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清阳下陷 ” 如何治?

 su4380 2023-06-14 发布于广东

人体的水谷精微之气叫做清阳,水谷代谢的糟粕则叫浊阴。阳以上升为顺,浊阴以下降为良,两者并行不悖,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清阳上升,是靠脾气的上行;浊阴下降,则赖胃气的下行。所以,脾胃的生理功能,与它们的升降枢机有关。

脾胃升降的理论,虽然出自《内经》,但其发汤光大,应归功于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他写成了《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书。李氏认为“胃为水谷之海,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阳为天者也;升己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他明确指出了脾胃的生理,是与升降运动分不开的。

清阳与浊阴既是对立的,然而又是统一的,它们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例如:人体的水谷精微,化为清阳而上升,必然是水谷的糟粕形成浊阴而下降。

为此,清阳出于上窍,浊阴走于下窍;清阳实于四肢,浊阴归于六腑。可见谷味虽一,变化为二,清升浊降,乃人体生理之常。倘若由于饮食劳倦,或七情所伤,则使脾胃气衰,升降失常,清阳不升反下流,浊阴不降反上干,则可引发“阴火”和“湿浊”的病变。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若发生阴火的,东垣称之为“阴火上乘土位”,可见到胸中热、心烦、口渴、身热、气衰等症;若发生湿独内干的,则出现头重,骨节痠楚,大便濡薄,小便不利,女子带下淋漓等症。

总的说来,内伤清阳下陷之病,除食少、气衰、疲倦等症以外,还要见到热与湿的反映。有热象的,则用“保元甘温除大热”的方法,即用补中益气汤以补之。

若是清浊相干而又挟湿的,则见二便不调,飨泻脓血,身体重倦等症。也有的上午则面青白而恶寒,午后则面赤而发热,以及胸膈不快、耳鸣等症。东垣对此,则用调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也有清阳下陷,而形成湿多热少之变,则见倦怠少食,身重而痛,口苦舌干,大便不调,小便短数,洒洒恶寒、悽悽不乐等症。东垣对此,则用升阳益胃汤治疗。

若与上证相反,清阳下陷以后,导致湿少热多的病变,其证无大便不调及小便数短的湿邪之象,而烦渴、身热等热象反为突出,李东垣则用补脾胃泻阴火汤治疗。

上述的李东垣治疗内伤清阳不升的四大方证,属于脾胃学说的核心问题,它反映了内伤病的一般规律。下面为使理论结合实践,兹将个人有关治例分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临床案例赏析

  一、习惯性流产

酒某,女,32岁,徐水县人。每孕至三个月左右,即自行流产,已三次矣。虽千方百计治疗,然皆无效可言。今怀孕不到三月,又见腰痠腹坠,继而见红,而白带尤多,白认是流产之兆,遂请余诊视。

切其脉滑而无力,视其舌则苔白质淡,问其饮食,则称甚少,且四肢疲倦,懒于行动,自恐胎已无法可保。余曰:证属脾虚湿盛,而清阳不升。中气不足,则胎元不固;湿渗于下,则带下淋漓。治疗必须补脾升阳,去湿固本,则胎气自安。处方:

白术3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炙甘草9克,当归9克,杜仲9克,续断9克,柴胡3克,升麻3克。

服三剂而白带减少,腰腹下坠明显减轻。转方又加阿胶珠10克、艾炭10克,又服三剂,则血止胎安。又服数剂,终于按时分娩。

  二、脾虚气不摄精

  刘某,男,56岁,北京人。素有心脏疾患,经常出现心悸、气短等证。最近因制作家具,操芳过度,因而大便溏泻,每日行三、四次,饮食减少,身体疲惫不堪。并自觉两腿之阴股,时有麻簌簌之感,麻甚则精关不固,自行走泄,不能自止。每滑精之后,则头晕腿软,无力支持,不能工作。

  切其脉软,按之无力。视其舌胖嫩而滑。此证为脾气虚衰,清阳不升而反下陷,则大便溏泻而体疲无力;中气虚衰,则不能摄精于下,心肾阴阳不得上下相交,所以,阴股发麻而精关不固。古人云:“无梦而遗心肾弱,有梦而遗火之强”,此乃脾虚气弱所致,与相火逼精走泄者,自不能同日而语。治当补脾升阳,摄固真元。处方:

生黄芪30克,人参9克,升麻3克,柴胡3克,山萸肉10克,桔梗3克,知母3克。

此方服三剂,而气力有增;又服三剂,而阴股发麻与滑精不发;又服三剂,则心悸气短等证随之而减。

此方为盐山张锡纯先生所拟的升陷汤,治大气下陷,每投辄效,余师其法,用之果验,此方可传。

  三、清阳下陷,腹泻脱肛

郎某,男,56岁,山西人。患病为大便泄泻,每日行三、四次,此后续发脱肛,饮食减少,体疲无力,屡治少效,时余带78届学生在山西实习,故慕名来诊,道其所苦。

切其脉缓软无力,面色黄而舌质淡。一派脾虚之象,昭然若揭。夫清阳失序,不升则陷,轻则发为溏泻,重则而为脱肛,亦势所必然矣。处方:

黄芪12克,人参9克,白术9克,炙草9克,土炒当归6克,柴胡3克,升麻3克,千岁头(荷叶包、煅透)1个,红枣3枚,生姜3片。

此方服六剂,而脱肛与腹泻不发,又将方中人参改为党参12克,再服六剂,其病痊愈。

  四、清阳下陷,带下淋漓

魏某,女,30岁,正定县人。小产之后,继而带下淋漓,色白而稀,多时则小腹下坠。曾至妇科诊治,因带多拭之不净,医生无法判断原因。

切其脉弦缓无力,面黄舌淡苔白。余辨为脾气虚衰,清阳下陷,湿邪不运,注入任冲,化而为带之证。处方:

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30克,炙草6克,升麻3克,柴胡3克,防风3克,羌活3克,独活3克,黄连3克,半夏8克,陈皮6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6克。

此方服至六剂,带下减至三分之二,体力有所恢复,又服六剂,其病全廖愈。

按:妇女脾虚湿盛之带下,用上方(即升阳益胃汤)比傅氏的完带汤见效为捷。若带下而又兼腹痛的,则可考虑当归芍药散的治法。

  五、清阳下陷,湿凝会阴

郝某,男,38岁,徐水县人。患病数载,其证颇奇,自诉在前后阴之交(即会阴部位)有痠胀之感,如有物嵌顿其中,久立则更甚。伴有小腹下坠,而似欲大便,既登厕所又无便可解。周身疲倦,饮食乏味。

其脉软大,按之无力,舌苔则白而略腻。余语之曰:君之疾为脾气虚而清阳下陷。湿邪从之,下结于会阴,升不能升,降不能降,所以重着难拔。治当补脾运湿,升阳举陷,方可有济。处方:

苍白术各9克,党参12克,黄芪12克,黄柏3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泽泻6克,茯苓6克,升麻3克,柴胡3克。

以此方为准,加减化裁,共服三十余剂,其病渐愈。

六、清阳下陷,阴火发动

李某,女,34岁,旅大金县人。病有数月之久、心烦口干,周身发烧,如同火灼,家中之墙,砌以方石,每以后背贴之,方觉清爽。月经较准,惟每来必多。下肢浮肿,心烦气短,动作乏力,饮食不佳。

切其脉大而无力,舌淡而苔白。问其二便,则小便微黄,大便有时溏泻。视其所服之方,多为滋阴凉血之品,非但无效,反增夯闷而胃呆不食。余辨为内伤脾虚,清阳下陷,阴火乘于心胸之证。东垣曰:“心火者阴火也。”指出心包之火来于下焦的阴火。这是清阳不升,谷气下流于肾之过。治当升阳益脾,甘温除热,以升为降,以补为泻,方能收效。处方:

人参6克,炙甘草6克,生甘草6克,升麻3克,柴胡3克,葛根3克,黄芪9克,当归6克,陈皮3克,大枣3枚,生姜3片。

此方服至三剂,心烦、口干等证均解,发烧亦有改善。上方又加知母3克,黄柏3克,又服六剂而发热不见。改用参苓白术散120克,炼蜜为丸以资巩固,从此茯愈。

以上文章抛砖引玉,仅供专业人士临床参考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