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风骨背后的真相,刺痛人心的黑暗现实

 思明居士 2023-06-07 发布于河北

今人看《世说新语》,多会仰慕魏晋风骨那份潇洒与自在,这些魏晋名士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偶像,希望能活成他那个样子。

实际上,这份“自在”的背后,是社会形态的一种变形,后人学不来,后世也不太可能再有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总之,这是一份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人群结构利益捆绑带来的特定意识形态。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田余庆先生在其撰写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明确指出,“王与马共天下”之政治局面并非时人夸张,而是确有其事,而这种“共天下”并不始于两晋,中国古已有之。

文章图片1

许倬云先生也曾说,自周天子时代开始,便是以“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一种方式治理天下,使得政统与宗族两种体系相叠合。

不过,“王与马共天下”指的已经不再是裂土分封关系,亦不是在权力分配和尊卑名分的君臣关系,这一段时期,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相互为用”的利益捆绑关系。

我自己在做“文人的自由”那期视频时曾说,魏晋时期的文人思想特别自由,不然不会出现“风流名士”的各种“放任不羁”的行为,而且还被广为传颂。

其实,文人越自由说明当时的政体越混乱,因为皇族之间都忙着争权夺利,好不容易夺了天下,自然想将一些有才能的人笼络于身边“为己用”。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竹林七贤”能够“怼天怼地怼空气”,天天饮酒逍遥,司马氏也对他们客客气气。

文章图片2

或许你会说嵇康不就被杀了吗?嵇康之死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并不像一些“专家”轻描淡写地说是因为司马氏不允许“特立独行”的人存在。

恰恰相反,司马氏本是以儒学著称,但为了与士族名士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他们是主动向玄学靠拢的。

田余庆先生说:“司马消灭政敌时,并不轻易以名教杀人。嵇康之死,还有一条钟会所谮的'欲助毋丘俭”的军事反叛罪。魏晋禅代之际,真正以身殉魏之士实际并不多见。”

司马氏刚刚取得天下,北有“五胡之乱”,他只能向当时的士族门阀借助稳定局势的力量。

但司马氏与士族在“共天下”的过程中,并不完全是稳定的。两者亦在不断博弈的过程中寻找平衡。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在于东晋一朝,江左之士得以其上国衣冠,风流之士得以名垂青史,亦是这段历史特殊的产物。

文章图片3

田老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全面的东晋历史,无论是喜欢进行历史研读的读者,还是想要深层理解魏晋现象的读者,相信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全新的启发。

本书曾获得国家图书奖,其学术价值相当之高,实属一部难得的历史佳作!#读书##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