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ump,思维跳起来

 广院孺子牛 2023-05-25 发布于浙江

每一个成熟的主持人,必定是思维跳跃的高手。这就像是有些人说,看你们播音生的同学聚会特像说相声,起头的说个股市大跌,接着就有人扯到地缘政治、宇宙星空,最神奇的是,天上地下绕了一大圈竟然最后还能以股市大跌收尾。

稍一思忖,其实也不难找出缘由。显然,是专业和职业特性,对从业者个人思维的塑造,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并且呈现出了显著的群体性。

在中传读本科时,有一门课程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名称叫做《逻辑思维训练》。课程的讲授者可能不会让播音人陌生,是王明军老师(著名配音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副教授)。时过境迁,今时今日再去回望数十载前的这门课程,虽然老师的具体讲授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当时课上对学生思维扩展能力、跳跃能力的极高要求,加上那些高强度练习,让我至今回想起来,都隐隐后怕。

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顶尖院校,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弹性思维)的高度重视。

从教的这些年,我以某种形式,接过了王老师《逻辑思维训练》的“衣钵”——在我每堂即兴口语课程的伊始,都会组织学生完成一个迷你版的逻辑思维训练。以我力所能及的方式,践行着对传媒人才优秀训练模式的传承。

写到这,我们似乎必须开始面对“播音生为什么要具备思维跳跃能力”这个问题。

我觉得,答案的第一点,仍旧脱离不开新闻传播范式的变化,即,从“播”到“说”的转变。

现时的新闻传播,留给单纯播送、播讲、宣读、宣告的空间正在急剧压缩。其实也就是留给播音员这个颇具时代特色的岗位的就业机会,在逐年减少。原因显而易见: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因由互联网的技术升级,变得无比丰富。与其呆板念稿,人们更想以平视的视角,听到讲述者用说的方式,分享出他个性化的解读。

从“播”到“说”,看上去一字之差,但中间的转化不亚于一道逻辑的鸿沟。此刻,如果创作者对思维拓展的运用不甚熟稔,很可能就会做出四不像的文章。

会说之后,应当就是说得好与说得美。这一部分,与播音艺考生的即兴口语考核就有了直接关联。

想要把一件事,或一个事物形容到位,不可避免地要去挖掘其内在规律。然而,当我们在试图阐释事物的运行规律时,其内核往往是抽象的、晦涩的、复杂难懂的。这时,恰切的思维,会像是一个中介,把不同维度的两者进行桥接,让听者快速理解个中道理,更有集大成者,能够通过这个过程,让原意升华,令语言与思维的美感卓然而立。

有两个简单的例子。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从小失去父母,在形容对党的感情时,他用到了党是他的母亲,祖国是他的母亲。另一位勋章获得者王兰花在创立志愿服务队时,没有选用口号式的豪言壮语,而是以“靠近我、温暖你”作为服务宗旨,倚涓流股股,汇入人心。

一个是党的恩情,万语千言难以描摹;一个是志愿者不求回报一心为民的奉献之情,宣传尺度不好拿捏。但我们看到,讲述者只用了最为平实的词语,通过意义上的嫁接,便完成了思维跳跃的两步走:理性到感性、抽象到具象。一瞬间,原本抽象不可捉摸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听者获取到了超脱于文字信息本身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传递。

逻辑思维既然能够开设训练课程,也就表明了这是一个具有强烈后天特征的技术技能。对教授即兴口语的教师而言,在课程的前期和中期,可以将相关训练(如思维的发散、聚合等等)作为主课的先导,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对播音生和艺考生来说,则是在日常练习时,要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所侧重。不论是常见的二字词多字词组词说话,还是借鉴编导专业的编讲故事训练,只要去练了,相信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广院孺子牛|公众号、视频号|接力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