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下语文《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

 昵称20133911 2023-05-28 发布于广西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也 旨:__________(2)学半 学:__________

(3)讲信睦 修:__________(4)故人不独其亲 亲: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乙]文所表述的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请根据[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简要概括两篇短文句式的共同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味美 (2)同“教”,教导 (3)培养(4)以……为亲

2、(6分)

(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3、(2分)教学相长 天下为公

4、(4分)两篇短文多用整句,造成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资:盘缠。 审:详细。 庶几:差不多。 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也 善:_________ (2)然后能自也 强:_________

(3)此之谓乎 其:_________ (4)今人可不乎 勉: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好处(2)勉励(3)大概(4)勤勉,努力

2、(6分)

(1)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2)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不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

3、(6分)[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论述“教”与“学”的关系,[乙]文侧重论述交流对学习的重要性。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孟涂文集》)

[注]奚:怎么。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虽有肴 嘉:__________(2)不知其也 旨:__________

(3)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__________(4)非向无以广识 广: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论述了_________的关系,[乙]文论述了_________的关系。(用自己的话填空)(2分)

4、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美味的(2)味美(3)自我勉励(4)增加

2、(6分)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好学而不能够勤于请教的人,不是真正能够好学的人。

3、(2分)教与学 学与问

4、(4分)[甲]文:教学相长;[乙]文:做一个勤奋好问的人。

[乙]文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有嘉肴 虽:__________ (2)不知其也 旨:__________

(3)然后能自也 反:__________ (4)少壮工夫老成 始: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嘉肴》指出了学习是体验“________”的最好途径;《冬夜读书示子聿》用“________”表明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4、《虽有嘉肴》和《冬夜读书示子聿》都谈论了学习,但阐述的道理有所不同。请指出它们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即使(2)味美(3)反思,反省 (4)才

2、(6分)

(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感(的地方)。

(2)《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2分)至道 无遗力

4、(4分)示例:《虽有嘉肴》运用类比手法,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育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另一方面强调了要把书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指出实践的重要性。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虽有嘉肴》)

[乙]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

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 节目:树木枝干交接处纹理不顺的部分,本句释中比喻难处。 相说以解:互相脱离并分解,喻指先易后难,逐渐解决问题。说,同“脱”,脱落。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也 旨:____________

(2)然后能自也 反:____________

(3)其久也 及:____________

(4)此皆学之道也 进: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读论做学间的道理时,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甲]文段以“_________”作比,[乙]文段用“________”“撞钟”作比,使人易于理解。(2分)

4、 [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请说你读完两文后的心得体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味美(2)反思(3)等到(4)增进

2、(6分)

(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2)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

3、(2分)食嘉肴 攻坚木

4、(4分)[甲]文段:教学相长。[乙]文段:善于学习和提问。

心得体会:(示例)学习就像逆水行船,一定要努力前进,否则就会退步。

[乙文参考译文]

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样,

等到时间久了,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回答问题

的人,就像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等到尽力撞击时,

则发出最为洪亮的一声;不会回答问题的人恰巧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

问的方法。

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虽有嘉肴》)

书 院

刘 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1、请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也 旨:_________ (2)虽有至 道:_________

(3)不知其也 善:_________ (4)然后能自也 反: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嘉肴》和《书院》谈论的道理都与学习有关,《虽有嘉肴》告诉我们“__________”,《书院》的观点是学习需要做到“_____”。(都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虽有嘉肴》和《书院》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说理?请你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味美(2)道理(3)好(4)反思

2、(6分)(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

3、(2分)教学相长 勤

4、《虽有嘉肴》运用类比说理,以美食必须尝过才知道味道作比,阐明了只有自己去学才能学到最好的道理的观点。《书院》运用比喻,将学习比作耕种,阐明了学习要勤奋刻苦的观点。

[乙文参考译文]

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即便书的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刘开《问说》)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不知其也 旨:________ (2)然后能自也 反:________

(3)君子之学必问 好:________ (4)问,其奚决焉 舍:________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教 然 后 知 困 (2)君 子 之 学 必 好 问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4分)

选文【甲】论述了_______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_______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选文【甲】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乙】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1)味美 (2)反思 (3)喜欢,喜爱 (4)放弃,舍弃

2、(4分)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3、(4分)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4、(4分) 教与学 问与学 实践出真知 学习要勤学善问

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③允:符合。

1、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吾 用 韩 休 为 社 稷 耳 非 为 身 也。

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

(1)教然后知 困:__________ (2)虽有至道 至道:__________ (3)然后能自反 自反:__________ (4)上常镜 临: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休知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甲】文中 “教学相长”一词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韩休是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吾 用 韩 休/ 为 社 稷 耳/ 非 为 身 也。

2、(4分)(1)困惑 (2)最好的道理 (3)自我反思 (4)对着

3、(4分)

(1)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韩休知道不知道?

4、(3分)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表述对也可)

5、(3分)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