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书生的教学真过时了吗?真不顶用了吗?我看未必!

 阳光盛大 2023-06-04 发布于江苏

魏书生的教学真过时了吗?真不顶用了吗?我看未必!

朱根平教育

魏书生的教学真过时了吗?真不顶用了吗?我看未必!

魏书生老师

最近针对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讨论得挺多,也引起了广大教师的热议。不揣深浅,作为一线教师,我也说说我的真实感受。

几乎没有一个老师不想把书教好——这是荣誉,几乎没有一个校长不想闪亮的成绩——这是骄傲,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想孩子分数亮晶晶的——这是未来,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有写满高分的成绩单——这是自豪。

踏入学校的门槛,哪个老师不怀揣梦想,一腔热血,哪个老师不想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啊!但是,一个县市,优质的学校就那么几个,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普通学校,还有更绝大多数的老师注定不可能面对想要的生源。

我也是一线老师,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毫无杂质的一线老师。早年教初中时候,总是能脱颖而出把一大批一大批的优质学生送到市里最顶级的重点高中。偶尔去拜访那里的高中老师,怀着喜悦的心情问问一些孩子的情况,可是老师却说,这孩子成绩不行,那孩子成绩一般般……搞得我的心里冰凉冰凉的。

后来呢,我也调到了一所高中,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高中,我们的生源跟他们能比吗?绝对的不能比。但是,我到了之后,半学期所教的科目就赶上这些学校,一个学期就超越他们一年下来,我们这个学科都能全面超越了。还有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是我们身边很多的同事调到这些重点学校,要不了多长时间都是名师,你说为什么?

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比如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招生政策,学校招生是层层掐尖,层层过滤,到了我们这所学校,中间已经不是一重山,而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我们的学校生源更难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生源几乎都是职业中学的一般的水平。很多同学的数学、英语成绩几乎都是个位数的那种。但是,这些孩子来啦,还是要成绩啊!还是要把他们教好啊!他们要未来啊。

你说难不难?

说不难,肯定是糊弄人的鬼话!

但是,畏难,就死定了。只有迎难而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才能被克服,才能胜出。

现在的农村学生确实不太好教,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更是难教,城乡结合部兜底的高中生想让成绩突破那更是难上加难。很多老师感叹:“你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使尽了吃奶的力气,也难以教好”。也有个别学校领导不管不顾地说:“我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你拿不出成绩就是狗屎”、“我只看成绩“、“我只看考试分数”、“数据会说话”!

学校是开组马力加班加点拼了——年年都拼,月月都拼,事事都拼,时时都拼,甚至可以争分夺秒了的拼!有老师说我们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说对了。这就诞生了一批以校为家的老师,全身心扑在学校的老师,晕倒在讲堂的老师,我们走出去,我们引进来,付出了这么多,我们也确确实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感到很满意。

但是,总有人不高兴啊,网络上看热闹的人不高兴啊,吃瓜群众不高兴啊,他们看到我们这儿最光鲜学校的成绩都不满意,他们指责谩骂:“你们真没用,你们怎么考不过XXX、XXX、你们这些老师都是吃干饭的嘛……”他们只对衡水中学满意!

他们认为我们的学生都应该考取清华、北大,都应该进哈佛、剑桥、麻省、牛津,万难不难的也得考进985或者211什么的吧。当然就是很多都考了985、211,也已经不入这些人的法眼了。

所以,怎么可能对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满意呢?!他们会质疑、直到嗤之以鼻——你们怎么才考这点成绩呢?然后就是各种#@%¥……更多的时候连被骂的份儿都没有。

我们委屈不?

不委屈才怪!

是个人都委屈!

但是,委屈有什么用呢?

面对不公平,又不能活在委屈里,还不得放下委屈,吞下打碎的牙齿和着血水继续默默的努力呗!

马云说过:“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可能完美,因为社会由所有不完美的人组成。你的职责是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有一点理想,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好起来。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能走到今天没有任何理由,唯一的理由是我比我同龄人更加乐观,更加会找乐子,更加懂得左手温暖右手,相信明天会更好,就是这样”继续加油,明天一定会更好,我们这样的学校只有彼此温暖,我们学校的只有彼此温暖。

你说什么叫“教好”?

好是无止境的。这世界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无止境,我们凭着自己的一点能耐,即使是萤火虫一样,我们就发出萤火虫的光,俯仰无愧天地。

有人说,老师你还没说到魏书生老师的教育啊,魏书生的教法嘛!

很简单,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理论以及课堂教学录像或者学术报告,我从80年代就翻来覆去地去看,一点一点去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很受益。

于漪老师

但是,不论面对什么好东西,都不能整吃整咽地啊,你得去消化啊,你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啊——得有扬弃的精神和做法嘛。

再有,天下也不是就只有魏书生老师这一家店啊,难道是天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天下之大,古今中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值得学习的啊,要兼收并蓄啊——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嘛。

再者说,名师很厉害,非常值得学习——这一点毫无疑问。更多的时候,跟名师学习确实可以事半功倍的,关键是用心,心到神知。中国不是有一句话叫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嘛,你和名师关系近,你得真听,而不是拒绝的、抱怨地去听。抱怨地听,只能和名师失之交臂——所谓无缘对面不相识嘛。

其实,你自己经过思考、实践,吸收、再实践、再思考,你自己也很厉害啊,你身边优秀的老师多的是,你这点学一下啊,那点学一下啊,足可以乱拳打死师傅了,你自己不也就是很有两把刷子的老师了吗?

现在太多的人不迷信权威,这本无可厚非——你有本事超越权威,这是迟早的事。但是对权威视而不见、甚至藐视权威,却也未必是好事。这很容易犯“眼大肚皮小”、“眼高手低”的毛病。说实在的,如果始终不见权威,也未必眼大,始终无视权威,也未必眼高。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是《中庸》中的一句警世名言,其意思是说,要想走很远的路,到达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巅,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就必须从山脚起步。这和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习名师,师法名师是我们老师可以通往优质教学殿堂的一段美好的道路,结合自己的天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上进,才是登高望远的阶梯。

毛主席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