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青柠檬20230520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3年2月1日

进度:283/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起128条迄178条)

————————————

【重点摘抄】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胡希恕注:太阳伤寒脉当浮紧,今浮而缓,已兼现太阳病的脉弱。太阳病当发热,今止于手足自温,则热已内陷,当是病传于里而成太阳太阴的并病,故谓为系在太阴。太阳内陷的热合太阴在里的湿而成瘀热,则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则湿从下越,便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又成胃家内实之候,前之小便自利亦正是热极于里,津液流离所致,故不得以系在太阴视之,其原来即为转属阳明病。

胡希恕按:表证未罢,并于里而发病时,若胃家素虚多湿,则即转属太阴病;若胃家素实多热,则即转属阳明病。细按“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原含二义:第一,伤寒传里并于太阴,故脉变紧为缓,发热止于手足自温,是为系在太阴。第二,伤寒传里并于阳明,热盛津消,亦可变浮而紧的脉为浮而缓,热渐内结,故身无大热,手足自温,乃手足濈然汗出之渐,是为系在阳明。由于太阴多湿,湿热相瘀不开,必致发黄。阳明多燥,燥热相助而盛,迫使津液流离,而小便自利,大便必硬。或系于阴,或系于阳,各随其人胃家虚实为转移,一串写来,格外精审,后世注为既转属太阴,又由太阴转为阳明,大背经旨。

冯世纶解读:胡希恕先生对本条注解及按语修改再三,以上是最后的修改,文后有“?再细考”字样,可知还在考虑进一步修改。

【我的思考】

🌱先直译(必要时意译):

患伤寒病脉浮而且缓,手脚温暖的,这是关系到太阴。太阴病的患者,身体发黄,如果小便通畅的,那么湿有出路,而不会发黄,到七八天大便硬结的,那就是阳明病。

让我们结合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条文。

太阳伤寒病是表实证,精气充斥于体表,应当是脉象浮、紧,脉里面充血,摸上去是紧的。现在是脉象浮缓而且弱,已经兼有太阳病的脉弱,这就是精气不足于外。说明什么问题呢?

除了精气不足,也可能是因为身体里面有水饮停留的情况,脾胃行湿,输送到表,脉络就紧。如果胃虚,不能够布其津液,而湿停留在内,外面的脉缓,也不会紧。

手足自温者,这里的手足就是四肢末端,离身体最远!寒热验之于手足,这是最普通的鉴别法,就是说,判断自己的冷热,可以看手脚冷热。脚趾的尖尖暖和了,也就暖了!那么胃虚有寒,阳气不达于四末手脚就凉。阳气是指着津液、血液来说的。

相反,胃气强,有热,手脚就会热。真正的阳明病的热,不仅仅手足,身体手足俱热。身热汗自出,全身没有不热的。那么,现在只是手足自温,里头热是热了,但是里头有停湿停水的情况,所以说“系在太阴”。

所以,不要头痛治头,足痛治足!如果脚的问题只是盯着脚去治,很可能没什么效果。脚冷很多时候是因为胃虚有寒,这种例子在临床上是非常多的。

太阳病应该发热,现在止于手脚温热,那么热就会内陷,当是病传在里而成为太阳太阴的并病,所以说系在太阴。太阳内陷的热合太阴在里的湿而成为瘀热,所以身体发黄。如果小便通畅,那么湿会从下面出去,所以身体不会发黄。到了七八天大便硬结的,又成为胃家内实的证候,之前小便通畅也正是热极在里,津液流离所致,所以不能以系在太阴来看待,就是说原来就为转属阳明病。

里证分两种,一种是水饮停留,而且不能收涩,上吐下泻,就是后面会分享到的太阴病;一种是胃肠中燥而发生胃家实的阳明病!

做个总结:太阴病和阳明病,就是一个部位两种病,换句话说,这是病位在里的阴证(太阴病)和阳证(阳明病)。

表证没有完全好,并在里而发病时,如果胃家平时就是虚、多湿的,那就是准备转属太阴病;如果胃家平时实证多热,那就准备转属阳明病。太阴多湿,湿热相瘀不开,所以身体发黄;阳明多燥,燥热相助而盛,迫使津液丢失,而小便自利的,大便肯定会硬结。或系于阴,或系于阳,这是随病人的胃家虚实来转变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