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扈学秋散文:端午遐思

 扈学秋 2023-06-22 发布于山东

扈学秋精美短文



扈学秋散文:端午遐思


日月轮回,季节交替,不知不觉间又到了仲夏时节。小麦发黄了,杏儿变红了。池塘边又有了蛙鸣的声音,又到了粽叶飘香的时节。昨天周六,老岳母打了电话让妻子去家里拿粽子来,她又包粽子了。时间过得真快呀,又一年的端午节来到了。

为了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为了纪念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的节假日中又多了一个端午假期。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加上周六和周日又是一个三天的小长假。

网络上,微信中,朋友圈里又多了很多端午安康的祝福。我在思绪中细细的寻找寻觅关于端午的记忆。任我思绪飞扬,端午在我10多年的童年岁月中竟然找不到丝毫的记忆,也许是因为贫穷的原因吧,端午好像和我并没有什么交集,也和我生活的地方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第一次关于端午的记忆,还有一个传奇的经历,那是在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已经订婚了。我小的时候小学还是五年制,初中是从六年级开始,能上初中的时候也就是十三四岁的样子,真正稚嫩的脸庞还都是小孩子的模样。这个小伙子长得很白净,很文静,看着娃娃般的脸庞,真的很难和订婚牵扯上关系。但是和他一个村的同学信誓旦旦的告诉我们他已经订婚了,而且我们见到他经常会开玩笑,经常开的玩笑话题就是提醒他不要忘了一年三大节。为什么提醒他不要忘了一年三大节呢,就是因为在我们这里的风俗是订婚的人到了过节的时候就要去给老丈人送东西,俗称叫做下节礼。对于当时懵懂无知的我,还真的不知道到什么节日给老丈人送东西。于是同学告诉我,一年三大节指的是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

中秋节我还知道,就是到了八月十五看月亮吃月饼,还有一些水果可以尝一尝。这些都是平常轻易不能得到的东西,所以留在记忆中的印象特别的深刻。春节就不用说了,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相信每一个华人都会有深刻的春节记忆。可是端午节我竟然一点印象也没有,这是一个什么角色呢?我真的好奇怪呀。而且从出生到上初中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过过这样一个节日。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问了好多的同学,可是同学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小时候在鲁西平原上的农村,有饭吃就已经是很好的享受了,更不要说什么稀奇古怪的食品,像粽子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所以只知道有端午节这么一个节日,至于端午的风俗习惯,一点儿也不知道。记得曾经也问过母亲,母亲只知道五月单五是一个节日,至于是什么节日她也不清楚。

小时候家里穷,一开始记忆中的主食是玉米面窝窝头。当然也有玉米面的饼子,我们叫做锅饼。后来生活条件稍微好一点了,吃过玉米面夹心的卷子。就是一半是玉米面,一半是白面,用白面把玉米面夹裹在里面,这种卷子一层玉米面,一层白面,最外面是白面。再后来就主要的食品是白面馒头了。从来没有吃过大米,更不用说粽子了。

后来上了大学,考上了沈阳化工学院,需要到东北去上学,当时走的时候还以为全国人都是以白面为主食呢,到了东北才知道人家主食是大米,白面馒头反而是稀罕的。一开始上学,我们并没有去沈阳市铁西区的沈阳化工学院,第一年是在辽阳石油化纤学校上的。吃饭的时候到了食堂才知道,食堂里面根本就没有馒头,主食就是大米饭。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大米饭,当时还有点吃不惯,很多和我一样的山东同学,总感觉这大米饭不经饿,不管饱,似乎吃不饱,到了半晌又感觉饿了。当时的大米饭最大的遗憾就是大米里面有沙子,一不小心的话牙齿咯噔一下就会咀嚼到沙粒,咯得牙齿特别疼,真的让人食欲大减。我们的胃也是慢慢习惯的,后来也就慢慢的习惯了大米饭,到现在隔三差五老婆也会给做顿当饭吃,吃起来还很香,也很管饱。

当时的东北沈阳属于重工业中心,沈阳化工学院隶属化工部主管,是化工部隶属的四所的学校里面重要的一个学院。在辽阳上了一年之后,我们就搬到了沈阳市铁西区的学校总部,后来化工部撤销了,沈阳化工学院划归地方管理,改名为沈阳化工大学,现在也不在铁西区了,而是搬到于洪区新建的学校。当时的沈阳化工学院在沈阳市铁西区南六路上,距离沈阳华润雪花啤酒厂不很远,距离沈阳南站也很近。我有一个院里的姑家在沈阳市铁西区小六路上,距离我们学校不远,就在我们学校的西面,步行也就是十多分钟的距离。

记得当时被沈阳化工学院录取,这是一个我根本没报,也是一个我根本不知道的学校,录取通知书来到后,我非常不想去上,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考上大学不容易,后来父亲劝我说,沈阳咱们有亲戚,到那里能有个照顾,我才被逼无奈去上了这样一个学校。姑姑的名字叫扈广力,属于东北生人,虽然和我们是院里的亲戚,但是从来没有见过面。也只是我考上了沈阳化工学院,才联系到了这样一门亲戚。

本以为大城市里的亲戚又从来没有见过面,没有联系过,会看不起我们农村来的人,结果我这个姑姑特别和蔼可亲,见到故乡的人亲热的不得了。对我也是特别的照顾,经常喊我去家里吃饭。应该是在1994年的端午节前,姑姑把电话打到我的宿舍,让我第二天去家里吃粽子,过端午节。这应该是端午节第一次真正的走进我的人生记忆。我到了之后,姑姑让我看她包粽子,用芦苇叶把大米包在里面,包的时候在大米里面还放上枣。我问姑姑:干嘛非要用芦苇叶包大米呀,直接蒸大米饭不好吗?姑姑告诉我说这不是大米,这是江米粽子,就是用芦苇叶包起来才叫粽子。我才第一次知道大米之外还有一种米叫做江米。

说句实话,粽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我只感到粽子里面的大米是一种特别黏的大米,吃起来的感觉也不算特别的好,还经常糊嘴,我有点不喜欢吃。我就问姑姑为什么过端午节非要包这种东西,这么不好吃,还这么麻烦?姑姑说这都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当年屈原不容于国人,跳汨罗江而死。可是老百姓都知道屈原是大好人,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了屈原的尸体,于是大家都往江里面投粽子,鱼虾有了粽子吃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

我听了姑姑讲的这个故事,笑着说这个故事我知道,只不过不是说的屈原,而是说的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姑姑笑着说,什么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我怎么没有听说呢?于是我又给姑姑讲,我知道的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小时候在老家过麦的时候,过麦最害怕的是下雨,可是每年的过麦总有那么一次下雨的经历。云从北面过来,连风带雨,还有电闪雷鸣。不过一会儿的时间就会过去。在打麦场上正在忙活的时候,看到云从北面来,夹杂着狂风暴雨,过麦的大人就会喊到,快点儿,快点收拾,秃尾巴老李来了。完事之后父亲就会给我讲述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在山东滕州有一位姓李农家,这一天妻子在地里干活被天上的龙相中了,然后怀孕了,怀孕之后生了一个小黑龙,丈夫看到老婆生了一个怪物,想把怪物杀死,只是砍掉了黑龙的尾巴。黑龙驾一阵云向北逃去,逃到了黑龙江安居下来。

“传说黑龙江原为一条白龙镇守,名曰白龙江。白龙兴风作浪,残害人民,弄得人心终日惶惶。突然有一天,上空雷电交加,乌云密布,一条黑龙自湾中腾空而起。转瞬间,雷息了,雨停了,风和日丽。然后在白龙出没的水域多了一条黑龙,二龙一见,便厮杀在一处,直杀得天昏地暗。当地百姓恨透了小白龙,人们都聚集在江边,看二龙大战,看黑龙上来了,就扔馒头,看白龙上来,就扔石子,二龙鏖战了三天三夜,最后黑龙终于战胜了白龙,黑龙江也因此得名。”

山东属于孔孟之乡,特别的孝顺,小黑龙每年到了夏季自己出生的这一天,总要从北到南来看望母亲,龙出没肯定是风雨交加。虽然是正在过麦的时节,人们特别不愿意有风雨,可是看到这一场秃尾巴老李带来的风雨却心中满是欢喜。可是姑姑听了我讲的之后笑着说,这肯定是山东人编的故事,因为东北人大部分都是山东人。编造这些传说只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和向往。

是呀,屈原是多么清高孤傲的一个人呀,因为他忧国忧民,不被统治阶级所认可,但是老百姓都知道他是一个好人。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他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死也不愿意向世俗妥协。他开创了一代文体,骚体。与《诗经》中的国风并列。后人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里的风制指的就是《诗经》里面风雅颂的风,和屈原的离骚。以一人之力开创一种文体,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原来以为端午节的粽子只有一种,而且都是甜的,后来妻子在网上买的粽子,有大有小,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原来也有咸的,还有肉馅儿的。原来以为只有南方人才吃粽子,现在才知道全国无论南北,也无论老少都喜欢吃粽子。就连我这一个一开始对粽子没有好印象的人,现在也吃得津津有味了。原来不知道粽子为何物,现在也能经常吃到粽子,可见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好了。

端午节来了,很多人都会致以节日的问候,特别是像我在网络上的朋友比较多,经常收到全国各地朋友的节日问候。大家一开始的问候语总是端午快乐,我都一一耐心的给大家回复,端午节应该祝福安康,不要祝福快乐了,因为这是为了纪念屈原才设立的节日。在伟大诗人逝去的这一天里,我们应该怀着沉痛的心情来纪念,而不需要轻松娱乐和快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虽然已经走了很多很多年,但是他的高风亮节,他的宁折不弯,他的心忧天下,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值得我们世世代代铭记。


竹影花香 莫负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