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勇等公布ISCAP研究亚组分析:急性心梗多支病变一次性干预安全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目前指南推荐在直接PCI时仅处理罪犯血管,但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非ST段抬高且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是进行一次性完全血运重建,还是分次介入治疗?

由霍勇、葛均波、韩雅玲、陈纪言等领衔的ISCAP研究,其最新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这类患者,与单支血管干预相比,一次性多支血管介入治疗并不显著增加围术期心肌梗死风险。

既往研究显示,支架长度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的预测因子。因此,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分次介入治疗可能减少围PCI期心肌损伤的风险和程度。

在这项亚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相比接受多支血管干预组,虽然单支血管干预组围PCI期心梗发生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18.01% vs 23.58%,P=0.056)。即使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支架总长度等因素,多支血管干预围PCI期心梗风险未增加。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多支血管干预者较少采用直接支架植入策略(5.68% vs 12.41%,P=0.002)且有更多的患者接受后扩张治疗(73.3% vs 66.59%,P=0.044)。

这项分析中共纳入ISCAP研究中774例多支血管病变(≥2支血管存在50%狭窄的病变)患者,其中422例患者接受单支血管干预,352例接受了多支血管介入治疗。其中,多支血管介入组患者既往PCI者较少,平均支架个数[(2.82±1.05)vs (1.62±0.8),P<0.0001]及总支架长度[(69.88±31.19)vs (41.61±23.92),P<0.0001]均显著增加。

主要终点为围术期心梗发生率(术后心肌标志物>5倍正常上限;当基线心肌标志物升高时,术后心肌标志物>5倍基线水平)。

ISCAP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较强化阿托伐他汀预处理(术前80 mg/d×2天)与常规他汀治疗对接受PCI治疗的非ST段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研究。

来源:CSC&OCC201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