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养导向的儿童习作教学路径探寻

 蓝婷的梦 2023-05-24 发布于河北

       5月23日上午,来自浙江的名师——王铁清老师给我们做了题为《素养导向的儿童习作教学路径探寻》的讲座。

       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儿童习作教学认识改进,即解决了“怎么想”的问题。

        1.立足教材;

        教材编写,从以阅读为中心转向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双向平衡;教材构建了相对科学的习作训练序列,关注习作要素的关联和变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元素“双线组合”,关注单元内习作与课文的联结,具整组意识;教材内容已较完整地呈现各项写作指导要素,充分解读运用。

       2.关注过程;

      从文章写作教学向过程写作教学转型,全程指导,适度助学,精准评价。

      写作需要有好的阅读经历来不断推动。

       读书的两种姿态,无目的的阅读和有目的的阅读。有目的的阅读,又称为功能性阅读。

       那什么是功能性阅读呢?读者基于某种需要,为实现一定目的,主动积极的,应用恰当阅读策略而获得独特体验和感受的阅读。

       3.发展素养。

      儿童习作的对象是儿童,我们要看到,教学行为的底部是完整的儿童的成长。写作应为学生更加美好的人生经历而来。

       学生对于知识的意义的感受与理解是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来实现的。把学习设计成学习者参与丰富而具体的真实社会实践,这样学到的知识也是真实的,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能够起作用的知识。

       第二板块,基于实践的儿童习作教学模型建构,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

      从教材习作教学,习作平台构筑,习作课程开发三方面去讲。

       习作平台构筑,解决写作兴趣,写作意志的问题。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定时定期,面向全体,多级审稿,互动深入,多为激励。

        习作课程开发,主要是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可利用班级平台。

       王老师结合具体案例,如绘本故事创作;探险小说阅读与创作——“冒险侦探小说系列创作”;传记读写——“为长辈写传记活动”,详细指导了应该怎么去做。

       教材习作课程的有效融合环节,分为作前指导,学生习作,作后指导,学生修改。

        教材习作教学的核心策略:1.习作支架的适切选用;2.习作思维的可视化。

       习作支架运用视角:a.话题情境b.选材样本c.表达范例d.例文片段。

      习作思维可视化:1.创设话题情境,唤醒表达冲动;2.聚焦选材样本,突破思维盲区。依托“素材清单”,实现“话题选材”的思维可视化;绘制“内容导图”,实现“内容构思”的可视化;引入“例文片段”,实现“知识运用”的思维可视化。

       缓冲“习作难度”,助推“思维深度”,提升“表达质度”。

       王老师音色很美,讲课条理性强。极具亲和力,对于学员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感悟与反思:

      1.习作要与课文相关联勾结,而不是割裂两张皮,读是读,写是写。而是读是为了写,写是读的内化与提升,读写相融合,不可分割。

       2.写时,可借鉴段,思维,结构,语言等,不拘形式,为我所用。

       3.自由表达,更注重原生态写作。

       4.教材会变,但不会大变。

      5.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6.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

       7.俄国诗人普希金:“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

      8.知识已是一种免费商品,像空气和水一样,每个连接互联网的设备,知识都是免费的,关键在于要随时能找到相关知识,并在需要时及时学会并应用它。

        感谢王老师!感谢国培,感恩遇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