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文/习古文化 杭州自6.10号正式入梅以来, 正经的梅雨没下几场。 所谓“正经”梅雨,是指那种雨势不咋大, 但却拖拉几日,黏黏糊糊,没完没了的连阴雨。 或许因为入梅前已“霉”过的缘故, 这两日的天气一反常态,是“梅子黄时日日晴”。 日日晴,虽热却也难得, 若有机会一定要学曾幾, 去山中来一次旅行。 来看这首《三衢道中》: 三衢[qú]道中 宋·曾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 简析 曾幾是江西诗派成员,所谓“江西诗派”是指把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该流派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形成了“一祖三宗”之说。 我们知道,黄庭坚创作讲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说白了就是总爱化用前人成句,以故为新。可创作者一旦才气不足,不能化为己用,就容易造成诗文艰涩拗口、矫揉造作的弊病,甚至给人以生吞活剥之感。 但曾幾的表现就值得赞扬,他的诗不用奇字、僻韵,整体呈现出清新活泼,流丽自然的风格,摆脱了江西诗派拾人牙慧、形象枯竭的弊端。这首诗就是一个典型。 “三衢道中”即去三衢的路上,表明这是一首纪行诗。“三衢(qú)”就是今天的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 首句“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出行的时间,即梅子成熟的五六月份。“梅子黄时”本该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别说出行了,出门都难。因此,一旦碰上“日日晴”的好天气,曾幾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山中——“小溪泛尽却山行”。首句虽只是客观的天气描写,却透露出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小溪泛尽却山行”写出行路线:先泛舟再徒步。诗人划着船在小溪中行进,到了小溪尽头依旧兴致盎然,干脆舍船登岸,沿着山路继续前行。这里突出作者游兴之高涨。 后二句写山行的见闻。“来时路”三字,暗示诗人当时已在返回的路上,“绿阴不减”则表明归途之景仍让人感到满足。末句“添得黄鹂四五声”从听觉入手,用黄鹂清脆悦耳的鸣声来抒写诗人轻松舒畅的心情。同时,我们可以从“不减”、“添得”二词中感受到,诗人的游兴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发的浓郁了。 小诗流畅自然,情景俱佳,将一次平常的出行描写得有趣有味,惹人遐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