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有人去桐木关,要从江西绕道?

 小陈茶事 2023-06-04 发布于福建

《1》

有茶友去了桐木关。

他发在朋友圈的视频,我看了。

一看就觉得好奇怪。

有一种“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的怪异感。

我们去桐木关,是先经过星村,再经过桐木的山路。

但茶友的视频刚好相反。

他是先开了一段山路,再进了一个村子。

这个村子位于一块极大的平原地带,镜头里可以看到路边有一溜一溜种植得极为整齐的青菜地,平铺过去,满满当当一大片绿,盎然在镜头里。

当然这些都是没有识别性的。

福建的任何一个山村,都有这样的路,这样的菜地,这样的开阔地。

但最大的BUG出现了。

镜头行进中,路边出现了一栋大大的房子——我敢保证这么多年每年往返两三次星村和桐木关这条路,从来没有见过路边有这么大栋房子——且5月初的时候刚去过桐木,也没见到路边有这栋房子——这么大的跟碉堡一样的大房子,如果有,绝对不可能看不见。

到这里,已经可以肯定,这不是星村,也不是我们平时去桐木要经过的那条路。

他走的路线显然不是从武夷山到桐木村的路。

他走的是江西那条路,从江西到桐木关的路。

(福建境内的桐木关界碑)

(福建境内的桐木关门楼)

《2》

接下来他的视频里,出现了“桐木关”字样的石碑。

按茶友的逻辑,他已经到桐木关了,这足可以证明他买到的茶,是桐木村的正宗红茶了。

把这块石碑给团队的小伙伴们都看了一圈,她们都是常年跟着村姑陈上桐木去的老人儿了,就算村姑老眼昏花,团队的小姑娘平均年龄25岁,都是火眼金睛的年纪。

她们看完那块石碑,确认说,这块碑是江西那边的那块。不是桐木村这边的这块。

写到这里,可能有没去过桐木村的茶友们要一头雾水了,什么江西那边、桐木这边的,怎么听不懂呢?

其实很好理解。

拿出手机,搜索地图,找到“桐木关”。

桐木关是一个门楼,像中国的任何一个关一样,伫立在一条官道上,起着日间盘查行人,夜间关门闭户的作用。

而桐木关又与中国别的关都不一样,它不但是个关隘,还是个界碑,它的存在,把福建与江西,分隔开来。

如果你站在关楼上,低头就能看见,左边归属江西,而右边归属福建。

所以,桐木关又有一个形象的浑名,叫做一脚跨两省。

正因为它在地域上的特殊作用,一脚跨两省,成为了一个特殊景点,很多人到桐木来,为的就是亲眼看一看,亲自踩一踩,感受一下站在两个省中间地带的神奇感觉。

同时,为了彰显桐木关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在桐木关的左右两侧,福建和江西两个省,分别竖立了界碑,上书“桐木关”三字以纪念。

由于两个省界碑的时候,并没有约好一起立,是分别立的,由不同的人主持雕刻与竖立,所以,两个省的桐木关石碑,是不同的造型、雕刻的不同的字体,并且,是不同的时间立下的,故而两块碑“年纪”不一样、接受的风吹日晒的时间长度不一样,它们的风化程度也不一样。

当然这两块石碑的区别,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除非常去。

而村姑陈是常去的,故而,一眼就能认得出来两块碑的不同。

茶友拍的这块证明他去过桐木关的石碑,是江西那边立的碑,而非桐木这边立的碑。

这就反向佐证了,他是从江西那一侧上的桐木关,而非从福建这一侧、从星村到桐木上的关。

(江西境内的桐木关石碑)

(江西境内的桐木关宣传栏)

《3》

可能有茶友要问,反正都是去桐木关,从江西走,和从星村走,有什么不一样呢?

条条大路通桐木,管它是走哪条路,只要最后到了桐木关,不就可以了么?

只要拍到桐木关的界碑,证明自己去了不就OK了。

村姑陈干嘛要执著于人家是从江西去的还是从星村去的呢?

列位看官有所不知。

这从哪条路去的桐木关,从理论上看差不多,但从现实来看,差了很多。

首先,从取道江西上桐木关,路途遥远,要多开20-30公里。正常开车的人不会舍近求远,毕竟谁的油费不花钱?

其次,江西通往桐木关的山路,崎岖难行,坎坷艰难,路况差,时不时还有石落下。而从星村进桐木关的路,这两年刚刚修整过,是平坦的柏油路,路况好,路宽,车少,开起来非常容易。

再次,从江西到桐木关,如果是从武夷山三姑出发,那至少要开3小时,而从星村到桐木关,走新修好的路,若中途不停下来玩耍,只要1.5到2小时。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大家开车出来寻茶,当然是舍远求近,走好平坦的路,走近便的路,没人喜欢开崎岖的山路还绕远路的。

所以,这位茶友从江西去桐木关,而没有取道星村去桐木关,这就意味非常深长了。

他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走难走的路,还绕路呢?

这里面有一个关节所在——他不认识桐木村的人。

(皮坑哨卡)

(皮坑哨卡)

《4》

众所周知,桐木村是自然保护区。

有大量的保护植物与保护动物生活在这片大山里。

同时,森林公安也在这里设置了哨卡,一般人,一般的车,是进不了桐木里面的村落的。

这个设关卡的地方,叫皮坑。

一般的人寻茶去桐木关,必定要认识桐木村里面的人,请这位桐木的居民,向皮坑的哨卡报备。

等你到了皮坑的时候,被哨卡拦下来,便要下车登记,只要是本村村民报备过的车牌,才能进去。

如果一查发现没有报备过,那就只能原路返回了。

每次我们去桐木关,在皮坑,都会遇到许多第一次去桐木关游玩的车子,被拦在皮坑哨卡,扫兴而归。

所以,一旦不认识桐木里面的人,没有人帮忙报备,是进不了桐木村深处,到不了一脚跨两省的。

大多数情况下,没人报备的车辆,要想去桐木关,只能取道江西,绕远路,走崎岖的山路,多花上两小时,才能上桐木关去看一眼,取个景。

这就可以解释,这位茶友为何从江西绕远路上桐木关了。

他不认识桐木里面村庄的茶农,无人替他报备。

可见,他买到的金骏眉,也自然不是桐木的金骏眉。

是江西仿制的金骏眉。

《5》

一脚跨两省下面的江西境内,也有许多人制茶,是桐木村民所谓的外山金骏眉。

香气非常冲人,外放,极为抓人。

但由于长得跟桐木出产的金骏眉很相似,普通的人,一般的人,是认不出来的。

并且,外山的金骏眉价格极低,加上相似的外形,便被许多茶商看中,买回去,当成桐木金骏眉销售。

用外山金骏眉的进货价,卖桐木金骏眉的零售价。

这当中的利润空间,异常巨大。

比卖真正的桐木金骏眉的利润,要大上三四倍。

难怪那么多茶掌柜,要去卖外山的金骏眉了。

关于这一点,马克思老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就说过了:只要有1%的利润,就会有100%的人铤而走险。

论对人性的了解,又有谁能出马老先生其右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