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崇的财富密码:看西晋末世之前的众生之相。

 握中悬璧 2023-06-02 发布于天津



西晋帝国(三十七)石崇斗富

元康初年,洛阳发生了一件案子,时任司隶校尉傅祗突然上奏弹劾后军将军王恺及南中郎将石崇。

原来石崇当时正担任荆州刺史,他在南方得到了一只鸩鸟的雏鸟,随后将其送给了王恺。

然而按照当时的规定,“鸩鸟不得过江”,因此这一举动很明显是违反朝廷条例的,于是遭到了弹劾。

鸩鸟到底有何特别之处,以至于朝廷如此忌惮呢?

原来鸩鸟是一种毒鸟,据应劭在汉书中的注解中显示,“鸩鸟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这便是鸩酒的来源。

早在汉代,鸩酒就是一种常见的毒药,刘邦之子赵王刘如意便被吕后以鸩酒毒死,而齐王刘肥也险遭毒手,多亏他警惕心强没有饮酒才逃过一劫。

由此可见,鸩鸟自古以来就和宫廷阴谋脱不开干系,这也是朝廷对其倍加防范的原因。

石崇送给王恺鸩鸟,实属别有用心。由于石崇在地方做官,虽然有违条例,但威胁有限。而王恺就不一样了,他可是京官,私藏鸩鸟恐怕会让人产生其他的联想。

这便是石崇的计谋,他希望通过此事打击王恺。

然而王恺却也没那么容易被扳倒,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的亲舅舅,他资格老、辈分高,人脉也非常之广,因此傅祗弹劾一事最终不了了之了,朝廷也未对二人进行处罚。

那么石崇为何要针对王恺呢?原来二人多年前便结下了仇怨。

石崇是石苞的第六子,据《晋书》记载,石崇“少敏惠,勇而有谋”,且“颖悟有才气”,是石崇诸子中最为出类拔萃的。

然而可以继承父亲爵位的却只能是长兄石统,不仅如此,石苞在临终前分割遗产时唯独没有分给石崇。

石苞此举当然不是厌恶这个幼子,在他看来,“此兒虽小,后自能得。”他其实非常看好失宠,认为这个儿子根本不需要自己的馈赠。

因此石崇除了从父亲那里得到功臣之子的名号便一无所有了,他后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白手起家而来。

石崇在二十多岁时开始出仕,担任修武县令。他在任上政绩出色,有能吏之名,因此被召入朝中担任散骑郎,随后转任城阳太守。

那么石崇是为何与王恺结怨的呢?原来石崇虽然出身显贵,但仍然保留了一些父亲身上的寒门气质。

据《晋书》记载,石崇“任侠无行检”,所谓任侠,便是一种热衷于锄强扶弱的作风,他正是因此和王恺产生了矛盾。

刘舆和刘琨兄弟年少时为王恺所嫉恨,于是便将兄弟二人请来做客留宿,然后将他们活埋。

石崇与刘舆兄弟素来关系友善,他比刘舆年纪要大十几岁,算是忘年交。听说两个小兄弟要出事,石崇连夜赶往王恺府上询问二人下落,王恺仓促之间不及隐蔽,结果石崇趁势冲入王恺府内找到了二人。

从此石崇便和王恺结下了仇恨,之后二人拼命斗富,谁也不愿低对方一头便是如此。

王恺、石崇二人斗富一事众所周知,这里不再赘述,不过有一点却值得深入思考。

作为老牌外戚,王恺与皇室关系极为紧密,鸩鸟案发生后,由于朝廷特意下诏赦免他的过失,因此“众人佥畏恺”,而之后王恺“故敢肆其意,所欲之事无所顾惮焉。”由此可见,王恺直到晋惠帝时期还能得到皇室的纵容。

但石崇就没有这么好的先天条件了,虽然司马炎“以崇功臣子,有干局,深器重之”,但在地位上终究不能与王恺相比,毕竟司马炎一贯的态度就是信任外戚和姻亲,再加上石崇几乎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任何遗产,他又是如何有资本和王恺斗富的呢?

关于这一点,传统观点认为是石崇在担任荆州刺史期间大肆劫掠往来客商,因此积累了巨量的财富。

据《晋书》记载,“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弋阳郡在豫州西南部,紧邻荆州,通过弋阳郡有一条传统商路,因此石崇劫掠客商非常方便。

诚然,石崇确实有上述行为,史料中也有明确记载,但问题是石崇与王恺斗富早在晋武帝时期就开始了,当时大概是太康年间,而石崇担任荆州刺史则是在晋惠帝时期。

当时杨骏辅政,为收买人心故滥加封赏,石崇上书劝谏,因此遭到了外放。

由此可见,石崇在担任荆州刺史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关于破解石崇的财富密码,我认为还得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去寻找答案。

前文曾经提到,石崇曾担任城阳太守,而就在他城阳太守在任期间,平吴之战开始,而石崇也投入了战争之中。

从地理位置来看,城阳郡位于青州,因此石崇大概率是归到司马伷的徐州军团麾下。

平吴之役虽然是王濬的荆、益军团得了头功,但在孙皓开城请降之前,司马伷也曾派长史王恒率一支部队渡江南下,试图打开局面。

据《晋书》记载,这支部队战果辉煌,斩俘吴军多达五六万人。不过这明显是失真的,倘若王恒真能如此,平吴头功恐怕轮不到王濬。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吴军彼时已经毫无抵抗之力,对王恒也没有实质性的办法,因此才放任对方在自己的国土上肆虐。

而之后孙皓请降,晋军则进入建康城内大肆劫掠,据《晋书》记载,其时“先到者争物,后到者争功”,而王恒所部早早渡了江,自然属于先到者,那么入城抢夺东吴财物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因此当时石崇很有可能率军随王恒作战,并通过洗劫东吴府库从而大发横财。

这样推测并非没有根据,据《晋书》食货志记载,“世祖武皇帝太康元年,既平孙皓,纳百万而罄三吴之资......于是王君夫、武子、石崇等更相夸尚,舆服鼎俎之盛,连衡帝室”。

西晋朝廷通过平吴之战得到了大量的财富是不争的事实,而王恺、王济和石崇都是热衷于斗富的人,王恺虽然没有参加过平吴之役的明确记载,但王济肯定是跟随父亲王浑参战的。

王济曾写过一首《平吴后三月三日华林园诗》,华林园是东吴皇家园林,可见当时他也是进入了建康城的。

《晋书》将石崇等人富可敌国一事写在西晋掠夺东吴财富之后,似乎有些深意。

后来王恺和石崇斗富,他在司马炎的支援下拿出了一棵两尺多高的珊瑚树,但仍然被石崇压了一头,因此石崇那棵更大的珊瑚便很有可能是从东吴府库中搜罗而来。

这便是石崇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当年石苞的预言灵验了,石崇确实不需要父亲的遗产,他自己就能得到财富,尽管是通过非法的手段。

战后石崇更是官运亨通,得到了侍中一职。

作为皇帝近臣,侍中地位很高,当初可以和贾充抗衡的任恺就是侍中,石崇在太康年间彻底飞黄腾达。

在这段时间,石崇继续经营,以扩大自己的财富。

后来石崇死后,朝廷清算他的财产,统计结果为“崇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他珍宝货贿田宅称是”。

水碓是利用水流舂米的器械,可持续工作,日夜不停。拥有三十余个水碓,可见石崇田产之多,产粮量之大。

而苍头则是奴仆,是石崇庄园内的劳动力,仅这样的人就就有八百以上,还不包括依附于石崇的佃农。

以上是石崇拥有的生产资料,而石崇还持有大量资产,包括奇珍异宝、田产、住宅等等,二者在石崇的总资产中各占一半。

由此可见,石崇非常具有经济头脑,懂得分散投资,而正确的经营理念也是他能发家主要原因,否则单凭他从平吴战争中抢掠的财物,不太可能达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在二十四友那篇文章中,我们曾提到石崇的金谷园,这是一个兼具旅游和生产两大功能的庄园。

而石崇还有另一处庄园河阳别业,二者共同构成了石崇的财富来源。

除农桑生产以外,石崇很可能也在经营冶铁相关的产业。

石崇在徐州都督任上因与徐州刺史高诞因争酒相互侮辱,后石崇遭到被免官,回朝后担任卫尉。

据《晋书》职官志记载,“卫尉,统武库、公车、卫士、诸冶等令”,可见卫尉对冶炼事务是有一定监管权的,这对石崇来说属于职务之便。

而当年石崇之父石苞就贩卖过铁器,这是他的祖传技能,而这一行业又利润不菲,石崇没有道理会放过。

以上便是石崇获得海量财富的奥秘,他靠洗劫东吴府库得到了第一桶金,随后凭借自己过人的生意头脑苦心经营,将产业发展壮大,终于达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至于在荆州劫掠客商,虽然确有其事,但那大概只是石崇财富来源的一个补充,而不是主要途径。

石崇的案例并非个别现象,据《晋书》记载,“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

可见按照当时的社会风气,王公贵族参与商业是非常普遍的事。

司徒王戎就是其中一个,在竹林七贤逐步分化后,王戎也开始腐化堕落。此人极为贪财,他家中有棵李树,果实质量很好,王戎想把李子拿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从而抢了他的生意,于是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再卖。

热衷经营的王戎经常手执象牙算筹统计自己的财产,日夜不停,可见生意规模不小。

经商本不是不可以,毕竟士农工商,商人也是社会组成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当官员涉足其中时,味道就变了。这些官商利用手中的权力经商,是不可能展开公平竞争的,最终势必形成垄断,而最终受到伤害的则是朝廷和百姓。

而石崇这等官商在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后仍不满足,俗话说:“饱暖思淫欲”,他们在物质世界得到了满足后,又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

石崇和王恺确实素有矛盾,但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通过斗富实现自己的价值本身就是他们的一大追求。

作为二十四友中第三位代表性人物,石崇与潘岳和陆机各不相同,他没有过人的才学和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匡扶社稷的理想,他几乎全靠旁门左道取得了财富和地位,心中也几乎只有及时行乐之念。

然而荣耀来得快去得也快,石崇在达到人生的顶点后过度膨胀,终将在不久后的那次风暴中失去自己的一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