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觉察》:聚焦领导力提升,而非领导力理论

 快乐英平 2023-06-20 发布于江苏

丛龙峰 管理学博士

2022年3月底于南开园

《自我觉察》一书终于要出版了,实现了我和伟俊多年来的心愿。我俩在2015年春天就打算合作一本书,如今,它终于可以在2022年春天,交付到读者们的手里了。

图片

目前,本书已在京东、当当等平台有预售,可搜索“自我觉察+领导力”

本书的特点

每本书都要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完成它的使命,否则,就没有必要出版出来了。

《自我觉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探讨的核心问题不是领导力,而是领导力提升。

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领导力≠领导力提升

你一定读过这样的领导力书籍或文章,它在开篇部分就对领导者提出了八条、十条的要求,诸如:乐观、勇敢、谦逊、真诚、追求极致……再辅以故事与例证,读起来真叫人激动,想一想也感动,但问题是,回头就一动不动了。

要多乐观才叫乐观?我自己够乐观吗?谦逊就一定能保证成功吗?那乔布斯是一个谦逊的人吗?如果不是的话,他难道就不成功吗?我作为领导者到底该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号都会随即出现。

领导力领域经常能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到处都贴满了减肥药方,但满大街都是胖子。

我和伟俊实在不想这么干了。

面对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我们应尽量给出简洁、普适和相对准确的应用指南。否则,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此多的噪音,只会让领导者日益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变得更加涣散。

我和伟俊坚持认为,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脾气和秉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领导手段、领导风格,是他们自己的事。但几乎每位领导者都会有一种生命体验,那便是,几乎每一次的领导力提升都来自于一次自我觉察。

它可能来自于一次失败后的反思,来自于一次刻骨铭心的对话,来自于听课读书时的顿悟……然后一拍大腿——唉!这件事我不应该这样做,应该那么做才对!我应该成为那样的人,以前的我是不对的!

啪!就在那一瞬间,人生从此不同。

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和伟俊反复提到的便是:人因触动而改变,不因知道而改变。

成年人的改变太难了,他非要经历一番看到(See)→感受到(Feel)→改变(Change)的过程不可。而不是从“知道”到“做到”。

他必须要经历触动,经历自我觉察,然后才有足够的精神动力,下决心非要做出改变不可。否则,读了再多的书和文章都没用,他不会做出改变的。

那么,需要自我觉察的事多了去了,领导者到底要在哪些方面做到自我觉察?

我和伟俊认为,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回到“领导”一词的定义,回到领导者的责任,回到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需求,即一个组织中为什么非要有人来做领导者?组织成员们需要领导者做些什么?有哪些事是必须由领导者来做,是非你不可的?

我们认为,只有三件事是非领导者而不可的:①指明方向;②影响众人;③以身作则。

领导力最关键的就是做好这三件事。少一条也不行,多一条也没有了。哪怕一个团队再小,其负责人都必须要做好这三点,而哪怕一个企业再大,它的最高领导者如果做不好这三点,领导力也是一定要出问题的。

图片
因此,在《自我觉察》一书中,我们反复追问的便是——

作为领导者的你——
指明方向了吗?
影响众人了吗?
以身作则了吗?

以上三点,打个分的话,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小节一下,本书的定位和特点如此:它关心的是领导力提升,而非领导力理论,而要想实现领导力提升,就非要经历一番自我觉察不可

我和伟俊希望在“自我觉察”这个点上,把道理讲明白,把话说透,把话说到你心里。

本书的不足

既然我们想费心费力的出一本书,前提当然是认为它值得出版。但从一开始,我和伟俊就要面临它的不足之处,首要的便是:这是一本属于两个人的作品,而非独著,但我和伟俊的差别又是如此的明显。

伟俊比我年长,是我父母一辈的人了。

我俩最初认识的时候,我刚卸任一本国家级核心期刊的执行主编,开始担任和君商学的首席管理学家。因此在伟俊眼中,我是一个典型的青年管理学者,而他那时已是业界知名的领导力教练了。

作为企业家及其高管团队的领导力教练,伟俊当时服务过的客户就包括:万科、TCL、美的、联想……名单可谓豪华。他常被称为“总裁教练第一人”。

以至于,当有一名前同事得知伟俊邀我到他家中做客、促膝长谈后,竟然打电话跟我说:“龙峰,你可要把握住这次机会,你知道伟俊老师的时间有多贵吗?”

不过,我和伟俊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暴露”出来了。伟俊老师坚持认为,领导是一门艺术,很难总结出其间的规律。而我则执意想找到其中的科学成分。

这种不同在七年后也依然存在,并且再明白不过的体现在《自我觉察》一书中——

第一章、第二章是我写的,偏体系;

第三、四、五章是伟俊的文字,偏感悟;

我写了序言;而伟俊写了跋。

我相信,读者一定会读到两种风格的对撞——

一个人是学者底色;
一个人是教练人生;

一个人喜欢总结,讲道理;
一个人擅于谈心,讲故事;

一个人有的是年轻人的锐气;
一个人更多的是经历世事沧桑后的通达;
……

我和伟俊希望尽量在本书中实现一种平衡,为此也做了不少努力,但直到出版之时,我们也不确信,自己究竟做得怎样?

不过,这些年走下来,我个人倒是认为,我和伟俊的不同之处在不断减少。

一方面,我越来越能够理解伟俊,尤其是我也开始给一些创业型公司担任领导力教练之后,就越发体会到,领导力的道理是简单的,但想把道理在自己身上活出来,却非常难

事关领导力的许多道理,都是“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另一方面,我觉得伟俊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年轻,他开始更多的跟80后、90后的创业者打交道,而我也常常体会不到伟俊的年龄及其所给我带来的那种“距离感”。

伟俊是我想活成的那种人

我后来才知道,伟俊现在做许多事是完全不为名利的,但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他比谁都勤奋;而且几乎每件事,只要他答应下来了,总是做得那么尽心竭力;他现在还保持着到处听课的习惯,总认为自己还有不足;他可以让那么多的企业家成为他的挚友,当他们有困扰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给伟俊打一个电话,而伟俊在你的心中,总是如此亲切……

以我接受过的教育,是肯定要称呼他一声“伟俊老师”的。不过,伟俊总是一再的提醒我称呼他“伟俊”,而且,还会经常打趣我:“龙峰,你喊我'老师’,你是觉得我很'老’吗?”

为了这件事,他提醒了我至少5年。

不过在我的心里,我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在领导力这条路上,伟俊绝对是我的领路人,他是我的老师,而我是他的学生——尽管他一再否认这一点——但在我的心中,对“伟俊老师”存有太多的感谢。

《自我觉察》一书,一度让我为难,并感到受之有愧的一件事是:伟俊坚持把第一作者的位置让给了我,因为他认为,是我给整本书搭建了一个架构,以力图实现一种统一性。而我也非常清楚的知道,我这辈子在领导力领域的本事,最初都来自于伟俊老师的悉心指点。

本书的有趣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跟伟俊说:“我们做的其实是一个三丁馅的包子”。这既是它的不足,也是它的有趣之处。

第一种馅是第一章,主要写的是领导力的定义、领导者要做好的三件事,以及领导力提升该从何处着手?是整本书的总括。

第二种馅是第二章,跟第一章的风格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是我希望采用漫谈的方式,对现有领导力理论,及其在现实场景下的应用,尽可能的来一次一网打尽,以使这本有关领导力的书籍,在内容层面变得更加完整。

第三种馅是第三、四、五章。除了每一章的导语是我写的,正文部分皆出自伟俊。

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可以称为“教练笔记”,它真实还原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领导力教练与企业家之间的互动,教练是如何工作的?企业家又是如何建立起自我觉察的?

这部分的内容,读起来相当鲜活、有趣。伟俊常常会给出一些干净利落的观点,直戳领导者的心窝子,诸如——

老板太亲和,公司会衰落
老板不分享,高管不分担
老板能力差,企业多元化
不愿过劳死,厘清怎么活
会都开不好,怎么当领导
……

以上是三丁馅包子的三种馅,到最后,我们还为这个包子打了四个褶,体现在附录部分:分别是教练心得、私董会心得、伟事达私董会001组十年纪实,以及教练对企业家的意义。

写完这本书,我个人的看法是:尽管该书在风格上未能取得统一,但不失为一个与众不同、风味独特的三丁馅包子。重要的是,我和伟俊的确都为此尽过力了。

某种程度上,伟俊就像是一个中国版的比尔·坎贝尔。

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坎贝尔是众多硅谷公司背后的教练,包括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同样的,在不少中国企业家的背后,也有一个张伟俊。

伟俊说,他终于在一本有“领导力”字样的书的封面上,看到“张伟俊”三个字。而我则是庆幸,有机会跟伟俊老师合作了这样一本书。

出版之际,我们邀请了十位师友,为本书撰写了推荐语,其中有八位是上市公司一把手(在此深表感谢)。我和伟俊共同的朋友,潮宏基珠宝创始人廖创宾先生撰写的读后感,令我们两位作者读来甚为欣慰,觉得至少没有浪费读者的时间——

自我觉察,是行动基础,是解决难题的起点。本书把张伟俊老师,丛龙峰博士两人多年来对我提升领导力的启发,发挥得淋漓尽致:观点犀利,通俗易懂,带入感强。是让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团队一把手通过“自我照镜子”提升领导力的好书。

我睡前有看书习惯,一是学习,二是助眠。这本书对我而言最麻烦的是,唯独看完它之后,心情比较激动,睡不着,睡不深,边睡边做梦,做怎么做领导者的梦。

——廖创宾

潮宏基(002345)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