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这一点,“药中将军”有奇效

 liuguozheng81 2023-06-13 发布于广东

小编导读

大黄这味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其泻下力强,攻坚力量峻猛,故又称“药中之将军”。但其功效诸多,适应症范围广,不免会在学习、使用中增添一丝烦乱。陈建国教授擅化繁为简,巧记大黄应用技巧。接下来就请跟随小编,向陈教授学习他的巧妙思维。

图片
01
经典解析


大黄——药用部位:根;质地:重。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伤寒杂病论》:应用大黄的代表方下瘀血汤、大承气汤。

图片

升降(阴阳盛衰):降(阳盛)“大黄,味苦,寒”,苦寒属于“降类”,用于治疗“阳盛”的实热证、瘀血证、食积证、水饮证、气滞证。大黄的味道非常浓烈,口尝味苦而闻之芳香,且质地坚硬,这些均提示大黄气味俱厚,动气的能量很强。观察大黄植株的叶子宽大,吸收了足够的动气的能量,而其苦寒的性味决定其作用的方向为降气。

大黄的药用部位是根部,且质重,兼以苦寒敛降的治疗方向,所以作用的部位非常广泛,涉及上焦、中焦和下焦。

向下、向内敛降荡涤邪气是大黄的功效。

由于大黄攻下的力量很强,所以被后世名为“将军”,其擅长攻坚克难之性可见一斑。大黄经合理配伍后可以针对多种病机进行治疗。

图片

病机(病性病位):大黄擅长攻下,配伍治血的相关药物后,可以“下瘀血”,治疗下焦血瘀证的“血闭”。由于多种邪气凝聚导致的“癥瘕积聚”,可以用大黄攻下荡涤之。利用大黄的敛降攻下之力,可以促进食物在胃肠道的下行,从而“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轻用大黄自然就可以“调中化食”,从而“安和五脏”。

从《神农本草经》的记录看,大黄擅长治疗瘀血证、食积证,而合理配伍后,对于水饮证、实热证、气滞证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都是应用大黄敛降攻下的功效来发挥治疗作用。

由于大黄的治症和适用病机较多,这里需要强调,一定是属于实证并且适合用攻下的方法来治疗时,才有应用大黄的机会。

图片

02
相关经方


01
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方由大黄、桃仁、䗪虫三味药组成。全方属于苦寒降法,用于治疗“阳盛”的瘀血证。

下瘀血汤的病机是下焦血瘀证,仲景谓其“腹中有干血着脐下”,正邪交争,正气难以祛除瘀血,并出现“腹痛”或“经水不利”的症状,这时用下瘀血汤攻下瘀血,则邪去正安而症已。下瘀血汤方中䗪虫咸寒擅长下血,桃仁苦平亦为擅治瘀血的下法药物,大黄苦寒荡涤攻下,三药合用可以将下焦的瘀血攻下。

此方今日应用的机会很多,把握其脉证以右手尺部太过脉为特征。

02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四味药组成。方中大黄、枳实、芒硝均为苦寒,厚朴苦温,全方属于苦寒降法,病机属于“阳盛”的实热证、食积证。

大承气汤是攻下力量很强的一张经方,可用于攻下“燥屎”,从而治疗食积证,从而治疗“腹胀满”等;也可用于对实热证的攻下,从而治疗“脉滑”“发热,汗多”等症。

大承气汤是仲景书中被反复强调应用的一张方,临床治症也很多,临床通过方证与脉证合参,可以把握病机应用。大承气汤的脉证以右手关部或尺部出现太过脉为特征。仲景书中提示,大承气汤的脉证会出现脉“虚”或脉“弱”,临床以右手关尺沉取至骨方可触及脉动为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