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罕篇第九 ㉔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虚空济 2023-05-23 发布于山东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主忠信,我们先来看这个“主”,一个人以什么为主,我们的思想以什么为主,我们的行为以什么为主,我们的价值观以什么为主。

忠:尽职尽责,我们称为忠。我们做一件事情尽自己的职责,能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什么程度,尽心尽力为忠。所以我们不光要忠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要忠于自己的岗位,忠于自己的责任,更要懂得忠于自己的心,忠于自己的念,忠于自己的思维,忠于自己的想法,忠于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是不忠的,是不会快乐的。

我们生活当中为什么那么多的痛苦啊?就是我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我不能去做,我自己想要学习,我却不能自控,我自己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想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我们却不能得到那个结果,都是因为不忠于自己。所以首先我们要讲尽心尽力,忠于自己,然后才能尽职尽责,忠于我们所做的事情。

要不然我们就爱上自己的工作,要不然我们就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事情去做。如果我们不喜欢,我们不热爱,我们又谈何忠字呢?不忠就会让我们不快乐,让我们的心是散乱的,让我们心是痛苦的。

信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诚实守信,这个是对外的,我们讲的话要讲诚信,我们做的事情要讲诚信,这个时候他人才可能相信我们,信任我们。那第二层意思,这个信是来自于内在的,我对自己所学是否相信,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相信,如果我们学习圣贤文化并不相信,也就不可能照着去做,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我们是不相信的,我们又怎么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呢?遇到问题遇到困难我们就会退缩,我们不相信这个事情的结果会变好,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有智慧,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学习圣贤的文化。

所以如果一个人内在没有这个信字,没有这种信念感,就不会忠于自己,也不会忠于自己所做的那个事情,这里的忠和信我们都把它分成内和外,忠是忠于自己内在的想法,内在的心念,内在的思维。信是来自内在的信念,我相信我的所学,相信我所做的事情,我相信自己。

同时忠和信也是对外的,对外我忠于自己的岗位,忠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忠于自己的行为,忠于自己的职责。信同样也是对外的,我讲出去的话守诚信,我的行为值得他人相信,公司交给我一件事情,只要有我在,就可以让别人放心,这也是信。

所以都是一内一外,我们修内,外在的忠和信自然就会得以显现,如果我们内在是不忠不信的,我们外在也不可能忠和信,那个只是假象,只是暂时的。“主忠信”,一个人以忠和信为主,这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句话我们也讲两层意思。先讲第一层,“毋友不如己者”,没有朋友是不如我的,“过则勿惮改”,有过错不要害怕去改变,惮是害怕忌惮之意。一个人主的是忠和信,我怎么会觉得朋友不如我呢?没有。有过错我又怎么会害怕改变呢?不会的。

《论语》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这里的“毋友不如己者”有相通之意。当我们学习了儒家文化,当我们内在是忠信的,怎么会认为朋友不如我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和他人共同存在之时,他人就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他自己的优点,比如说有的人可能力气比我大,有的人口才比我好,有的人能力比我强,有的人做事比我更坚韧,有的人比我更有担当,有的人虽然不善言谈,可是人家行为勤劳踏实,有的人开车比我好,有的人电脑比我好,有的人做饭比我好,所以怎么会有不如我们的朋友呢?

每个人身上都有他自己的优点,都有他自己的长处,都有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我们有这样的思维,就会以万物为老师,每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每件事情都是我们的老师,每一个东西都可以让我们来学习,每一件物品都有它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个时候我们是以万物为师的心态。

“过则勿惮改”,当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过错,就不会怕改变。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意去面对和改变?我们觉得我比别人强,觉得我是最优秀的,觉得我比他有智慧,觉得我口才比他好,觉得我是他的领导,觉得他不如我。

这个时候我们就害怕改变,也不敢去面对。当我们是很谦逊虚心的态度,以万物为师的态度,又怎么会害怕改变自己呢?怎么会害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问题呢?

我们再来讲第二层意思,“毋友不如己者”,这里的“如”我们把它解释成类似的。如果我们自己是“主忠信”的,我们交的朋友都是和我们类似的,和我们相同的,和我们同频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说不忠不信的人,我是不会和他交朋友的。我们经常讲一句话,人以群分,物与类聚。当我们自己是以忠信为主的,我们不用去分别,说他不忠不信,他是忠信之人,不需要。这些主忠信之人自然就会走到一起,自然就会成为朋友,你不需要去选择,一切自然相匹配。

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自己是忠信的,如果对方也是忠信的,大家自然同频,自然互相吸引。如果我们自己是忠信的,对方是不忠不信的,不光我们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我们,他认为你怎么会这样呢?你怎么如此的虚假呢?都到了什么年代,你还在讲忠还在讲信,我自己过好日子就可以了,有便宜怎么能不占?所以他也是看不上我们的,这个时候我们自然彼此是不吸引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就会越走越远。

所以不需要我们主动去选择,我们自己以什么为主,就会遇到以什么为主的人,自然成为朋友。比如说我们做事情是为了利益,我做一件事情思考的方向都是如何可以赚更多的钱,这个时候很简单,我们的心念思维和行为都是这样的,自然就会接触到这样的朋友,大家一拍即合。因为他也想通过某件事情赚更多的钱,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这个时候不用选择,它是自然匹配的。

比如说感情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自己是主忠信的,我们自然会遇到同样主忠信的人,我们来谈感情。我们参加工作,我们做生意、带团队都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自己是重义的,我们自然就会有讲义气的人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再往生活当中来延伸。当下我们无论拥有什么,你拥有什么样的工作,你有什么样的朋友,你有什么样的感情,不都是自己匹配而来的吗?都是我们自主选择或被动选择的。有的人说我身边都是小人,那说明我们也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啊。有的人说我身边的人都是见利忘义,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呢?只不过我们不清楚。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抱怨的,都是负能量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只是我们不知道,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自身的问题。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段话的两层意思。第一层,“主忠信”,没有不如我们的朋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自身的过错和不足,不要害怕去改变,我们要懂得去修正自己,从每个人身上去学习。第二层意思,当我们以忠信为主,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们自然所交的朋友就是忠和信的,我们从这些忠信之人身上,可以学到很多的优点,可以学到很多优良的品质,用来修正我们自己。

有过错,我们更不怕去改变。所以当我们以什么为主,就会交到同频的朋友,就会吸引同类人来到我们身边。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主忠信”,看看我们自己是以什么为主的,这就是我们整个生活的导向,感情的导向,生意的导向,人际关系的导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