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名医的长寿说到影响寿命的因素

 史仁杰大夫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冷庐医话》载:“医人每享高龄,约略数之,如魏·华佗年百余,吴普九十余,晋·葛洪八十一,北齐·徐之才八十,北周·姚僧垣八十五,许智庄八十,唐·孙思邈百余,甄权百三,孟诜九十三,宋·钱乙八十二,金·李庆嗣八十余,成无己九十余,元·朱震亨七十八,明·戴元礼八十二,汪机七十七,张介宾七十八,近代徐灵胎大椿七十九,叶天士桂八十“。还有未在此提到的历代名医,与他们同时代的人相较,寿命普遍要长。要知道,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一般为20~40岁,解放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36岁。

现代的名中医也多长寿,如国医大师邓铁涛、干祖望均享年104岁,朱良春99岁。在西医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活了84岁,也长于一般人。

《冷庐医话》的作者陆以湉认为,名医长寿原因是“盖既精医学,必能探性命之旨,审颐养之宜,而克葆天年也”,即名医的长寿是因为懂医道,知道如何延长寿命。这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比如,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582-682年),享年101岁。据《千金要方・序》载:“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由此分析,孙思邈的长寿与其懂医药就是有关的。

但说长寿的原因是懂养生之道似乎有些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因为有些人群虽然不懂医,也很长寿。如古今中外的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多是长寿的,比一般人的平均寿命要长10~20岁左右,虽然他们都不精于医学。

画家、作曲家、发明家的寿命比同时代平均寿命长14年左右。历代书法家中高寿者不可胜数,唐代欧阳询活了85岁;虞世南82岁;柳公权88岁;宋高宗赵构81岁;明代的文征明90岁;董其昌82岁;现代画家齐白石97岁;当代书法家上海的苏局仙、北京的孙墨佛,他们都寿逾百岁。专业歌唱家中的寿命要比一般人平均长20年。

历史上也有短命的医生,不注重养生的医家也是有的。如黄饮先忙于诊务,又武力过度。真气耗散,年仅36岁便夭折。又如杨福南,好嗜酒,日日无不在醉中,年仅四十余,卒于痛饮。由此可见.长寿在于注重养生,并于日常生活。

有报告指出:忙碌的名人,寿命通常要比普通人长30%。似乎工作忙碌可以增寿。据联合国对150种职业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国各行业人群中,记者工作负荷居第三位,但却是死亡率最高的,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57年又7个月。演艺界的人士平均寿命也低于普通人。因为他们都处于“快节奏、紧节奏、无节奏”的生活之中。

另一方面,从事园林工作的人似乎工作节奏不忙、不快,但这类人很少得癌症,平均寿命比一般人约长7年左右。所以忙碌并不是长寿的必要因素,即使忙也仍然要保持内心的安定,生活仍然要有节奏。可见,内心安定、生活有节奏对于长寿是很重要的。

再进一步讲,不管是名医,还是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有高尚的情操,这可能是他们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仁者寿“的说法,说明仁厚之心可能是保持身心健康,能够长寿的重要因素。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德全不危”的说法,而且在《内经》开篇首先讲的就是“德”,可见”道德“对于寿命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儒、释、道,都注意养德养心。道德修养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不出与长寿有关,其实与寿命有很大的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