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辟”字的构成与本义是什么?

 吴山野士 2023-06-21 发布于浙江

“辟”字的构成与本义是什么?

辟:

《说文解字》:“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属皆从辟。”。

《说文解字》:“卩 ,瑞信也。守国者用玉卪,守都鄙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卪,士邦者用人卪,泽邦者用龙卪,门关者用符卪,货贿用玺卪,道路用旌卪。象相合之形。”。犹骨与骨相合交接之瑞信者是卩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辛,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䇂。䇂,辠也。辛承庚,象人股。凡辛之属皆从辛。”。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䇂,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字。”。

《说文解字》:“干,犯也。从反入,从一。”。

《说文解字》:“入,内也。象从上俱下也。”。

《说文解字》:“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形。凡丿之属皆从丿。”。

右戾而象左引之形犹男根之形者是丿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乀,左戾也。从反丿。读与弗同。”。自左而曲于右故其字象自右方引之犹象阴液流出之形者是乀字之范式。

丿、乀两范式叠加。阴乀阳丿沟通犹阳进了阴之内部者是入字之范式。

(一:参见一“一”)

“反入”、一两范式叠加:犹守于一而入不顺,逆犯上下行事者是干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说文解字注》第4页说:“上,高也,此古文丄。古文上作二,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二,篆作丄。”。《说文解字注》第4页又说:“指事也。凡指事之文绝少,故显白言之。不于一下言之者,一之为指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实有其物,日月是也。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为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则皆为事。”。

一:参见一画“一”

《说文解字》:“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从(纵)横也。”。犹灼灸龟甲取兆纵横之文者是卜字之范式。

一、卜两范式叠加:犹凡物在高于“一”之处者为上字之范式。

干、二(上)两范式叠加:犹干上之冒犯者是䇂字之范式。

一、䇂两范式叠加:干上之冒犯而被处刑使其有痛而自新重生犹秋时万物成而孰结为种子历艰难以待破壳重生者是辛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犹人所以言所以食之通道门禁者是口字之范式。

卩、辛、口三范式叠加:犹举法以明之节制其罪欲其重生若开张而易其本处者是辟字之范式。

“辟”犹举法以明之节制其罪欲其重生若开张而易其本处者。

“辟”bì ㄅㄧˋ。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法律,法度。如:《说文》:“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诗·小雅·雨无止》:“'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君主。如:《汉书·五行志》:“辟遏有德。”(注:“天子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又如:复辟。

相与比述衍义:古称官吏。如:《礼记·坊记》:“厥辟不辟。”。《周书·武顺》:“三卿一长曰辟。”。《文选》:“正殿路寝,用朝群辟。”。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罪,罪行。如:《汉书》:“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

相与比述衍义:通“避”。表示回避,躲避 。如:《周礼·掌交》:“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左传·庄公九年》:“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论语·宪问》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孟子》:“行辟人可也。”。《荀子·荣辱》:“不辟死伤。”。《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史记·张丞相列传》:“高祖尝(曾经)辟吏。”。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征召来授予官职 。如:《后汉书·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中文的字义会随声而转。所以必须要关注声音变化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辟”pì ㄆㄧˋ。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打开、开启。如:《说文》:“辟,开也。”。《虞书》:“辟四门。”。《易·系辞传》:“辟户为之乾。”。《聊斋志异·促织》:“唇吻翕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语毕而宫门辟。”。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开辟、开拓。如:《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盐铁论·地广》:“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驳斥(屏除;驱除)。如: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开垦。如:《商君书·弱民》:“农辟地。”。清· 洪亮吉《治平篇》:“隙地未尽辟。”。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屏除;驱除。如:《墨子·尚贤上》:“举公义,辟私怨。”。《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开阔、宽广。如:《徐霞客游记》:“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

相与比述衍义:通“僻”。表示偏僻。如:《史记·范雎传》:“秦国辟远。”。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邪僻。如:《商君书·弱民》:“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