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读《红楼梦》及对书中经典的引用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5-26 发布于北京

    《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是一部展示人性美及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巨著,也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毛泽东作为一位革命家、文人,一生爱读《红楼梦》且感悟颇深,还将其运用到政治斗争中。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毛泽东最爱读的古典小说之一,一生读过很多遍、非常熟悉。在毛泽东的著作中经常引用《红楼梦》的经典句子,还经常拿其中的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毛泽东还将《红楼梦》作为历史书来读,特别是作为一部阶级斗争史来读!并以“红学”研究为突破口,开启了一场“学术整风运动”。

    当然,毛泽东首先还是对《红楼梦》的伟大艺术成就倍加推崇、评价极高,50年代,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正因为如此,他才对《红楼梦》是爱不释手,一生中读了又读。

    1、毛泽东一生读过多遍《红楼梦》,并经常加以引用。

    196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曾谈到自己至少读了五遍《红楼梦》,这个说法他在其它场合也提到过。他晚年酷爱读书、应又读了更多遍《红楼梦》,佐证是在他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遗物藏书,统计有各种版本《红楼梦》20多种,还有大量批注。

    毛泽东青年时就肯定读过《红楼梦》了。贺子珍就曾回忆,“井冈山时期”她和毛泽东谈自己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不喜欢《红楼梦》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有意思。毛泽东反驳:“你这个评价不公正,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

    正因为毛泽东反复读《红楼梦》,其中主题、人物、警语以及大观园中生活细节,他都记得很熟,像“跨马认镫而去”这样的句子经常脱口而出、自如引用。如1958年,成都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引用小说中丫头小红说的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1957年,毛泽东访苏时,对留学苏联的中国学生也引用小说中林黛玉说的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用来比喻当时的国际形势。

    1973年,毛泽东对王洪文、张春桥曾说:“贾母一死,大家都哭,其实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目的。如果一样,就没有个性了。哭是共性,但伤心之处不同。”反映了步人晚年毛泽东的复杂心境。

    1951年,毛泽东接见湖南教育界人士时,曾提倡年轻人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意志品质说:“大家不是读过《红楼梦》吗?《红楼梦》中有两个主角,我看都不太高明。贾宝玉是阔家公子,饮食起居都要丫头照料,自己不肯动手;林黛玉多愁善感,最爱哭泣,只能住在大观园的潇湘馆中,吐血、闹肺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革命呢?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贾宝玉、林黛玉式的人。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

    毛泽东还特别喜欢小说人物王熙凤,多次谈到“凤姐”写得好,王熙凤的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曾多次引用。再如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用“凤姐”对刘姥姥说的“大有大的难处”,来说明大国的事并不好办。

    2、毛泽东将《红楼梦》当做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来读。

    毛泽东是通过读《红楼梦》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情况。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鲁艺”演讲中说:“《红楼梦》是一部好书,现在许多人鄙视这部书,以为它写的是一些哥哥妹妹的事情,其实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后来又多次说:“不读一点《红楼梦》,你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1961年,毛泽东在会议上还说:“《红楼梦》写的是很精细的社会历史。对《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

    毛泽东还认为,《红楼梦》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恶,还体现了对光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难得的!他曾说:“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同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一道体现了古代的民主文学的传统。小说不满意封建制度对人的摧残,对宗法家庭中被迫害、被侮辱和被毁灭的人们,特别是妇女,表示了莫大的同情。”他还曾提到,《红楼梦》是尊重女性的贾宝玉是同情被压迫的丫环的

    3、革命家毛泽东从《红楼梦》中读到了“阶级斗争”。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作“很仔细很精细的历史”读,特别是用于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既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更有奴隶主、奴隶对立阶级的矛盾和斗争。1954年,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红楼梦》这部书写得很好,它是讲阶级斗争的,要看五遍才能有发言权哩。多少年来,很多人研究它,并没有真懂。”从《红楼梦》中读出阶级斗争,这算是毛泽东特有的“发明”了。

    毛泽东把小说第四回看作是全书的总纲,因为其中提到官场“护官符”,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地位和统治秩序的形式和法宝,毛泽东曾说:“还是要看《红楼梦》啊!那里写贪官污吏,写了皇帝王爷,写了大小地主和平民奴隶。大地主是从小地主里冒出来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了这本书就懂了什么是地主阶级,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推翻它!

    毛泽东还认为,《红楼梦》描写了封建社会阶级关系、人际关系等生活面貌,也展现了封建社会根基“封建家长制”的动摇。也是在1960年,他说:“我国家长制度的不能巩固是早已开始了。《红楼梦》中就可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

    4、毛泽东曾利用“红学”研究发起学术界整风运动。

    毛泽东非常关心《红楼梦》学术研究,1954年,他读到山东大学两位年轻学生李希凡、蓝翎的“红学”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差不多是从头到尾作了圈划,证明他确实仔细读过。他特别在作者名字下批注:“青年团员,一个二十二岁,一个二十六岁”。当时的毛泽东应该是想到,可以借这两位年轻人向权威(俞平伯)挑战、指正错误观点的文章,来搞一次学术界的整风运动,推动年轻化、革命化的学术风气。

    于是在1954年10月,毛泽东写给中央政治局等同志《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其中提到该文章刊发过程具有典型性:两个青年团员批评俞平伯的学术观点,向30年来红楼梦研究权威的错误观点第一次认真开火!但他们起初写信给《文艺报》问是否能批评俞平伯、被置之不理;之后在山东大学校刊发表,但后来希望在《人民日报》上转载和讨论,又被一些人反对,只被允许在《文艺报》转载。

    毛泽东的结论:“事情是两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加以阻拦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这同影片《清宫秘史》和《武训传》放映时候的情形几乎是相同的”于是这封信之后,对于“反动”权威的批评和整风工作开始了。

    最后再回到“红学”研究本身。毛泽东曾反复细读《红楼梦》及很多“红学”研究著作,也是颇有心得,他曾说:“《红楼梦》写出二百多年了,研究红学的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可见问题之难。”他大体认为:红学研究领域的“索引派”起源较早,是用小说中的人物去附会历史上实有人物,应算是“旧红学”,最后的代表是蔡元培(近年来又有很多新成员),他们的观点并不正确。

    自胡适开始,到俞平伯、王昆仑、何其芳、吴世昌等,应算是“新红学”,划清了考据同附会、猜谜的界限。他们把《红楼梦》研究扭转到着重考证作者生平、家世、版本,研究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上来,毛泽东认为他们“比较对一点”。

    当然,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评价《红楼梦》,在“红学”上算是毛泽东另辟蹊径、独特贡献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