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学习笔记九十八

 幽默的数据线 2023-06-04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前言

      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法则,不是医生的工作,而应是每个人生活的必备常识。学习并了解医学经典,正是增长这种常识,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其优异者与心有余力者,则可以恩及他人而成为医者。

本章内容要点:

      1、邪在肺,皮肤痛,怕冷发热,气上冲不顺导致喘息,出汗,咳嗽剧烈引起肩背疼痛。取天突穴医治。

      2、邪在肝,两肠中痛,中焦脾胃的寒气过盛,肝内藏血,肝出现病状,淤血便停留于体内,肝气少无法养筋,小腿的筋脉就会发生抽掣,关节时不时感到肿痛。取行间穴、足三里穴医治。

      3、邪在脾胃,病肌肉痛,消食善饥或肠鸣腹痛或发寒热。取足三里穴医治。

      4、邪在肾,骨痛,阴痹,身体有疼痛感但没有固定的发病部位。取涌泉、昆仑穴医治。

      5、邪在心,心痛,情绪哀伤,常会出现眩晕。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穴(补虚泻实)。

图片

     下面,随附《五邪》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注①:肺部出现病邪,则症状有皮肤感到疼痛,怕冷发热,气上冲不顺导致喘息,出汗,咳嗽剧烈引起肩背疼痛。医治时应当取胸部中、外侧的腧穴,还有背部第三胸椎侧的腧穴,针刺入前用手对其进行迅速按压,病人感觉舒服后再将针刺入。取缺盆部正中的天突穴,来驱散肺中的邪气。)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注②:肝部出现邪气,则症状有两胁感到疼痛,中焦脾胃的寒气过盛,肝内藏血,肝出现病状,淤血便停留于体内,肝气少无法养筋,小腿的筋脉就会发生抽掣,关节时不时感到肿痛。对其进行医治要选取足厥阴肝经的行间穴引气向下运行,使胁痛得到缓解,补足三里穴来对中焦脾胃进行温煦,并对本经络脉进行针刺以将其中的淤血去除,同时还要刺双耳间的青络,这能使掣痛得到缓和。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注③:脾胃出现邪气,则症状有肌肉感到疼痛,假如阳气多余,阴气不足,则胃腑中阳热之邪旺盛,因此胃中有炽热的感觉,且消食善饥;假如阳气不足,阴气多余,则会脾气虚寒,并有肠鸣、腹痛等病象出现;假如阴气阳气都多余,则会通过邪气过盛表现出来;若阴气阳气都不足,则会通过正气不足表现出来,从而病发寒热。不管出现的是寒象还是热象,都可以通过对足阳明经的足三里穴运用针刺法加以调治。)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注④:肾部出现邪气,则通过骨痛阴痹表现出来。阴痹,即指身体有疼痛感但没有固定的发病部位,就算拿手按压也确定不了发生疼痛的部位,腹胀,腰痛,大便困难,肩背颈项都会感觉到伸展不自如的疼痛,时而出现眩晕现象。医治时取涌泉、昆仑穴,若存在淤血便要通过针刺放出淤血。)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注⑤:心部存在邪气,则心会感到疼痛,情绪哀伤,常会出现眩晕,严重时还会发生昏仆。医治时要以病人的阴阳气血是多余还是不足为依据,来决定怎样取本经的腧穴运用补虚泻实之法来调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