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胜中高考!提升学生成绩的6个非智力因素 | 特别关注

 张福涛lu70kpm9 2023-06-06 发布于山东

考试只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说是智力因素相关吗?其实不然。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在影响人成功的因素中,或许只占到20%的比例,更多发挥作用的是“非智力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如何在考试中发挥“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一起关注——


高考在即,中考也临近,在“决战”的考场上,除了考生对各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迁移、运用能力等智力因素外,学生成绩的好坏更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动机、情感态度、意志力、性格、理想、兴趣、需要、世界观、价值观等,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动态的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获得成功、成就等的原因,85%取决于这个人的非智力因素,15%是由这个人的专业技术决定的。

我国一项以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为被测试对象的研究也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高达59%。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对学生的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试前夕,经历长期复习,学生的知识水平已经相对稳定,与知识学习有关的“智力因素”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质的跃升。但若在关键时期内把握好以下几个非智力因素,则能事半功倍,说不定会取得惊喜的成绩。

图片
成就动机:为学习设定目标明确方向

成就动机是追求能力和希望取得成功的一种需要,是以取得成就为目标的学习方面的内驱力。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这两种动机同时存在于学生身上,体现在不同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大量研究发现,强化成就动机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成就动机是影响学习成绩最关键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成就动机以对未来成就和成功坚定不移的追求为特点,成就动机层次高的学生能根据学习任务和未来的目标确定远大而又现实的理想,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习中能做到浅尝辄止,并有高度的自尊心。

考前,学校和老师可帮助学生强化成就动机,让学生更加主动地面对考试,掌握人生主动权。一个有用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明确奋斗的目标。

☉ 苏州市沧浪中学校要求初三的学生在“梦想板”上签字明志,郑重地写下自己的中考目标和名字,将信心凝聚于笔尖,落笔无悔,向着既定目标拼搏到底。班主任在“梦想板”上留言,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校长在“梦想板”上留下祝福,激励学生坚定信念,一往无前。
 河南林虑中学举办培优励志动员讲座,邀请毕业于学校的曾经全市中考状况来给应届考生讲述他自己的奋斗历程。身边人“咬定目标不放松”的成功故事,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坚持学习目标,以考入最好的高中来践行青春的誓言。

图片
自信心:通过积极心理暗示达成更好表现

自信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的一种积极肯定,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是一个人对自身整体感觉满意的一种情感体验。基于上海市某区1403位初中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正向作用于学生学业成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能显著提升学习成绩。

具有自信心的学生,通常会有更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即高的自我期待带来好的表现的心理学现象)的一种典型表现,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调动内心资源攻克自己所遇到难关,甚至帮助学生在关键性考试中超常发挥。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自己行,自己就一定行。

通常而言,信心十足的学生,考前忙而不乱,考试时大脑思维流畅,做题行云流水。相反,缺乏信心的学生,考试时不知所措,稍微遇到难一点的题就乱了阵脚,不知从何处着手,于是无心坚持、半途而废。还有一些学生,甚至会因为信心不足而“怯场”,放弃考试。

一项针对小学生的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总体水平开始显著下降,到毕业年级达到最低。这是由于六年级涉及升学考试,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会成为小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从而削弱其自信心水平。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

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表现、树立典型、情感熏陶等都是有益的方式。考前,伴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很多学生虽然仍保持着原来的复习热情,但出现了认知模糊、知识遗忘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学生否定自我,学习难以进行。这一阶段被称为“学习高原期”。此时,学校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困难阶段。

☉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的老师通过给学生写信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考试的信心。“现在的你是不是有一点迷茫和无助?感觉自己努力复习了,但是效果并不那么好。是的,现在我们练习的题目综合性比较强,单一知识点的简单题目并不是很多。但是老师希望你不要放弃。因为真正中考时,简单的、基础的题目还是很多的,如果现在你就放弃了,可能原来会的题目,到后来也忘记了。现在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做什么都会大打折扣。你要相信自己,就像我相信你一样。如果说我们冲刺满分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想取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我觉得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要始终相信,我们在进步,我们会胜利!”
☉ 柳州一中组织高三年级师生徒步登山,学校教师和家长一起,陪伴学生跋涉曲折起伏的山路,顺利到达山顶。学生在设定目标——完成攀登——感受战胜自己的成就感中体现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决心“把困难踩在脚下,为梦想而战”。

图片
绪稳定性:心态稳定方能保持学习的专注

大量研究发现: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实现,对大脑功能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当学生处于愉悦、轻松的情绪中,能更好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和效果更高;当学生处于紧张或烦躁的情绪中,便很难专注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业情绪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心理学家俞国良曾带领团队,对1209名青少年做测试,结果表明,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十分明显,尤其是消极的情绪与低成就以及大学生不及格和退学的情况显著相关

中考和高考都是人生最重要的性选拔考试,考生由于精神压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是正常的。但如果紧张、焦虑情绪过于严重,则会扰乱学生的学习节奏,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甚至给身体带来严重危害。

考试时,如果学生高度紧张、心跳加快,那么思维的敏捷性与深度都会受到影响,解题思路会“卡住”,十分影响能力的发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姚翔提出,压力感知是大脑的主观感受,当压力变成一种焦虑体验时,建议通过转移注意的方法来减轻不良体验

■ 音乐是帮助学生获得积极情绪的一种方式。
贵州金沙一中为高三学生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一首首温暖又充满力量的歌曲,唱出了考生的心声,学生们在歌声中释放压力,收获了轻松愉悦的心情。
苍梧第一初级中学让学生学习打鼓,随着老师的引领,所有的沙锤、串铃、三角铁、手铃、手鼓、非洲鼓等打击乐器同时开始演奏,时而击打,时而停止,“鼓乐冲天阵,强音破暮云”。学生渐渐地把鼓声和节拍融合在一起,也渐渐地释放情绪、蓄力赋能。
■ 身体的放松同样能带来压力的释放。
兵团第十二师高级中学高中部就举行了“朋辈按摩”活动。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学生跟随着指令互相按摩、放松,为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做一次幸福按摩,放松疲累的身体,感受身边的温暖,释放心中的压力。

图片意志力:意志力强的人总能克服困难

意志力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意志品质,学习的意志力则是一个人完成学习的“持久力”。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曾对数以千计的高中生进行调研,并对西点军校和一些一流大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因为它能保证孩子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并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激励、约束和调整。

其实,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能拉开差距的地方,就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地坚持一项任务,学习尤其如此。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如果没有良好的意志力作为支撑,很难坚持到最后。

中高考比起实力的较量,更是意志力和精神的比拼。行百里者半九十。考试前夕,学校和老师做到“三个管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是“目标管理”。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设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既不能让学生好高骛远,又不能让学生自暴自弃。以合理的目标引导学生继续向前进。
二是“时间管理”。考前冲刺的最后几天,可按照年级总体工作安排和学生个人学习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备考,把时间拆分成小时、分钟和秒,提升学生的紧迫性。
三是“注意力管理”。说白了就是要让学生保持专注,集中精力,排除干扰,将自我管理坚持到最后。

图片习惯:成功一定来源于好的习惯

习惯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自觉主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一旦养成,会使行为自动化,不需特别的努力,也不需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辅相成。学生的生活习惯越好,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早期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良好学习习惯建立的难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屏蔽外界的各种干扰,更专注于当前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孩子都能比较容易进入学习和思考的状态。

学习习惯对于中高考成绩的影响显而易见。

南省一位高考状元曾经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习惯——
1.上课坚持与老师眼神交流,听到有用的知识立刻做笔记;
2.严格独立完成作业;
3.制订每日计划表,严格执行;
4.坚持每天给同学讲题,利用这个过程自我反思。
正是这样一个一个好习惯,助力她从班级中游成为了尖子生。

习惯不好,不但影响日常学习成效,更影响考试发挥。事实表明,学生在考试中很多失误都来自非智力因素。很多知识,不是不会,而是不够认真、习惯不好,总在计算时掉以轻心,或是打草稿很凌乱导致抄错答案。

关于考试的七个“不良习惯”,一定要反复告诫学生

一是通读试卷不认真,匆忙作答;
二是分配时间不适当,书写潦草;
三是阅读题干不自信,定式思维;
四是答题程序不熟悉,懒打草稿;
五是答题规范不遵循,答非所问;
六是自身特点不了解,扬短避长;
七是检查试卷不细心,随意修改。

考前,务必让学生牢记并养成考试的“好习惯”,做到心中有数。

图片兴趣:热爱让人生走得更长远

研究发现,凡是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专业,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林崇德认为,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因此,应当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

人们通常对他们一无所知的事物不感兴趣。在学校,学生需要学习很多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开始时并未表现得特别有趣。但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一个有趣的例子、谜题或是故事。

外国学者苏珊·希迪和安·伦宁格认为:有经验的老师或是好的教科书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其想了解更多,这类兴趣本质上是依托于情境的,就像需要更多氧气的火花。当学生掌握了有关某一主题的更多知识,就如同为他们的兴趣增添了燃料,继而火花就燃成了兴趣之火。如果学生的兴趣日益浓厚,兴趣之火被真正滋养,学生就会继续保持和加深他们的兴趣。如此一来,兴趣逐渐变得个人化并且更加稳定,就有可能成为照亮他们一生的永恒的火焰。当然,对话题的跟进并不一直有趣,想要保持火势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一直努力。

对于学生来说,中考和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更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和专业,并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考试之后,就面临填报志愿的问题。学校老师可提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兴趣、爱好、能力和性格,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这样学生日后才能更好发挥其优势,并实现其职业规划。

总体而言,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远大于智力因素。不管是应对考试,还是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应对考试

来源 | 校长会原创
参考资料:
1.《专家解读:高考来临如何调整身心状态|2023高考》(微言教育)
2.《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此相关!》(光明社教育家)
3.《边玉芳:影响学生成绩的5个非智力因素》(思想者园地)
4.《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心理科学)
5.《林崇德: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思维智汇)
6.《情绪、兴趣和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 麦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