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证论治,为什么遭到越来越多中医人的反对?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05-30 发布于日本
原创2023-05-29 22:34·周永志V经典中医

导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被认为是中医的两大核心思想,其中辨证论治,更是被捧到中医的山巅,受到不少中医学习者的膜拜。然而有一批人,不断质疑和批判辨证论治,其中不乏中医名家,这是怎么回事?本篇文章,我们来真正认识一下辨证论治的前世今生,从而识别辨证论治的本质,看看其能否占据中医之山巅。


国医大师干祖望

中医名家干祖望先生在《漫谈辨证论(施)治这个词目》讲:“我们这批老中医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辨证论治、辨证施治”;第一界国医大师王玉川也对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在辨证论治的圈子里打转,与创新的客观要求越来越远,不能跳出这个圈,就会陷入一种现代迷信;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肖相如更是明确指出,中医的辨证论治可能是一条弯路,辨证论治不是中医的优势。

辨证论治究竟从何而来?扒开中医文献,或许我们可以在医圣仲景的《伤寒论》中找到最早期辨证论治的雏形,如其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把这三个摘抄的词语放入全段中我们可以发现,医圣仲景讲的是疾病无法使用有效的专方治疗时,才会进行所谓的辨证,即辨证并不占据优势地位。在后世医家的论述中,虽然也有对疾病进行辨证的论述,但仍没有占据较高的地位。直到建国之后,在讨论中医的科学性及优势时,中医学者逐渐提出中医的优势是“辨证论治”,并在1974年被写入第四版中医教材《中医学基础》中。从此之后,大学学生在学习中医时,辨证论治便成为了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被广为流传。

辨证论治,是中西医斗争过程中的产物,是为了突出中医优势,从而形成的一种疾病诊疗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发展势不可挡,其地位不可动摇。教材中辨证论治的实质,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辨证,为了做出补救,中医大家胡希恕指出:“八纲只具抽象,而六经乃有定型”、“八纲虽为辨证的基础,但辨证宜从六经始”,并认为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中医大家岳美中更是明确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病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中医治病,必须辨证施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对疗效确切的专方专药必须高度重视”。

中医发展到现在,我们其实都意识到中医的“辨证论治”存在重大问题,尤其是目前的八纲辨证,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创新性及临床使用,所以目前院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能适应中医临床,因为大学教育中掌握的辨证论治,做科研可以,做临床不行。可喜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医人逐渐清醒过来,回归伤寒,开始按照胡希恕、岳美中老中医的思路,以伤寒六经为疾病的诊疗模型,把病证结合起来,重视专方专药,从而形成真正适应临床的中医诊疗模式。

世界是开放的,如果不能自己清醒,就会被别人打醒。靠着伤寒的专病专方、专证专方思路,日本和韩国,已经占据了中医绝大多数的市场,如果我们再不从“辨证论治”中跳出来,中医的没落将是肯定的。专病专方、专证专方 辨病辨证,才是中医真正的出路,这也是胡希恕、岳美中等老一批中医人对我们的不断谆谆教导。

迷信权威,将失去创新能力,迷信辨证论治,将走失中医成长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