归纳成50种人。

十、方病关系

讲完了方人,接下来讲方病关系,这个也很重要。病也是个诊断,包括临床表现的特征、发病的过程、病情的转归、病人的改变。病很重要,因为方病相应有利于提高用药的有效性。有的时候对病用药可以很直接,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中医只是辨证论治,就不辨病了,辨病也非常关键。

古代的中医也发现了很多病。虚劳是一种病,中风是一种病,狐惑是一种病,痿、痹、痞、利、胀、烦全都是病,消渴、蓄水、蓄血也都是中医的病名。这些病名诊断清楚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张方,都是一些常用的方。《金匮要略》都是讲辨病的,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中医不会辨病,只是辨脾虚、肾虚、阴虚、血虚。现在的中医药大学出来的学生都是问,我哪里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大家都会背,但这个只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是后人王旭高加上去的,叫“虚处受邪,其病则实”。虚处感受邪气,疾病就变成实证了。你经常感冒,是气虚吗?不,你容易得感冒,算是虚,但是你一旦感冒以后,可能会化热,可能是有风,可能是有湿,可能是有瘀,可能是有痰,情况完全变了,所以不能说见到病就用补法。中国人一天到晚吃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这是治病吗?有很多卖保健品的人就老是讲脾虚、肾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但我们是医生,面对复杂的病情,各种各样人的个体差异,光知道脾虚、肾虚有用吗?


1


狐惑病

狐惑病,相当于现在所讲的白塞病,总有一天我们要证明,这个病要叫张仲景综合征。我们早就已经发现这个病会导致咽喉、口腔的腐烂,以及外阴的溃疡,而且治这种病有一个特殊的配方——甘草泻心汤,当然不仅仅有这一张方子,但是甘草泻心汤是治疗狐惑病的主方,很有效。无论是白塞病也好,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好,甘草泻心汤是常用方,也是必用的方。


2


虚劳

虚劳是一个病,它可以出现在很多消耗性疾病的晚期,像肿瘤的晚期。人消瘦不能吃饭,贫血,这个就叫虚劳。这个时候不要想到抗癌就要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文革中间蜂拥而起的这种所谓的抗癌风,应该要制止一下了,根本没有多少科学的成分在里面。按照传统的用药,这种情况是虚劳,要用什么方?薯蓣丸,炙甘草汤等等,有很多治疗虚劳的方子。薯蓣丸,在《金匮要略》中,静静地躺着,很多人不去用它,二十味药做成一个丸药,里面没有一味毒药,连半夏、黄芩都没有。但是就是这种温文尔雅的药,对于虚劳的晚期肿瘤患者,这张方不一定能治病,但是它能救命,让病人还活着就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要理解虚劳这个病。


3


蓄水

蓄水,五苓散证,也是中医的一种病,这个病的特点是口渴、小便不利,体内处在一种高渗的环境,病人可能血糖高了,可能尿酸高了,可能血脂高了,但是水又不能够排出,肠胃又比较弱,很多的水停蓄在肠道,停蓄在胃里,咕隆咕隆有水声,喝进水就吐,“口入则吐者,名曰水逆”,或者经常出现下利,或者出现发汗。五苓散证的蓄水,口渴而小便不利,小便量少又是个特征,蓄水证是张仲景发现的一种病。蓄水证可以出现在高脂血症的患者中,可以出现在痛风患者中,也可以出现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很多干燥综合征口干舌燥,养阴根本没用,要用五苓散。

十一、方证也是一种病

还有很多古代的病,我今天不能细讲。而且大家别忘了,方证其实也是一种病,有的时候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这本身也是一种对疾病的命名方式,所以我经常说,我们要把方证记住,辨证记住方子以后就能辨病。


1


小柴胡汤病

小柴胡汤证,这就叫小柴胡汤病,我对西方人讲课的时候说,我们一定要记住“往来寒热”这四个字,实在记不住,那就用缩写,WLHR症候群,这是一定要记住的。我说你们要取得中国的博士学位,不了解中国的文字,不了解中医的原文,那怎么行啊?原文不能全部背,那关键词要记住,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等,这些都要背。这才显示我们中国的位置,要不然来学干什么?

往来寒热不是个症状,你不能问病人有没有往来寒热,病人听不懂。但是很有意思,我们现在小柴胡汤的颗粒剂上写的就是主治往来寒热,而且是OTC,你叫病人怎么去选择小柴胡汤?往来寒热是一种病,可以是反复发烧,延绵不退的发热现象,也可以是对寒冷、对气压、对温度、对各种过敏源那种过敏性的往来寒热,甚至是一些心理疾病,也可以算是往来寒热。往来寒热是一种专门的病,叫小柴胡汤病。现在我们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桥本氏病,甲状腺炎,病人经常出现一会有甲亢,一会有甲减,而且反反复复,缠绵难愈的情况,这就是小柴胡汤病。所以我经常用小柴胡汤来治疗桥本氏病,或者小柴胡汤合上连翘,或者小柴胡汤合上当归芍药散,叫柴归汤,用起来效果很好啊。小柴胡汤我也可以用来治疗日光性皮炎,也可以用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雾霾多的时候,好多人患了咳嗽,你就用小柴胡汤。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研究小柴胡汤病,现在我们还没有把它搞清楚,如果能把小柴胡汤病往来寒热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以及病理机制都搞得非常清楚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病堂堂正正地写到现代医学的《诊断学大辞典》里。

中国人发现的这个诊断,有诊断就有治疗,不像西医,没病就没办法,我们是有办法的。所以中国人的医学怎么了,古老吗?没有关系啊,中国人的东西就是实用。现在很多的中医,包括我们自己大学里的很多人,都缺少自信,成天跟着西医走,我们中国人比人家低到哪里去啊?古代的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


2


葛根汤证(项背强综合征)

我把葛根汤证叫项背强综合征,这个项背强不是大椎穴那边不舒服,这个解释不对的。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是整个后头部到腰背,也就是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的部位所出现的僵硬感、疼痛感、拘急感,所以很多颈椎病、腰椎病,我们可以用葛根汤治疗。如果是这个部位有问题,而且在这个部位皮肤上出现了改变,我们也可以看成是葛根汤证,比如说很多人痤疮都长在背上,满背的痘痘,这种情况你不用葛根汤效果是不好的。这种是葛根背,葛根所主的部位,就是项背。张仲景讲的都是治人的方,都能在身体上找到部位的,不是讲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没办法在身体上找到的。而且项背强还有第二种解释,是指头部的一些症状,强就是不灵活,头脑不灵活了,耳朵听力下降了,嗅觉改变了,视力也不行了,脑子也不灵便了,老是忘记事情,疲倦了。这种头晕头痛,头昏乏力,反应迟钝,也是项背强,也可以用葛根汤,病人吃了葛根汤以后,脑子变灵活。大塚敬节先生疲劳的时候,他叫学生拿过来一种冲剂,开水一冲吃了以后,眼部清晰了又开始看病,那是什么冲剂?葛根汤颗粒。葛根汤是“兴奋剂”,是中国古代的咖啡。以后你们要考试之前,可以吃点葛根汤,反应就会变快,特别是平时头懵懵的人。而且在我们临床上,突发性耳聋、面瘫,用葛根汤效果很好,越早用越好,还有人脸上的痘痘,还有女性的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男性化,有体毛,又肥胖,月经老是不来,不用葛根汤怎么行呢?葛根汤能够发汗,能够兴奋大脑,也能够促排卵。

所以这些方证,我们要好好下功夫,这才是真正中医的诊断。中医的诊断不是咳嗽,不是什么泄泻,那是症状。所以要把方证也作为方病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一点我们更不能忘掉,就是寻找经方的现代主治疾病谱,目前急需这方面的发现,现代的病没有国界线,没有中国的艾滋病和美国的糖尿病之分,都是一样的,诊断标准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方病人这三个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歧义。所以我们要研究经方主治的现代疾病的谱系,知道哪些病可以用经方。


3


真武汤病

真武汤,又适用于哪些现代医学的疾病啊?我们发现可以用来治疗成人甲减、肝硬化腹水、肝功能不全、心衰、肾衰,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治疗更年期的失眠等等。现在真武汤治疗甲减很有效。很多的病人像刚才讲的倪萍那样,肉也松了,人也疲倦,脸发黄了,这是甲减啊。好多五六十岁的女性,吃点真武汤,情况就明显好了。至于肝硬化腹水、心衰,更不要说了,这种用真武汤效果很好。当然,有的时候附子用量可能要大一点。


4


黄连阿胶汤病

黄连阿胶汤,这张方很小。黄连、芍药、黄芩、阿胶,再加上鸡子黄总共五味药。关于这张方,张仲景原文上说得非常简单,“心中烦,不得卧”,没说是什么病,但是我们现在通过文献调查、临床研究发现,黄连阿胶汤用于先兆流产效果就非常好。大家不要以为先兆流产就是用苎麻根、川断、桑寄生这些药物,要用黄连阿胶汤。很多人嘴唇鲜红,脉搏刷刷的跳得快,晚上也睡不好觉,容易出汗,下身见红,不用黄连阿胶汤,补肾有什么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以用黄连阿胶汤,焦虑症患者可以用黄连阿胶汤,甚至我还用来治疗卵巢早衰。这种病人年龄还不到四十岁,月经两三个月不来了,人消瘦,头发脱落,阴道干燥,性欲下降,但是嘴唇通红,晚上睡不好觉,就用黄连阿胶汤。


5


大柴胡汤病

大柴胡汤的主治疾病谱比较清楚,因为这张方我们临床用得比较多,资料也比较多。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没话说,这是大柴胡汤最最重要的适应症。胃及食管反流症现在在中老年人中非常多见,尤其是六十岁左右的男性出现胃及食管反流症非常多,很多肥胖的男性容易出现,这种用大柴胡汤就非常有效。代谢综合征是常见的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肥胖,集数病于一身,现在这种病非常多,对于这种代谢综合征患者,一定要用大柴胡汤,或者加黄连,或者和桂枝合用。

大家不要以为支气管哮喘就要用麻黄,有很多哮喘和反流相关,这种哮喘是胃及食管反流的消化道外的表现。很多哮喘患者发病时间都在夜里两点钟左右,这段时间是胃及食管反流的高峰,两者重叠,解决反流问题就能解决支气管哮喘问题。

大塚敬节先生用大柴胡汤合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胡希恕先生用大柴胡汤合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支气管哮喘。如此好方治疗支气管哮喘,但是很多人不会用,还是想到病人苔黄不黄?黄的,有炎症,要消炎,用鱼腥草、马兜铃,都是想到这些。或者病人肾不纳气,就用金匮肾气丸、蛤蚧来补肾。“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我健脾,我用黄芪,你不晓得这个支气管哮喘患者肚子胀吗?黄芪不能吃,一吃肚子更胀了。有是证用是方,你有没有看到大柴胡汤证?“按之心下满痛”,你摸肚子了没有?如果没有,那你这个就误诊了。


6


小柴胡汤病

小柴胡汤主治的疾病谱也非常多,病毒性疾病、呼吸道炎性疾病、淋巴肿大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等。

十二、通过经方建立中医数据库

我们一定要描绘经方的主治疾病谱。方人关系的建立,能保证经方的安全,我们要从中国医学大量的医学文献以及临床调查中去寻找方人关系。方病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古方和现代疾病之间关系的建立,是保证经方有效的前提。但是,目前的研究非常困难,进展艰难,为什么?中国缺少大数据,条件还不够,更重要的我们的中医界,现在连写一个像样的个案的医生都不多,都是所谓的SCI文章,对我们的临床,到底有多少作用?现在很多临床医生个案都写不出来,也没法写,平时在病房既用中药又用西药,中药又是汤剂,汤剂又是大方,三十味药四十味药,就算病能治好,要怎么去总结经验?这种个案根本没用。所以要求大家多用经方,用好经方,然后以后要建立我们中国的一个数据库,要有大数据库。所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写了一些,但是很不完整。这只是第一步,下面的路要和大家一起走。但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们要建立我们的现代经方方证体系。

个人学用经方的经验

最后还有点时间,我要给大家说说,我个人学用经方的一些经验。

第一,多用原方我的建议就是多用原方,我是转了一大圈以后,才回到这里。因为我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都是讲究要制方谴药,所以我自己随意组方,用来用去,经方还不敢纯用,总要加加减减。后来我才发现,原方最好用,因为原方最有效,最安全,最科学为什么?这些方都是前人在人的身体上试验得出来的,它已经固化为一种经验。单味药向复方过渡,经过了数千年,这些复方都是前人留下来的经验结晶:半夏厚朴汤,有半夏、厚朴、茯苓、苏叶加生姜五味药;半夏泻心汤,有黄连、黄芩、人参、半夏、干姜、甘草、红枣七味药;小柴胡汤七味药;桂枝茯苓丸五味药。这些经方都是前人的结晶,是绝色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加点粉嫌太白,涂点胭脂又太红,不需要去变化,很多方加加减减往往出问题了。我经常用半夏泻心汤原方给人治病,效果很好,很多人吃得舒服,因为里面有红枣、甘草,虽然有黄连、黄芩,但一点都不苦。病人后来又来找我,我不在,接诊的医生都要改改前面医生的方,这个方七味药,就加一点药,病人想你帮我加药总是好的,加了徐长卿、牡蛎、煅瓦楞、陈皮、佛手、山楂、麦芽、乌贼骨,加了一大堆药,后来病人说这个药我煎出来闻到味道就恶心,喝到嘴里,和原来的药感觉怎么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乱加,乱加不仅无效,甚至还有毒。

裘沛然老先生是我们非常敬重的国医大师,他的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他治疗心脏病常用炙甘草汤稍事加减,药后虽有效果,但是容易反复,后来他就直接用炙甘草汤原方,只是在剂量上稍加斟酌。他说有些心脏病患者,屡更医生,中西药备尝,也曾服用过炙甘草汤加减方,都没有疗效,改服张仲景原方后,不少病人症状竟得消失或基本缓解,有的历经数载而安然无恙。老先生也是在晚年才说这样的话。

很多的中医教师干脆按照教科书的讲法,教大家要灵活制方,辨证加减。我说这个教法是有问题的,加减不是你的事,要到裘老那个年龄你才能去加减,要先用原方。有的时候要用两张方、三张方,怎么办?你不要一锅炖,经方不允许“东北乱炖”,乱炖会炖出问题来的,因为有的药一炖以后,它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可以采用分别炖的方法,一号方、两号方、三号方,一号方可能是大柴胡汤,二号方可能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还有三号方等等,你可以隔日轮流,或者早晚交替,或者隔日更替,都没问题。所以多用原方,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第二,多记原文。原文,前面说了,有很多的经验结晶。这里面的一些用词非常的精到,很多的指征都是特异性方证,按照这些方证用药就有效。比如说用当归四逆汤,关键是脉搏要细,为什么?因为动脉是在收缩状态,动脉一收缩,静脉相对扩张,所以这手像个葫芦,发紫、发暗,很多血管炎患者可以用到当归四逆汤。炙甘草汤一定要“心动悸,脉结代”,脉搏乱跳,心动悸是自我感觉,有这两个共有指征的话用起来效果就好。小柴胡汤要“默默不欲饮食”,它勾勒出一个处在抑郁状态的,神情漠然,情绪低下,不欲饮食,不欲男女,人体基本欲望低下的形象。“其人如狂”,人处在一个极度兴奋的状态,可用桃核承气汤,芒硝的量一定要大。贵州毕节市的胡忠茂医生讲他曾经给亲戚家的牛看过病,这个牛身体不好,大小便不通,成天在围栏里头乱撞乱跑,兽医打针没用,然后请他来看病。他看到这个牛小肚子鼓鼓的,大小便不通,就想到了“少腹急结”。还有这只牛老是处在疯狂的状态,是桃核承气汤证,于是开了桃核承气汤,桃仁90g、大黄90g、桂枝60g、甘草60g、芒硝60g,装到竹筒里给牛灌进去,现在很多的人医开的也是牛方,能装一个麻袋。牛吃了这个牛药以后,噼里啪啦屎和尿都排了,牛就安然无恙了。所以,你说张仲景的原文要不要记?要记。现在方便了,下载个APP,你多查查,在地铁上没事就翻一翻,不要成天看电影。

第三,多望诊。做中医眼睛很重要,戴眼镜没关系,但是不能失明。因为望诊太重要了。望闻问切,我们要多练望诊。比如说有两个女人都食欲不振,怎么办?我一望,其中一个女人胸那么大,那么肥,头发那么浓密,气血充实,用大柴胡汤;另外一个女人,那么纤细,那么柔美,容易不开心,可能要用小柴胡汤。这东西要靠练眼睛才能看出来。

两个人都感冒了,林黛玉葬花,感受风寒,因为她悲悲切切不开心,又感冒了,所以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发烧好几天了。李逵是被浪里白条张顺给硬按在水里头呛了好几口水,天气又冷,结果出来以后感受风寒,身痛,骨筋疼痛,躺在那边哇哇地乱叫,用什么样的方?用麻黄汤,甚至要大青龙汤。但是林黛玉你就不能用麻黄,用了麻黄那就不得了了,马上吐血,用点小柴胡汤就可以了。

毛主席和乔布斯两人都有口腔溃疡,毛主席满面红光,神采奕奕,正在天安门广场上接见红卫兵,他有口腔溃疡,但据说不肯去看牙医,也不大肯刷牙,喜欢吃红烧肉,脸红红的,那他是有热证的,可能要用甘草泻心汤,如果不够的话要加三黄泻心汤。而乔布斯得了癌症,动了个大手术,又吃素,严重贫血,消瘦,这种状况的口腔溃疡,要用炙甘草汤,要纯用补剂,不能用桃核承气汤。

我到德国科隆贝多芬的故居去看,一看油画,我才意识到只有这种性格和心情的人才能写出命运交响曲。这个命运交响曲是怎么样的?他难受得不得了,耳朵又听不见,烦躁,如果一吃三黄泻心汤,命运交响曲就没了。是什么样的女性都能用温经汤吗?她那么性感,嘴唇鲜红,肤如凝脂,不能用温经汤,温经汤不能乱用,如果多用,可能她要生出子宫肌瘤来。

所以,望诊非常重要。你们从现在开始,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望望。或者跑到外面看看,前面有两个女人,她的腿肚子那么粗,像小瓦罐,再从前面一看,就知道要用麻黄汤或者葛根汤。还有一个腿那么纤细,又白白瘦瘦的,还在擦着汗,要用桂枝汤。要多用你们的眼睛,多练望诊。

第四,多读医案。医案很重要,尤其是经方家的医案,它是一个治病过程的实录,是一个经典方证的诠释。这些医案故事性很强,有现场感。我最喜欢看这种有现场感的医案,这便于我们理解经方的方证,理解张仲景的经典原文。这里有一个案例,是上海当时的一个名医秦昌遇的。这个案例就很有现场感,说的是一个人患热症,邀他去治疗。他跑去一看,看到这个人脸色非常难看,“胸前按之痛极”,一摸他的肚子痛得不得了,“口不能言”,不能讲话,“但一气出入而已,身后事尽备。但诊其脉,未为无救者”,不是没有救了,还有生机,一问,他的妻子说是“两日前进食大饮之故”,这很可能是急性胰腺炎,“令煎大柴胡汤,起口而入。一剂而口开,再剂而热退”。他这个案例就比大柴胡汤的“按之心下满痛”要更多一点,讲得更明白一些,所以医案很好看。我还喜欢看徐灵胎的医案——《洄溪医案》,要学医古文就要看他的医案。这个老先生文笔非常好,短短的一个医案里面经常有情节,而且他能讲道理,一个医案他不讲很多具体的用药以及剂量,但是他通过这个医案告诉你道理,给你指明一种思路。《王孟英医案》也不错,虽然是温病家,但是他用经方用得非常好,他的医案对方证、对辨证的关键,点得非常明确,也值得我们去好好看。大塚敬节的医案《汉方诊疗三十年》,把他三十年的经验总结都化在300多个医案中间。他的医案非常直白,没有多少废话,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日本的东西很直白,但是很有用。这个老先生不容易,他不保密,关键点在什么地方,他都给说清楚了。他说用温经汤治疗不孕症时,病人的手干燥是“两手一搓沙沙响”,如临其境。后来我也经常看到这种病人,很多的女人长得是很漂亮,一摸手,干干的,小姐的脸蛋丫鬟的手,手上有干裂,还可以涂一点润肤霜。如果要再看看她的脚,脸一红,这个脚更不像样,脚也是开裂的。一问月经,月经多年没来,那就用温经汤,像这种都是他在医案里面讲到的特征。还有一本书叫《皕一选方治验实录》,皕是两个一百的意思,两百个方子里面选一张方,从十万张方子里面找出来几百张方子,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陶御风教授和北京中医研究院史欣德教授两人联合主编的,这里面有很多的医案,是个非常好的工具书,很值得我们看。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文献的研究上做了很多大量的有效的工作,给我们经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书。

第五,多联想。除了看医案以外,我希望大家要学会联想。我学经方喜欢做梦,我经常时光穿越回到东汉,跟着张仲景抄方,模拟一个当时他就诊的场景。我经常把我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场景和张仲景的《伤寒论》交叠起来。因为张仲景的时代——东汉末年是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年代,所处的中原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他又是一个长沙太守,所以我估计他当时多和军人打交道。我甚至把《伤寒论》看作是一本军事书,张仲景手下的那些病人都是那些军人。好,开始做梦。我做到桂枝汤,不是什么发汗方,也不是什么止汗方,也不是治疗感冒的方,而是治疗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战士的方,他们衣衫褴褛,面如菜色,饥寒交迫,流了多少次汗,极度疲劳,才从战场回来。张仲景给他们的是什么?不是肉不是酒,而是要先喝一碗热腾腾的桂枝汤。桂枝汤是复方姜汤,是祛寒的方。复方生姜汤,里面有红枣,有甘草,还有桂枝、芍药,喝完以后一人一碗热粥,让他们温服。到了夜里头战士们开始浑身发热,很多战士开始冒汗,冒完汗第二天神清气爽,又要重新上阵。桂枝汤是军人的抗疲劳方,它是治人的第一方。治什么病啊?不治病,调的就是人。大柴胡汤,庆功宴以后张仲景听闻将军生病,披上衣服再跑过去一看,看到将军在自己帐篷里翻滚,呕吐了一地,刚刚还大酒大肉吃得那么香,怎么搞成这样?他带的几个学生一摸肚子,哎哟,眉头紧皱哇哇乱叫。他对学生讲,“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这个学生赶快把它记录下来,就是现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里面的原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什么啊?鼓声一响,冲啊,结果有个人患了战争恐惧症,两条腿直打哆嗦,“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走也走不动。屁股上怎么潮了?小便自利,吓得屁滚尿流,还哇哇乱叫。这么一做以后清楚了,我至少可以理解《伤寒论》是怎么回事。

做梦是一种临床场景的模拟。但是做梦不容易,这种模拟需要丰富的经方知识临床经验想象力想象力很重要,尤其是这个时代,你们都是八零后、九零后,包括以后零零后出来,想象力都是最重要的一个资源,没有想象力,很难做出什么成绩来。这次我刚从硅谷回来,硅谷那边好多大公司,他们那些技术人员,就是有丰富的想象,有想象力才能创新。

此外我还建议我们的中医生,要读点小说我们可以用小说家的手法来描绘患者的表情和神态,因为小说家对人的心理特征、体貌特征的描写比我们医生要详细、深刻得多。你看看海明威的小说,那个老人出海以后这么多天,没有讲一句话,他居然能把他那种心理刻画得那么生动。所以你们要读点小说,看看《红楼梦》,很多人的体质情况你们心里就有数了。

同时你们还要学会欣赏画画要用画家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患者。张仲景就是个白描的高手,“心中烦不得卧”,寥寥几笔,就把一个烦躁不安,处在极度焦虑状态的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把那种极度疲劳的葛优躺的人的形象给描绘出来。张仲景有时候又是一个工笔画高手,他的描绘可以非常细腻,比如“振振欲僻地”、“身瞤动”等等。所以我们学中医,要有文科的知识,如果你没有文科的东西,纯粹是一个数理的头脑,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医学是“人学”,我们面对的人都是活的,经方也是活的。不要把生命看作是一堆枯燥的数字,生命其实是一种感觉,我们要非常重视病人的感觉,要与病人多交流,我们才能掌握经方的方证,所以经方的方证是活人的一种特征。

最后,我还有几句话想说。经方是一把把打开健康之门的钥匙,方对证,喝口汤。但问题是锁在什么地方?锁不在同一个地方,在你身上某一个关键点,需要你寻找。有的时候,病人不讲真实的东西,这就要靠你的一双慧眼,把这个特征给抓住。而且,有些密码是难以解开的,需要你超人的智慧。所以在座各位都是聪明之人,不是聪明人考不上研究生。但是就是聪明人,看病也非常浮躁,我们在临床上,总是感觉到,每看一个病,我们都要集中高度注意力,因为太复杂了。课本上的方证是清晰的,临床的方证是模糊的,是隐匿的。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病情变幻莫测。识别方证,需要医生丰富的经验和阅历,需要你细心,耐心,能和患者沟通,当然还需要你身体要好,如果你自己都弱不禁风,气血不足,那怎么能看病?所以大塚敬节他要喝葛根汤提神,我在日本的时候看到坂口弘先生,开诊之前先在房间里面喝水,然后在脸上抹,抹了以后精神抖擞,才开始看病。晚清末年的江苏苏北兴化名中医赵海仙,他看病是下午开始,看到深夜,要让他抽完鸦片才开始。所以我们的精神状态很关键。我也发现,每天看最后一两个病人稀里糊涂,看第一个病人也是稀里糊涂,为什么?因为刚刚上班,病人涌进来,我思维不清晰,所以中间时段是最好的。所以我们需要好的精神状态,因为我们中医的辨证论治从思维方式来讲,用的是直觉思维。

经方探索之路是漫长的,现在才刚刚恢复。现在我们是让大家回家,因为现在的中医找不到北,找不到家,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邯郸学步,自己的路也不会走。现在我们才发现这个真是我们的家,打开一扇窗看一看,外面有一个百鸟齐鸣的花园,有一片绿莹莹的芳草地,那是经方。我的工作就是要引导大家走上真正中医的路。你不要以为经方是小儿科,方证辨证是小儿科,中医就是这么治的。中医是一个绝色美人,她本身不需要化妆就非常漂亮,我说过了。但是中医有一个问题,历史上每个年代,都有人给她披件衣裳,每个地方都要给她涂一层色彩,每个人都要给她装点东西,所以现在千百年走过来的中医到你面前,浑身发臭,污垢满脸,我们根本认不出是什么人。现在我们做的工作是把这衣服全部脱光,把她洗的干干净净的,到你面前一站,那是浑身上下充满了魅力的绝色美人,那就是经方。

经方现在成为一个普适性的医学,我想它应该成为也必定成为国际中医热第二个热潮的重要载体第一个载体大家知道是针灸,七十年代中日建交以后,针灸走出国门,推动了中医学的第一个高潮。经过了这么多年以后,我们将形成第二个中医的高潮,这个高潮以中药为基础。但是中药如果仅仅出口单味药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以经方为载体。衷心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十四、主持人感悟

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听了之后肯定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听完黄老师讲座以后的感觉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第一个是,他用很简单、很平淡的语言讲述了一些我们能深深体会到的东西。所以说有时候并不是所谓的大家就一定讲很高深莫测的东西,就像黄老师,他讲得非常精彩,用这种平淡的话把各种各样的道理非常浅显易懂地教给我们。

第二个就是中医的真正东西在哪里?临床到底是什么?我相信如果在座的大家做过临床,或者长期在临床,你可能对“真”的体会会越来越深入。当然像刚才黄老师讲的,面对这个花花世界,能够守住那份真,找到那份真,可能是非常难的。

第三个字就是“精”,确实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做的事情都是有限的,那我们在走学中医、做中医、做临床这条路上,我们把我们所有的精神和心力集中到一点上,那就是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都有自己的学业或者你的研究所在,那一个点在哪里,以经方为例那就是方证关系,那才是一个我们真正能够四两拨千斤,有所突破的地方,不论是对于中医还是我们每个人。

第四个字就是,实际上中医和临床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东西,不是说我们看了就都明白了。这个可能不仅仅是我一个人一辈子的追求,甚至是我们中医这个行业几千年来,以及未来几千年继续追求的一个非常精深的一个内涵。

我对黄老师刚才的讲座非常感慨,特别是黄老师讲的最后一句话,我觉得有一点像阅尽世界、饱经风霜归来后的那种平淡。如果你做完中医后,能够有这样的走遍世界,饱经风霜后,回到经方,回到那么简单、经典的三五味药上来,我觉得那才是一种真正的中医的升华。

最后我们掌声谢谢黄煌老师。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