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醉在刘晓庆家做客

 冬不拉拉 2023-06-01 发布于新疆

沈醉这个国民党军统里面的大特务很多人耳熟能详,在大家的眼里他是一个非常久远的人。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曾经还跟著名影星刘晓庆见面并到她家去做客,在刘晓庆家里沈醉说出了自己跟刘家当年的一段往事,听完以后刘晓庆直呼要不是沈醉,恐怕自己都不能顺利出生。

文章图片1

刘晓庆和沈醉的初见面

解放战争胜利后,沈醉作为战犯送到北京功德林进行教育改造,此后就一直在北京居住。

1985年沈醉受邀参加北京戏曲界的一个茶话会,在这次会议上沈醉看到了当时因为电影《垂帘听政》出名的影星刘晓庆。

你看过我的书,我看过你的电影,两个相差38岁的人在茶话会上相谈甚欢,

会议散去后刘晓庆邀请沈醉到家里去做客,沈醉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文章图片2

刘晓庆能和沈醉如此聊得来,并邀请对方去家里做客,原因在于两个人的性格比较相像,都是那种执拗的人。

沈醉是湖南人家庭条件不错,从小就表现得很聪明,年幼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唐诗。

进入学校读书后,沈醉受到革命运动的影响俨然一副进步青年的样子,读书期间他带着自己同学回家对着父亲的面大喊打倒土豪劣绅。

为了这句话,事后沈醉没少挨父亲的打,不过即使是这样沈醉也没有放弃追求进步,十八岁的他跟高年级同学一起闹学潮,为此沈醉被赶出校门。

文章图片3

无处可去的他只能一个人跑到上海投奔姐姐和姐夫,也是在姐夫余乐醒的影响和介绍下,沈醉加入军统特务组织当中。

而刘晓庆家里文化背景也很强,父亲爱好古典文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她很小就开始背诵曹植的《七步诗》、李白的《将进酒》等古典诗词。

十一岁时刘晓庆就以优秀的成绩考进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从扬琴到钢琴刘晓庆都有涉猎,并且她一直保持对乐器的喜爱,不管发生什么变化都不被动摇。

文章图片4

并且在后来一直保持学习和表演共同进步,不管自己拍摄电影的时候有多忙,刘晓庆都会挤出时间阅读书籍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刘晓庆的早年经历和沈醉如出一辙,只不过时代的影响让两人走上不一样的道路,试想一下如果沈醉当年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平和、安详的年代,他会不会走上文化钻研的道路,成为国学大师。

要知道沈醉晚年的书画可是一绝,不少对他的画作大加赞赏。

文章图片5

和刘晓庆家的“缘分”

在去刘晓庆家的路上两个人聊着天,沈醉得知刘晓庆的母亲解放前曾经在重庆居住过,重庆对沈醉来说可不陌生,白公馆、渣滓洞都是沈醉一手修建的超级监狱。

回到家里后,刘晓庆向母亲介绍沈醉这位特殊的客人,没想到她的母亲听到沈醉这个名字后愣了很久,渐渐的脸上浮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

文章图片6

原来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两个人就曾经打过交道,甚至刘晓庆的母亲差点惨死在特务手里。

当时沈醉在重庆负责抓捕中共地下党,刘国定被捕后立即叛变,出卖了许多他掌握的地下党员,在他献出的黑名单上,除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烈士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涪陵老刘—刘谕明

刘谕明在重庆地区是一个资历很老的地下党员,先后担任过地下党江北县委书记和涪陵中心县委书记。

正巧那个时候他到重庆汇报工作没走,又和刘国定见过面,刘国定叛变后他也在黑名单里面,并且还有刘谕明在城里面的家眷和住址。

文章图片7

军警宪特全部出动直扑他的住所,不过他们的行动还是迟了一步,人家早就溜之大吉,封锁车站、码头和公路的关卡也一无所获。

刘谕明硬是像消失了一样从军统的大网中逃脱,连同他的妻儿也从容脱险。

对于这件事,身为过来人的沈醉记忆犹新,事情过去将近40年,当初涪陵老刘到底是怎么脱险的,这件事对沈醉来说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而现在谜底就坐在他面前,涪陵老刘的姐姐,也就是刘晓庆的母亲。

文章图片8

虽然刘大姐一直没有入党,但是从1944年开始就已经投入到党的地下工作里,掩护过不少同志。

刘晓庆的母亲在当时还属于不多见的职业妇女,公开身份是重庆五区公路局的职员。

刘国定叛变的消息,很快从内线传到涪陵老刘的手里,刚好比特务的行动早一步,前脚老刘刚走后脚特务就赶到了,撤出城已经来不及,甚至烧毁文件的时间都没有。

听到特务要抓弟弟,姐姐表现得非常沉着冷静,她把自己胸前的公路局徽章摘下来,让弟弟戴上并找机会转移藏起来的机密文件。

文章图片9

安排好弟弟以后,她让弟媳带上孩子,装作正常出门逛街、逛公园,慢慢悠悠地一去不复返。

而弟弟仗着胸前公路局的牌子,很顺利地闯出层层关卡,那个时候重庆还是水旱码头,主要靠公路连通四乡八镇,公路局出城查路或者职工调动那都是家常便饭。

涪陵老刘出城后迅速返回川东,投入迎接祖国解放的斗争。

文章图片10

感叹命运多变

另一头知道弟弟一家人虎口脱险恢复安全,党的文件也已经妥善安排转移,刘大姐总算松了一口气,她的安排十分周到,可唯独她忘记了一件事情,保全她自己。

照着涪陵老刘的个人信息,特务们找到他的姐姐,没有抓到共产党的书记就抓书记的姐姐,只要能抓到人向上头交差,就不算白跑一趟。

特务闯进五区公路局,点名要抓“刘匪胞姐”,指认她是涉嫌地下党的要犯,要把她押解到重庆警备司令部。

文章图片11

五区公路局局长姓熊,是一个民主人士,他出面挡住了这些不速之客,问他们来公路局的原因是什么。

不可一世的特务亮出自己的证件,说要过来抓地下党头目的姐姐。

熊局长顿时沉下脸,我手下的人还不是共产党呢你们就要带走,真是无法无天,他坚决不同意这些特务把人带走。

特务们怎么也没想到会碰上这么个橡皮钉子,但是又不敢翻脸,毕竟这位熊局长也是大有来头,他是四川辛亥革命老将熊克武的弟弟,官职虽然不大但是背景颇深。

文章图片12

最后还是重庆警备司令部出面,改成让公路局的驻局特务监视软禁,并给她定了几条禁令,限制她的自由。

特务们三天两头把她叫到警务室过堂询问,追问涪陵老刘的去向。

她的嘴像一道永远不会开启的闸门,关得严严实实不露一丝缝隙,她知道自己的身后是弟弟和党组织的安全。

面对无休止的盘问,她用一脸茫然的表情来对待,一问三不知,装出懵懂的样子每天就是干活、吃饭,别的事情一概不管。

文章图片13

一来二去警务室对她的监视慢慢松懈,有时候她可以上街买个针头线脑,也需要跟特务报备,到最后甚至出门都不会有特务盯梢跟踪。

然而一次照例上街采购的时候,她没有再像往常一样按时回来,看准机会的她一去不复返。

此时的特务才反应过来,刘大姐是一条大鱼,他们错失了最大的功劳,暴跳如雷的特务明查暗访却又不敢声张,就怕上级知道逃走一条大鱼被处罚。

而刘大姐逃到哪里去了呢,她就躲在重庆郊区的一个小学校里,不露痕迹度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一直等到山城解放。

文章图片14

听完这些事情沈醉低头喝茶,久久说不出声音,他的感情十分复杂,感叹之中不免回忆当时,幸亏他不知道这一切,要不是渣滓洞里面恐怕得多一位烈士了。

看到家里气氛变得异常沉重,刘晓庆和沈醉还有母亲开起了玩笑,她跟沈醉说得亏当时不是沈醉不知道没有接手处理,要不然她妈妈牺牲也就没有刘晓庆这个人了。

此时刘妈妈发出爽朗的笑声,话语中不乏对当时国民党特务的蔑视,“要不是刘国定,当时的重庆特务一个地下党都抓不到,差劲得要命。”

文章图片15

当年的两位对手坐在一起感慨非常,聊天中沈醉问刘妈妈,刘谕明同志现在在什么地方,如果也在北京的话他想见见当年的“对手”,人老了就喜欢回忆过去。

刘晓庆替妈妈回答沈醉,说舅舅原先在科学院成都分院做副院长,现在已经退休在成都养老。

听到故人过得还不错,沈醉心里也算放下一颗石头,他很诚恳地对刘氏母女说自己应该去找刘谕明赔罪的,当年他做下不少错事。

还是刘晓庆的妈妈劝他放宽心,时代不同了,现在不要说这种话,等她回到成都会帮沈醉转达歉意和问候。

文章图片16

沈醉和刘晓庆的相似之处

在性格执拗和做事果决方面两个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在沈醉的后半生,他不是没有机会侨居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只是他都不愿意,经过教育改造后,他对国家的认识不再片面。

有一年沈醉和女儿沈美娟获得为期一年的假期,前往香港探亲,抵达香港后两人立刻成为记者们竞相采访的对象。

文章图片17

香港很多著名报纸媒体都在显著位置上刊登有关的文章,除了媒体的关注也不乏有心人过来找沈醉。

这些人不怀好意,在跟沈醉谈话的过程中进行引诱和挑衅,他们劝沈醉乘机远走高飞,还语带双关地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看着这些小丑似的人物,沈醉打开窗户指着外面问他们,什么是岸,我的岸就在大陆,就在北京。

文章图片18

对方感觉自己受到羞辱,质问沈醉当初叛党叛国,投降敌人就没有一点羞耻心吗?

沈醉怒斥对方说自己是中国人,只希望自己的祖国富强,谁能把中国治理好,他就拥护谁,虽然过去自己是统治者,国民党对他个人很好待遇很高,但是国民党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学习,沈醉对人民需要什么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他让对方赶紧离开不要败坏他探亲访友的雅兴。

在香港沈醉和分别三十多年的前妻再度相会,他紧紧地握住前妻和她现任丈夫的手,跟他们说自己很抱歉,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这次来香港特地和他们道谢。

文章图片19

沈醉还看到了从美国远道而来的二女儿和加拿大来的侄儿侄媳,只可惜在台湾的几个儿女,虽然近在咫尺却没办法见面。

因为应酬比较多,沈醉的心脏病慢慢发作,亲友们一再劝他留在香港看病,说这里的医疗条件更好可以方便和亲人共享天伦之乐,但是沈醉坚持提前返回北京。

在刘晓庆身上用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来形容最合适不过,她的性格就是争强好胜,凡事不服输,而且她最大的有点就是说了就做了,不像别人一直在说很少行动。

文章图片20

仗着自己大胆、泼辣的性格,刘晓庆在中国影视和商业历史上深深刻下自己的痕迹,广东惠州购买200亩地,烟台繁华地段购买80亩地,在那个万元户都很稀少的年代,刘晓庆已经用亿做单位去投资。

当时的媒体采访刘晓庆问她为什么选择下海做生意,刘晓庆很直白地说电影行业对她没挑战性了。

喜欢出风头这个上面两个人肯定不一样,沈醉职业特点摆在那里,但是对一件事情的专心程度两个人高度一致。

文章图片21

如今的二人

1996年沈醉在北京因为心脏病去世,早年他不乏做出很多伤害人民、伤害民主革命人士的事情,经过新中国的教育改造他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对共产党的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晚年他主要工作就是整理当年的史料进行忏悔,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祖国早日富强、统一。

刘晓庆也没有了当年《芙蓉镇》《垂帘听政》的风光,影视圈代代都有新人出,刘晓庆现在已经七十出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年人。

文章图片22

强大的滤镜下她的面孔好像被冻住没有衰老,但时间不会骗人,从刘晓庆最近出演的网络电影《奇门遁甲2》中能看出她已经在逐渐脱离演艺圈,真正的大腕哪个会去拍网剧和网络大电影。

刘晓庆和沈醉都经历几乎沉浮最后回归平淡,沈醉的晚年收敛一切锋芒像一个普通的退休老头,刘晓庆距离这一天恐怕也不远了。

文章图片23

参考: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5》王成斌

《银海弄潮儿-刘晓庆》杨晓雄,乃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