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幅内蒙古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白桦树2008 2023-06-18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一一解读郝云先生的一幅楹联

/吴潇

近日,看到著名书法家郝云先生的一幅自撰自书的楹联,内容是:武灵王胡服骑射开疆拓土建云中筑长城终成霸业/魏先主领驾豪杰南征北战平五胡都盛乐入主中原。郝云先生自述,这是"有感于内蒙古历史"而撰写的。

笔者通过认真研读这帧楹联的内容,并参阅了部分资料,试图解读。

图片

先看上联,"武灵王胡服骑射开疆拓土建云中筑长城终成霸业“。写战国时赵武灵王的,具体说是写赵武灵王功绩的,一是胡服骑射,二是开疆拓土,三是修筑长城,最后使赵国强大起来。

那么这与内蒙古历史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知道,赵武灵王赵雍,是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代君王。公元前325年继位时还未成年,稍长主政后即表现出非凡的个性和能力。首先,他客观而冷静地分析了赵国的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北有匈奴、林胡、娄繁、东胡等游牧民族不时南犯骚扰;周边有强秦诸国虎视耽耽。从国内情况看,疆域虽跨今河北南部、山西中部和陕西东部一带,但国中还被中山国分割成南北两块,在战国诸雄中,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比较落后。然而一些权贵重臣面对赵国贫且弱的形势却缺少忧患意识,不思进取。其次是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后,采取果断的强国措施,一是把中原各国历来釆用的笨重的兵车作战方式和北方游牧民族采用的轻骑速射、金戈铁马、灵活机动、进退自如的骑兵作战方式进行对比,说服权贵重臣向异族学习,同意进行胡服骑射改革,走一条创新之路。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改革,也不仅仅是服饰改革,而且是一场观念改革,为了顺利推进,公元前307年"王遂胡服",并亲自组建和训练了骑兵部队。其后,赵武灵王掠地中山,至宁葭;又西掠胡地,至榆中;进而夺取北至燕、代,西至包括阴山地区的云中、九原等地,国土扩大了近三倍,军事力量不断增强,资源圹大,国力由弱变强,使赵国成为战国中期七雄之一。

呼市东南郊的八拜村东,上世纪60年代尚有一大规模的建筑物的废址,据专家考证这是2300多年前原阳古城遗址,而原阳古城就是赵武灵王组建骑兵、操练兵马的基地之一。今呼市西南几十公里处的托县古城乡,就是赵武灵王西进掠地后建成的云中郡。秦统一中国后设36郡,云中郡即其中一郡,是内蒙古地区出现的第一座封建城市。在呼市北部阴山山脉,赵武灵王修筑了重要的防卫工程赵长城。赵长城东起宣化,经尚义、兴和、归绥(今呼市)、包头迤逦西去,过乌拉山、狼山,一直推进到河套地区(证实了赵国在2300多年前已经占领了九原甚至河套地区),史家称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此段史实在笔者《青城漫忆》一书中曾有专章介绍过。

“开疆拓土建云中筑长城终成霸业”是胡服骑射改革的直接成果,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一次极为重要的也是影响后世相当深远的大变革,同时也是我们内蒙古历史上的重要的史实。梁启超评价赵武灵王是“黄帝之后第一人”,可见其功绩甚伟。王国维说“中国变革莫聚于殷周之际......第一次接受了异质人群及其生活模式”。实际上说的就是这段中原民族和草原民族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史。

图片

再看下联,"魏先主领驾豪杰南征北战平五胡都盛乐入主中原"。上联写赵武灵王的丰功伟绩,线条较为单一,时间跨度也不太大,容易理解。下联写魏先主的功绩,人物较多,时间跨度大,涉及事件多,常人难以领会。著名作家、我过去的同事刘妙先生,钻研鲜卑民族史包括魏史二、三十年,出专著数本,是自治区内研究民族关系的著名专家。我曾拜读过他的部分作品,这对我解读下联有一定帮助。

魏先主,我理解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拓跋鲜卑的数代领袖。这里的魏,实际上指的是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拓跋鲜卑是鲜卑的一支,也被称为北部鲜卑,最早居住在我国东北部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统出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生。”东汉初年,拓跋鲜卑第一次南迁至大泽,即今呼伦池达赉湖。不久又进行第二次南迁,到达河套北、固阳阴山一带。被尊为始元神主皇帝的拓拔力微率众开始第三次迁徏,从塞北迁居河西;后又从河套北部迁至汉定襄郡之盛乐(即今呼市和林县之盛乐一带)。是年四月在盛乐举行祭天大典,拓跋部正式取得部落联盟领导权,拓跋力微巩固了世袭大酋长地位。公元313年以盛乐为北都,修故平城(今大同一带)为南都。

至拓跋什翼键任首领时,习中原典章制度,公元340年定都云中盛乐宫。翌年在东修建盛乐新城,开始农业生产。公元386年,首领拓跋珪在呼市东南锡拉木林河(牛川)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后改称魏王,公元398年正式定国号魏,迁都平城即今大同。公元423年,拓跋珪孙拓跋焘继位,改革吏制,不断增强军力,对外四出征战。凭借強大的兵力,在北起辽西,西至疆东,南至秦淮,北抵蒙古草原,在整个中国北部对匈奴、羯、氏、羌等民族和鲜卑其它族群及中原住民进行征讨杀伐,占领了大片疆土,统一了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对内则实行农耕定居,进一步向封建化过渡。他招揽人才吸收汉族人士,学习汉文化制定朝廷典章;散诸部落分土定居,同为编民;计口受田劝课农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至魏孝文帝时,在祖母冯太后支持和协助下,大力推进改革,促进政权进一步汉化和封建化。一是颁均田令、三长制、租调制,二是迁都洛阳,三是说汉话、著汉服、与汉族通婚,四是改鲜卑复姓为汉姓。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全面推进汉化、封建化。并自西向东设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加大防守力度。

图片

西晋经"八王之乱"后,国力衰败,进入动荡期。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 ,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北方游牧民族,史称"五胡"。拓跋鲜卑在逐步掘起、南迁、壮大、建魏的过程中,不仅与西晋作战,还对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凉等部落和政权厮杀血拼,也对鲜卑其它部落征战讨伐。这就是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但窃以为楹联中“平五胡”的提法似值得进一步斟酌,因拓跋氏本身也是"五胡"之一。

这段史实大部分是在内蒙古和冀、晋、陕、豫等地发生的。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混乱时代。也是北魏拓跋氏统一黄河流域、统一北方的时代,史称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的民族大融合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图片

郝云先生近照 ↑        

郝云先生是我区著名的作家和书法家。他自幼聪颖又得家传,热爱中华文化,60年来坚持研习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既继承古法,又不拘泥古法;既专习欧柳颜赵作品,又深得两王真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书法作品不仅屡见于自治区级报章杂志,还多次在国内和国外书法作品大赛中获奖。郝云先生虽已年过古稀,仍坚持每日读帖、临帖、习字,钻研书法艺。

图片

郝云先生作品赏析↑

从前文提到的这幅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郝云先生深厚的文学、历史学功底,而且能欣赏他的书法艺术。从每个字来看,点滴如桃,撇捺如刀,横如栋梁,竖如厅柱,敦实庄重,力透纸背。无一笔没有出处,每一处均可作为“永字八法”的楷模。从整体布局看,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章法严谨,大气磅礴。楹联内容和书法艺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形成完美的结合。  

站在悬挂在工作室的作品前,欣赏着美好的书法艺术,思考着深刻的楹联内容,即便不懂书法,观之也是一次书法艺术欣赏和对内蒙古历史的回顾。故不揣冒昧,对楹联内容进行初浅解读,并就教于行家。

========全文完========
作者简介:吴潇,男,汉族。1946年生于呼和浩特旧城区,大学学历,曾从事教育、党务、新闻等工作。热爱写作,曾有短篇小说、散文,发表于报章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