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0七)第十篇·五脏生成

 火帝养生_WSH 2023-06-19 发布于云南

【原文】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原文解释】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运行的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逾穴数目。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人睡觉的时候吹到风,风邪停留在皮肤表面的的时候,造成血的循环不是很好,这个时候,就成为痹证,有麻木的现象。

“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如果风邪进入到脉络,血凝滞在血脉里面的时候,就会出现脉痹,气血痹阻不通所致,可能会出现肢体疼痛等不良症状。如果“凝于足者为厥”,所谓厥就是手脚冰冷。

“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痹、泣、厥,这三个都是血、形受到风的影响,这就是统称为“痹厥”。

我们中医,在用针灸的时候,用合谷跟太冲来开四关,太冲就是在肝经上面,是血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选太冲来做这个事情。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我们人体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个少十二俞,就是我们十二个俞穴。

我们有、肝、胆、脾、胃、三焦、心包、肾、膀胱、肺、大肠、心、小肠,这一共十二个。人体全身的穴道加起来366个,都是我们卫气会停留的地方,也就是阳气会停留的地方,也是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热这种外感的风邪、热邪它也会停留所在的地方。

在临床上,病人会抱怨说哪个穴道痛,或者怎么样,实际上就是在表面,这个时候,我们用针灸就可以帮他治好,看他在哪个位置上。就我们怎么样取这个穴道,穴道就是这样来的。针对治症一些病因、病史,我们统统得看《黄帝内经》才行,都在黄帝内经里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