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父爱如山》系列之与父砍柴

 新用户2161EPl3 2023-05-29 发布于河南

随着父亲忌日的临近,我对他老人家的思念,也远比这无休无止的漫天大雨还要绵长,还要忧伤。

四年了,他虽然已经去了天堂,但他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眼前,他的谆谆教导更是始终影响着我,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父亲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纯洁质朴,心胸宽广,与人为善。在他69年的生涯里,从未给别人红过脸、吵过架,一直以他刚正阳光的形象影响着我和哥哥的成长。

父亲不像村里其他人一样,要么会做泥瓦工,要么会装修技术,或者懂其他的技艺,他常常都是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起早贪黑的忙碌,往往是一年到头只能勉强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收入,家里条件与邻居们比起来也就差了很多,生活过的很是艰苦。但他却一直用坚实的肩膀支撑着我们家,并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着我们,并用他的所学义务辅导邻家的学生。

父亲爱看书,从小就教育我和哥哥一定要认真学习,农家的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才能走出去。为了我们的学习,他常常是节衣缩食,把有限的钱都用到供我和哥哥上学上。

为了让我们安心读书,除了日常家务活外,他几乎没有给我们安排过其他任何农活,平时总把我们带在身边,给我们讲学习的重要性,更用他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

小时候,家里做饭和取暖都要用柴火(那时不需要办砍伐证,也没有环保的硬性规定)。而柴火除了田间的秸秆外,多来自于远远的山上。砍柴需要早早地起床,把斧头镰刀磨的锋利无比,然后再拉上架子车,带上干粮(母亲蒸的馒头),向着一二十里地以外的山上出发。

我当时七岁,正上小学一年级。父亲怕我走时间长了累,就把我抱到车子上,一边嘱咐我坐稳,一边给我讲古人发奋学习的故事。而我也认真的听,却并没有体会到父亲的深爱和拉车的艰辛,反而为坐车前行而感到高兴。

等到了砍柴的山脚下,父亲把架子车停好后,一手拿着镰刀斧头,一手拿着扁担,并让我带着干粮和课本,紧紧的跟在他后面,嘱咐我看好路,别踩着蛇和蜈蚣!

到了山坡上,父亲先是选择了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用镰刀割了一些青草,铺在上面,然后让我把干粮放下后专心读书。而他,则开始砍柴。

虽然是山中,但正值酷暑,树林密不透风,很是闷热,再加上蚊虫叮咬,让我难受的要死,有点看不下去。于是,就抬头看父亲砍柴。

砍柴不仅仅是一件体力活,而且还到处充满着危险。既要小心脚下草丛中是否有蛇,也要防止树上的马蜂、洋辣子等,还要避免被树刺扎破手。

在高低不平的山上砍柴更为不易!每砍一些,父亲就先把我和干粮带到视野之内,安顿好后,再用扁担在草丛和灌木丛中扫上一遍,用于驱赶蛇虫,确认安全后躬身砍柴。父亲砍柴时极为卖力,几乎没有怎么休息。汗水把他的衣服浸的湿透透的,几乎粘在身上。

柴是湿的,柔韧性很好,又没有什么可借力的支点,往往是砍上去再弹起来,震得虎口发麻,稍不留神,还会被弹起来的树枝划破手或者脸。更难受的是,林树和洋槐树叶子上还带有很多洋辣子,一碰到皮肤,火烧火燎的,又痒又疼,那种感觉,想想都难受,远没有如今在景区内游玩惬意!

临近中午,父亲问我是否饿了,我点点头回答很饿。其实,我早就饿的有点坚持不住了,可怕父亲担心,一直没有给父亲说。

父亲放下手中的斧头和镰刀,一边帮我擦去额头上的汗,一边从袋子里掏出干粮,就这样,我们父子在树林里吃了起来,虽然是馒头就大葱,可我们吃的却是异常的带劲,那种感觉,远比现在的大鱼大肉要香的多的多!

吃干粮的间隙,父亲又给我提问了一遍书本上学过的知识,见我回答正确,父亲拍了拍手中的馍花儿,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仿佛砍柴时的劳累也一下子没有了。

天气炎热,没有饮料,我们很快把带的水喝干了。可柴还没有砍够车,父亲继续砍柴,我则在周边开始找水喝。

由于连续干旱,山上没有泉水,找了很大功夫,也没找到。我很是沮丧,没办法,只得忍受着那难耐的干渴继续寻找。忽然,我看到前面有几簇夏枯草,忙跑了上去,一看,草旁边有几个牛蹄印,牛蹄印里居然有着浑浊的水!但是,上面有几只马蜂,也许它们也是渴了,趴在上面喝水。

出于对马蜂的害怕,一开始我不敢近前。最终干渴战胜了对马蜂的恐惧,我用树条赶跑了马蜂,摘了几片草叶扔进牛蹄印里,等水澄了几分钟后,用双手支撑着跪在了地上,低下头轻轻的喝了几口。刚想把它喝完,想起了同样渴着的父亲,就没舍得,然后跑向了父亲,把父亲给拉了过来。

父亲见我如此懂事,激动的夸了我几句,然后,也喝了几小口,把牛蹄印里的水给几乎喝干了,重新返回身去砍柴。

又砍了好长时间,父亲见差不多够车了,就把砍下的柴聚拢成堆,用藤条一捆捆的捆了起来。为了让父亲少受点儿累,我也一起帮忙。可一个不小心,洋槐树刺扎破了手,刺头留在肉里,疼的我一下子叫了起来。父亲爱怜的把我抱在怀里,用指甲用力挤了几下没挤出来,满是愧疚的说,先忍着吧,等回家了用针尖挑出来。洋槐刺用针有时也难挑出来,常常是待在里面,形成一个硬钉子。平时一不小心碰到,就难受的不行,直到它最后溃脓烂掉,方有好转。

父亲用扁担一次次的把成捆的柴挑下山装到车上,而我则也一次次的跟在父亲身后。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况且父亲还是负重前行。一路上父亲趔趔趄趄,走的很是艰难,还不时地嘱咐我看好路,别滑倒了。而我,却由于年幼力气小,帮不上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一趟趟艰难地往返。

等柴全部装车后,我们一起回家。一路上,我不时的给父亲推车,父亲一边拉车,一边问我砍柴是否艰辛?我说是的,路途太远,费力受罪,太不容易了!

父亲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是啊,我们农村的生活远比不过大城市,要想今后有好的生活,现在就必须认真学习。知识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有效途径,等将来大学毕业,你就有了选择好的生活的条件,否则,只能永远待在农村,过艰苦的日子。

那时,根本没有水泥路和柏油路,路上坑坑洼洼,到处都是高低不平的车辙与大小不等的牛蹄印,再加上几乎没脚的尘土,经风一吹,几乎睁不开眼,走起来甚是艰难。

一直到太阳快要下山,我们才回到村口,一二十里的路,走了足足两三个小时。远远的就看到母亲站在村口等我们,她也帮忙推着车,到家后,又帮父亲一捆捆的卸车。我则累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好长时间都没有站起来。

看着拉到家堆成垛的柴火,母亲高兴的说,这够我们烧上一段时间了,再不怕没柴烧了。

是啊,现在也许有些人难以想象,不会用燃气吗?可他们哪里知道,在我们那,八十年代初的农村,条件还比较落后,都没有通燃气,也舍不得买煤或者用电,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上山砍柴,用于平时的烧火做饭和冬日取暖。

现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处都是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或者水泥路,甚至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天然气管道也安到了千家万户,人们再也用不着起早贪黑的上山砍柴了。我和哥哥也都在父亲的教育下,通过考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并在市区成家立业,可爱我们的父亲,却没有和我们生活多长时间,就去世了,再也享受不到如今的便利生活,再也看不到他日夜放心不下的儿孙了!

阴历五月十七,是父亲去世四周年的忌日。思念逝去的父亲,更怀念那份深深的却再也难以拥有的爱!遂以一首《行香子·父亲》以记之。

皓月和风,心却空空。念深处,泪眼蒙蒙。窗前桌畔,饮尽残盅。哭墙中像,书中字,画中容。      

情牵儿女,慈盈四海,恨疾来,夺命匆匆。 音容犹在,难觅仙踪。叹人难留,爱难舍,意难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