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有困难,才衡量出谁是孬种,谁是英雄。

 韩知书 2023-06-10 发布于北京
系统之美

我觉得吧,这本《系统之美》在看完后,要是把其中的那些知识点,还能理解并应用上。有一种感觉,就是在有哥们因为创业的事,向你吐槽的时候,你就可以先挺起胸,微抬头,目光略向下,看着你那哥们,然后用这本书上的知识,反问他:“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是你企业系统的增强回路上的问题?还是属于调节回路上出了问题?”

怎么样?这样的语句有没有瞬间把自己的视野格局,有瞬间拉升的感觉?

其实,只是想通过这本闻名已久的《系统之美》来给自己补充一下视野上的缺陷。或许真的有一天,真能把这些所学所悟的知识在某些岗位上用上,也能做到那个“孤独”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地步。

就看这书里的那些专业的理论知识,还真是复杂,要不怎么能称之为“系统”呢?但这作者能把这些枯燥的知识写的还挺有意思,也是真本事。

今天了解到系统知识,全是来自各方的阻力源,也理解一个组织的系统在前行与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阻力。这些阻力包括政策方面的限制、公地悲剧、目标侵蚀、竞争升级、富者越富的竞争排斥、转嫁负担的困扰、规则回避以及目标错位等。尽管我们对这些阻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在我看来,唯有拓展自己的格局与视野,才能克服这些阻力,实现系统的持续成长与发展。这搁以前,要是遇见这类的事情,咱好像也只能是望天兴叹了,现如今,也不一定,也没准遇见个事,还是没辙,但不用望天了,或许了解了事态的本质,意识到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时,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它们,有想法的结果没准就会不一样。

增格局,扩视野,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发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当面临政策方面的限制时,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政策背后的动机与目的,政策吗,既不能顶,也不能躲,只有顺势而为,寻找到与政策相适应的策略,从而推动系统的发展。

此外,积极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也是克服阻力的重要策略。在竞争加剧与富者越富的竞争排斥状况下,可以在异业或同业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智慧,寻找到突破现有困境的办法。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为系统带来新的资源与机会,也可以激发创新与协同的力量,推动系统的发展。

另外,要克服转嫁负担与规则回避的困扰,我们需要培养自身的责任心与勇气。作为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系统的影响,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而不是将负担转嫁给他人,回避规则。

关于目标的侵蚀与目标错位,也是制约系统发展的另外两个阻力。在实现系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对目标的清晰认知,并且不断调整和优化行动与策略,以确保大家的努力与目标始终是保持一致滴。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灵活性与适应性,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计划。

这书,还得继续看,继续学,对于系统,太过复杂,明天继续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