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宪问第十四 ㉓-㉔ ㉓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㉔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虚空济 2023-06-12 发布于山东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子路问孔夫子如何侍奉君主呢?子曰:不要欺瞒,不要欺骗于他但是可以直言冒犯,直言相劝。我们这里来讲一下子路,曾经做过季氏家宰,家臣。在什么情况下告诉我们而犯之呢?他犯了错误,他有的做不对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欺瞒于他,即使是冒犯他也要直言相劝,这是一个 “忠”

我们上一讲讲到孔夫子听说陈成子弑齐简公孔夫子说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告也,这就是“忠”。当我自己做过大夫这个职责,我是要忠于自己的即使我明知道去告诉哀公,哀公可能也置之不理,去告诉三桓,甚至会冒犯,但是我也必须要直言相劝,这个就是 “忠”。

曾经季氏旅于泰山,孔夫子对冉求你可不可以去阻止他冉求说不能也。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孔夫子认为冉求是无,不够勇敢因为你担心他怪罪于你,所以你不敢直言相劝

这里子路问道如何侍奉君主孔夫子就说了你不能欺骗他,你要忠心,但是如果他有做不对的地方,你可以直言相劝,哪怕是冒犯也在所不惜,这就是 “忠”。所以我们可以看历史上的忠,是不是都是这样做的呢?明知道我说的话可能触怒颜,可是我依然要直言相谏,这就是“忠”。

这里我们再重点讲一个字 “欺” 。何为“欺”呢?我们把它分为种情况种情况他人犯了错误而不理这就叫欺,因为不忠。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的朋友,你明明知道他现在做的事情是错误的,可是你不理,这就是不忠于朋友比如说我们的孩子,你明明看到他在误入歧途,他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你不敢去阻拦,怕破坏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这就是对孩子的不忠那同样,事君也是如此,你对待自己的君主,你明知道他这样做是错的,而你不敢直言相劝,这就是对君主的不忠这是第 “欺” ,明知道对方有错而置之不理

那么第二 “欺”自己有错误,但是欺瞒别人,隐瞒了事实的真相,这个就是不诚,不诚实举个例子在工作当中我明明知道这件事情是我做错了,但是我不敢讲,我怕同事领导对我有非议比如说在一段感情当中我明明知道这是我做错了,可是我欺瞒,我不敢真诚诚实去面对,这个就会导致我们自己的心态不坦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个人保持诚实的状态,我有错我可以大胆说出来,我可以大胆承认自己去改进,这个时候你心里是坦荡的是坦然的否则就会长戚戚,你总是担心这件事情不会被领导知道吧这件事情不会被同事看出来吧我在感情当中做过的错事不会有一天被发现吧这个时候你内心怎么会坦荡呢?

所以其实我们做错了事情,看似是在欺瞒他人,实则会导致自己内心惶恐不安我每天内心是惶恐不安的,我们怎么能活出开心快乐呢?所以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错误的时候,不妨大胆承认我们敢于面对,敢于去修正自己的问题,坦然面对,其实那个事情反而会变得简单

那我们再讲第 “欺” :以无知当不能当能以无当有这个是不信,没有明明这个事情我不知道,我却说知道明明这个事情我不会做,我却说会做明明我不能说可以,我能的

举个例子领导问你说这个事情交给你做会做吗?会呀,我做过我有经验可是你并没有经验,这个时候就会导致你这件事情做并不好结果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再来后悔,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耽误了这件事情的进程

如果你自己真的不能你就可以直接讲,你说这件事情我不会做,但是我可以努力说破无毒当你这样讲你会发现别人反而会认同你,别人反而会愿意来帮助你当我们不会的时候,我们勇于向身边的同事朋友领导去请教,这个事情我想去做,可是我目前还不会,我可以认真努力去学习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的人,就是这件事情我会就是会不会就不会,但是我有勇气去承担去担当,我可以更好去学习

我们再讲第 “欺”:以无道告知他人,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是非道的,可是我们还告诉他人去做举个例子说在生活当中我们自己投资了一个项目,我们明明知道这个是骗人的,明明知道他不可能赚钱,但是我们为了自己的私利,我们告诉朋友,这个事情你干吧,没问题,你相信我,你去做就可以了,这就是以非道告知他人。

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抉择比如说在一段感情当中,我们明知道这样下去是没有结果的,可是你还告诉他人,你可以坚持下去,没有问题的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有一些私欲,还有一些放不下的事情,故而就会这样去做

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工作也是如此我们明明知道做下去的结果未必是好的,可是我们依然坚持告诉别人去做,其实这里面无非是有自己的私欲,有你自己还放不下和难以割舍的东西,故而我们就以非道告知他人为非道呢?就是你明知道这个是不对的,明知道这个是错误的,你还坚持劝说他人去做,这也是欺是一种无德没有的表现

我们讲了这 “欺”,第明知他人有错,置之不理,这个是不忠自己有错隐瞒真相,这个是不不能当能这个是不非道告知他人,这个是不德。所以我们从这背后可以看出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懂得什么是忠,什么是,什么是信,什么是德,我们就不会做有的事情,我们不会自欺欺人,我们也不愿意去欺瞒他人所以当我们懂得修身以后,这个 “欺” 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我们再讲这句话的第个字,“犯” ,犯就是冒犯,直言相劝,涉及到冒犯的问题。在《孝经》当中有一句话,来自于孔夫子和曾子的对话。曾子曾经问孔夫子,如何去劝谏他人,孔夫子就讲到了这个诤字,也就是这个犯字。因为有诤才会有冒犯。孔子曰:天子有诤臣不失天下。诸侯有诤臣,不失其国诤臣,不失其家。士有诤友,不失其身说一个天子国君,如果有诤臣直言相劝的人,你不会失去国家一个诸侯如果有臣,他敢于直言相劝,不失其如果一个大夫有诤他敢于直言劝谏,你不失其家士有诤友,一个有志之士,一个读书人,如果有敢于直言相劝的朋友不失其身,这个时候你不会失掉自己的德行,会失掉自己的行为

我们要懂得珍惜那些和我们相诤的人,敢于冒犯我们直言相的人,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些问题,看到了一些不足,所以他直言相劝,而这种恰恰是忠于朋友之友情的表现

如果我们的朋友不怕冒犯我们敢于直言指出我们做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是要珍惜这样的友人的,因为他可以当成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过失,看到自己的不足

做一个领导,如果员工敢于直言相,那是他心的表现,为何会相谏呢?他看到的是我们身上的问题,他看到的是企业的弊端当我们修正以后,会让我们企业走更久远我们这里要做两个角色的转换种角色我们是要做那个忠于自己心中道德,忠于友情,忠于感情,忠于事业的人,发现别人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要懂得直言相谏同时我们要转换角色能听得进去他人的谏言,这个时候才能让我们走更久远。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我们之前讲过君子和小人有很多的不同我们过很多的对比,这里是总结性的概括,君子是上的,小人是下我们讲君子喻义,小人喻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所以我们就明白上达下达什么意思呢?以德为基础,君子是通过德行往上要达到仁义,要达到德达到忠信,也就是内修的过程,就叫上达上达天理上达道义。而小人下达,追求的是外在的,比如说名利利、欲望,所以从这里开始有了一个分界线,一个是,一个下达

一个君子懂得上达,修自己的道义,我们懂得向内的时候,我们下达的那些财物名利是自然可以达到的,是不需要去求的而一个不懂得修身的人是不停追求外在的东西,而不懂得提升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一个人天生能看出来是小人还是君子吗?其实是不能的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学习环境,自己的生活环境,自己所接触的人形成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所以就导致一个人还是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来思考,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先接触自己的父母,那我们的父母有没有教导我们要向内求呢要懂得修身,懂得去求仁恐怕少之又少我们走上社会我们开始工作又能接触到多少人教给我们要懂得恐怕教给我们的都是你要努力工作,你要自己变得更优秀,你要赚更多的钱,你要生活得更好,这都是在下达

所以说在生活当中并没有那么多人懂得,去内修自己的道我们所接触的环境影响包括他人教导更多的都是向外求,也就都是下达的。直到我们接触了圣贤文化,接触了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这个时候出现了指导我们的人,你不要去求外在的东西,你要修正自身,你要改变自己内在的修养,你要向内明,你要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让自己变得更有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懂得了,君子是要

我们去读中国的历史也是一样的,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人,他都是在,我为什么会记住这个人呢?他可能学问比较好,道德修养比较好,比较忠义做过对当下的社会,当下的人民有益的事情,甚至做了很多到今天为止还值得我们传承的精神和思想,这都是上达的那部分人。所以说在生活当中如果我们能遇到指导我们修身向内明的人指导我们上达的人,我们要懂得珍惜,这样的人都是君子之风范

我们学习的圣贤文化,我们读中国历史从这些古之先贤身上,我们要学习的是君子的精神如果我们不停追求外在的名利财富就会让我们疲于奔波,就会让自己内在的德行越来越缺失,它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当我们不停追求外在,在下达之时就很难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当我们上达的时候不停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下达的东西是随之而来的

比如说一个人有道德修养,有智慧,你在帮助他人,无论你是自己创业和他人相处,还是你在一个地方工作,你有了这些内在的修养,外在的财富是随之来的,不需要求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君子上达他所有的关注点都在道德修养,都在自己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下达的人,是不停地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获得外在的财,所以说你的关注点不同,就是两个截然不同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