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夫,何许人也 ?科班出身的野生中医小草一棵,沉浸于中医舌脉研究,企盼贯通中西医诊断之学。门诊之余,喜欢研读经方、古方,又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为乐事。以将中医向前推进几毫米为毕生之愿力。“而已中医”这个公众号,真实记录着我临证的心得体悟,欢迎关注并转发。”
某天门诊,一中年女性来诊,诊其脉郁而躁胀,明显是胁腹胀满,指向于“气郁而腹胀”,通俗的形容是“气鼓鼓的青蛙”一样。 我笑问她:“这几天遇到什么事儿啊,让您憋屈气成了这个样子?”她惊讶的说:“您怎么知道我憋屈啊!!”说着说着,就见她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她继续说:“我闺女啊,这几天来月经,每次来月经就和疯了一样,有时候还发烧,折腾的我啊,一言难尽!!” 我一听这个情况,必须得先治她闺女的病,我才能治好她的病啊,这位同志的病根儿在闺女身上,治病求本嘛。
于是,我对她说:“这我得先治您闺女的病,不然我也治不好您的病啊。”她笑了,问我有什么办法吗?麻烦的是她闺女很烦躁,本人无论如何估计也不会来就诊的。 这可麻烦了,本人不能来,这可咋办?不过听她简单的描述,我心里已经有了个方子给她闺女服用了,什么方呢?《伤寒论》的小柴胡汤。于是,我让她回去给闺女吃几天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过了两周,她又来复诊,高兴的告诉我:“上次您让我回去给闺女喝小柴胡颗粒,效果特别好,吃上一天就不闹腾了,真好,我也踏实多了。”你看,这给她闺女开的小柴胡颗粒,也是她处方之外的一味药啊,有点“意飘诗外”的境界吧。
不学中医的人,可能都知道小柴胡,就会问了:“小柴胡,这不是退烧的吗?”你看,大部分人对小柴胡的思维都停留在治疗“寒热往来”如疟状的退烧之剂。
如果单纯的把小柴胡汤当做一个治疗表证的退烧药,那思维就太狭隘了,只能说是“读书少”之过。我们看看《伤寒论》里还有一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 这条文啊,通俗的理解是“女子经期合并感冒”,实际上呢?有些发热或者寒热往来的症状,未必就是“感冒”,这么理解还是太狭隘了。 《伤寒论》“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我理解的呢?这个条文是反向的,这条说的是妇科感染引发的类似感冒的寒热往来,而不是“女子经期合并感冒”。如下: 妇人中风(既往子宫或盆腔已有感染)→热(感染)入血室(妇科系统)→寒热往来(类似感冒症状)→血结(感染严重)→躁扰如狂
条文开始的四个字“妇人中风”,为什么单独说“妇人”呢?因为是男性所没有的,那就是“妇科系统”,所以“妇人中风”四个字,并非说的是外感的“太阳中风”的感冒症状,而是妇人独有的感染症状,也就是长期反复盘踞于妇科系统的炎症。每次到了经期就准时发作,产生了类似感冒发烧且烦躁不安的症状。 一、未婚没有性生活的女生,可能是源于某次月经期个人卫生没有在意,还有可能在经期忽然受到某种严重的惊吓。 二、已婚有性生活的女性,在上述原因之外,还可能因为经常在月经未净时,过早发生了性关系,继发了妇科的炎症。 如果这个症状不严重,单纯的小柴胡汤就可以解决了,如果感染症状严重,小柴胡汤有些力不从心了,那怎么办?根据舌脉的寒热虚实程度,临床可以进一步的加减。 主要的加减方法,如《伤寒百证歌》:妇人热入血凝结,柴胡加入地黄汤,即成了小柴胡加地黄汤;如果加地黄凉血还不能解决问题,热像躁扰仍然严重,那怎么办?再加生石膏,即成为“小柴胡加地黄生石膏汤”;如偏于血瘀方向,可加桃仁、丹皮等,皆是古人都曾使用过的变法,随证加减可也。 因其下焦湿热重,我分析为“热入血室”且下焦湿热重,推荐的是“小柴胡汤加四妙散”的合方,有人取名为“柴妙散”,实际上这并不能单独取一个方名,只是一个加减法而已。 变化之妙在于机,还是仲景那一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万万不可拘泥于“柴妙”而不知变通啊。
正所谓:妇人来诊气郁鼓,原是女儿血室狂;小柴胡汤远程治,服药几贴效非常;读书当于无字处,不求甚解亦荒唐;自是仲景垂妙法,小子不敢贪功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