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继福母子同治治愈婴儿重症肝病

 循天园 2023-06-06 发布于广东

全国名中医赵继福是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运用中医经验方及母子联合用药的方式,治愈重症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1例,现介绍如下。

患儿,男,出生78天,2019年4月12日初诊:诉黄疸78天。患儿为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22kg,皮肤略发绀,指甲未达指尖,出生后即入住吉林省某医院新生儿科,入院诊断早产儿(小于胎龄),新生儿湿肺,极低出生体重儿、尿道下裂。此后,患儿病情逐渐加重,周身黄染,肝功能多项指标增高,总胆红素(TBIL)最高为288μmmol/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最高为352IU/L,相继出现右侧脑室室管膜下出血,右侧腹股沟斜疝,肝活检病理报告提示:肝细胞弥漫性水样变性及羽毛状变性,罕见点灶状坏死,大面积肝细胞及毛细胆管内胆汁淤积,固有胆管消失。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经治疗78天,因黄疸无法治疗,劝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同时予以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为求一线生机,找中医治疗,经介绍就诊于赵继福中医门诊。刻下症见患儿皮肤晦暗黄染如焦,极度消瘦,体质量1.9kg,营养不良,呼吸略急促,食少,尿色黄,便白,舌体瘦小,舌色暗红,舌苔薄白,脉数。

诊断:(湿热瘀阻型)黄疸(西医称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

治则:除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10g,栀子5g,天花粉5g,5剂。煎服方法:日1剂,武火水煎2次,共取汁50mL,每次5mL,患儿单独频服。

4月17日二诊:服上方后,额头部黄染明显减轻,渐露光泽,全身仍有黄染,小便黄,大便略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诊断、辨证、治则同初诊,方药:茵陈10g,栀子5g,天花粉5g,3剂。煎服方法:同初诊。

4月19日三诊:患儿吮奶量较前增加,面色较前有光泽;黄染渐退,大便黄。患儿母亲自觉腰痛、体瘦、乏力、汗出。舌红苔黄,脉细数。因患儿能够自行吸吮母乳,故此次给患儿母亲服药,患儿间接服以补母救子。

诊断(患儿母亲):(肾阴虚夹湿毒型)黄疸。

六味地黄汤合柴胡解毒汤加减:熟地黄25g,山萸肉15g,泽泻15g,生山药20g,茯苓15g,牡丹皮10g,杜仲20g,牛膝20g,柴胡10g,黄芩10g,茵陈30g,土茯苓30g,7剂。煎服方法:日1剂,文火水煎2次,共取汁300mL,每次150mL,日2次口服。

5月7日四诊:服上方1周后,病情好转,暂停药2周。现患儿黄染基本退去,皮肤有光泽,体质量2.5kg,较初诊时有明显增加;此时谷草转氨酶(AST)为51μmmol/L,已经基本正常。但患儿仍有贫血,且患儿母亲乳汁少。继续给患儿母亲服药,患儿间接服药。

辨证(患儿母亲):(气血两虚型)黄疸。

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人参10g,炒白术15g,茯苓50g,炙甘草10g,当归15g,陈皮10g,炙黄芪40g,白芍10g,土茯苓20g,柴胡10g,茵陈30g,中药14剂。煎服方法:同三诊。

随访:3个月后随访,患儿肝功能完全正常,皮肤有泽,黄染全部退去。10个月后随访,血红蛋白从81g/L升到为115g/L,体质量为8kg,肝功能全部正常,患儿完全恢复正常。

按 该病例具有以下特点:①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结果,新生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明确。②早产儿,极低体质量,经过西医系统治疗78天后,肝功能主要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仍升高达3倍以上;直接胆红素(DBIL)高于正常20倍以上,属于危重病例。出院建议根据病情择期肝移植,基本处于西医放弃治疗的阶段。③母子联合用药法。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证,给予患儿服中药8剂,服药期间,日渐好转;此后,患儿母亲先后服药21剂,患儿间接服药,反映患儿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TBIl、DBIl、ALT、AST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最终获得痊愈。④简便验廉的中医药传统特色治疗解决患儿的大病、重病,使患儿起死回生,恢复健康。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病率为1/2500活产婴儿,该病是我国目前儿童肝病的首要住院原因。近年来文献显示,早期手术及肝移植是主要治疗手段,得到治疗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当前研究热点在病因学及鉴别诊断方面,基因诊断是近年来的关注点。在治疗方面,西医具有局限性,即使是手术或肝移植能够缓解患儿胆汁淤积的状况,但治疗费用、创伤、后续治疗等仍存在诸多困难。

中医辨证治疗,《幼科指南》提出“渗湿而兼清热,须分轻重治之”的治疗原则,中医主要是从湿论治。普遍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是:湿热或湿毒阻滞,肝胆失于疏泄,导致浊毒阻塞并损伤胆道,而成胆道闭锁。因此,除湿退黄解毒,疏肝利胆,可有效改善胆道闭锁状况。有学者治疗本病的经验是用茵陈、金钱草、败酱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等清热;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利湿;瘀在肝者,采用柴胡、郁金、青皮等疏肝理气、行气解郁,同时配伍枳壳以促胆气通降。也有采用清肝利胆退黄汤治疗本病,药物包括生麦芽、泽兰、丹参、泽泻、茯苓各10g;茵陈蒿、金钱草、虎杖各15g,通草3g,黄柏、白术各6g,临床疗效很好。

赵继福拟定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经验方,药物分别是茵陈20g,栀子10g,天花粉10g,每天1剂,水煎2次后共取汁50mL,嘱患儿频饮。因本案例患儿体质量过轻,故减量服用至每剂茵陈10g,栀子5g,天花粉5g。治疗从清热除湿角度,选用治疗黄疸的茵陈、栀子,《神农本草经》记载:“茵陈,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栀子,苦,寒,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此二味药是治疗黄疸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蒿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以直接进行体内氧化反应的抑制,从而保护肝脏;同时茵陈蒿有利于胆汁的排泄,从而保护胆囊。栀子的多种成分、多个通路共同作用,发挥很好的抗炎作用,这种抗炎作用能够促进胆汁的排泄。

天花粉的选用很特殊。根据文献检索的结果,在药物选择上,除杨德明提到天花粉善治黄疸外,鲜有选择天花粉治疗黄疸者。天花粉,苦,微甘,性寒。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之功效。在《中药学》教材中未提及其治疗黄疸的作用。赵继福祖传经验显示,天花粉能够消除肝胆之蕴毒,配伍茵陈、栀子除湿利胆,从而达到治愈本病之目的。现代关于天花粉的研究主要是在治疗肿瘤方面,对于黄疸方面也没有涉及,有必要在天花粉的利胆退黄方面的作用开展研究,以发掘中药的更多作用。

该患儿曾在第27天和36天均出现脑出血的情况,考虑与胆道闭锁、胆红素升高有关。使用中药治疗后,患儿一般状态逐渐好转,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对改善预后有关键作用。后期,随着患儿母乳喂养量的增加,结合母亲的辨证治疗情况,给母亲服药,患儿间接服药,从补肾阴及气血双补的角度,兼顾除湿退黄,患儿体质明显增强,贫血状况得到改善,验证了母病及子,这样的治疗方式为小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熊丽辉 赵书彬 长春中医药大学  崔瑞艳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曙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