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释微》——第二十六章

 新用户5477KoTe 2023-06-11 发布于浙江



《老子》

RECOMMEND

作者:老子

推荐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1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02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君子整天行路,不会离开装有辎重的车辆。虽然拥有华贵的宫殿,却能以超然的态度身居其间。为什么身为万乘大国的君主,还能以轻率躁动的态度去治理天下呢?

轻率就失去了根本,躁动就失去了主宰。

03
正文释微

这一章的重点是君主的性格品质对于治理天下的作用。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意思是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王弼注云:“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是以重必为轻根,静必为躁君也。”

老子从具体事例出发,告诉了我们轻重,静噪之间的主宰关系:重能够承载轻,但是轻却无法承载重,那么重就是轻的根本。静定能够克服躁动,但躁动却无法克服静定,如我们常说,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就是此意,因此静就是躁的主宰。

这里说的其实是一种相待个体中向下兼容的关系,就像电脑办公软件中,版本高的软件可以兼容版本低的文件,但是反过来却不行,这就是一种向下兼容。老子想要告诫君主,要用厚重去兼容轻率,以清静作为躁动的主导。作为一国之主,要沉得住气,切忌急功近利。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意思是因此君子整天行路,不会离开装有辎重的车辆。

“君子”王本作圣人,今据帛书甲本改。这里的“君子”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道德高尚之人,而是指国君之子或其他统治阶级的子嗣。如今很多人解读《老子》,经常犯的一个基本错误就是将其简单视为一种“逆袭之术”或教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老子》在古代被视为“帝王之术”,其并非专为普通人所著,而是面向侯王、君子等统治者或拥有一定社会话语权的人。

尽管《老子》歌颂柔弱,但并非为弱者所写,相反,其旨在教导强者在强大的时候应纳入一些弱的因素,防止过快的走向其对立面。其中的很多道理需要“转译”过后才能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若将书中针对侯王的治世之道直接套用在自身的行为处事上,恐怕会适得其反。

这里的“辎重”有两种解读方法,一种是说法是行军时所带的粮草、装备等,另一种说法是个人出行时装载生活用品的车具。不管采用哪种解读方法,所包含的意思大致都是相同的,这里的“辎重”指的就是君子的本根,君子不论行得多远,都要时时刻刻守住自己的本根。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意思是虽然拥有华贵的宫殿,却能以超然的态度身居其间。君子虽享有锦衣玉食,富有四海,也可以安然处之,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已经脱离了物质世界的欲望,超越了名利的追求,做到宠辱不惊。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意思是为什么身为万乘大国的君主,还能以轻率躁动的态度去治理天下呢?古人以“乘”作为军队的基本编制,指的是四匹马拉的兵车,车上有三个士兵,周围围绕数十步卒,千乘之国就已经是中等大小的诸侯国了,万乘之主就是大国的君主。

作为大国的君主,应当以重载轻,以静制躁。如果率性妄为,轻则导致国家逐渐衰微,重则天下覆亡。。蒋锡昌说:“言人君纵欲自轻,则失治身之根;急功好事,则失为君之道也。”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意思是轻率就失去了根本,躁动就失去了主宰。

最后,老子再次强调,轻率则失去根基,躁动则丧失主导。轻率和躁动都是对天下治理的戕害。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应当避免轻率和躁动的行为,以保持稳定的根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