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5

 小赵作文 2023-06-01 发布于重庆

阶段2—评估证据

表现性任务:学生通过哪些真实的表现性任务证明自己达到了预期的理解目标?能圈出句子中使用的动词,连起来读这些动词,感受表达的形象准确。任选一种情况,能用连续动词来表达,让人仿佛亲眼看见的一样。

通过什么标准评判理解见效?圈画所使用的动词,看看这些动作之间是否连贯,这些动词连起来是否准确地表达了谁在干什么。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把这两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在回答。也就是说,我没有能准确理解这两个问题。再读问题1“学生通过……证明自己达到了预期的理解目标”,这应该是针对学生自评的。针对学生自评,就应该更清晰。上述回答就应该调整为:1.能圈出句子中所使用的所有动词,说出句子表达的意思。2.能使用连续动作来表达一个动的场景。

问题2“通过什么标准评判理解成效?”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的不同点,第一,评判的主体不同。问题1学生自己评自己的学习结果;问题2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个很容易看出来。不同的人来评价,评价标准的表述肯定就应该不一样。

“评判”的意思是“判定”,“成效”的意思是“成果、效果”,效果就存在着等次,也就是给出标准判定学生理解这个学习内容达成度的等次。

项目

A

B

C

阅读理解

能准确圈出动词,说出连续动词带来的画面。

能准确圈出动词,说出句子意思。

能圈出动词

书面表达

使用连续动词,把动的场景描写得细致生动。

使用连续动词,把动的过程写清楚。

能尽可能使用连续动词,描述出动的过程

学生通过哪些其他的证据证明自己达到了预期结果?针对这个目标来说,作业比较直观、便捷。观察也是一个极好的证据。但是在我的意识里,观察也需要另外的人来评判抓得是否准确。

学生如何反馈和自评自己的学习?这是通过自己完成作业的顺畅度可以反馈和自评吗?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完全没有打开。反馈和自评的方式有哪些?

25-27页,书中运用这个模板举了一个《营养案例》的例子。这个例子在阶段2 ,确定合适的评估中的表现性任务,就是结合生活情境实实在在解决一个问题。

结合情境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但是基于我思考的只是这一个题目来说,我是没有想到实实在在解决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写到这里,我倒是想起了运动项目解说员,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一个动完成过程进行分解。那这确实也可以作为一个情境来使用。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看来,老师的视野必须要足够开阔,发散、联结的思维方式都要动用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