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搭建“五社联动”服务平台,提升社区居民服务质量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3-06-24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道社工站投稿

一、项目背景

下朱庄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服务辖区十二个社区,居民诉求多元,传统的社区治理服务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增强项目实施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满足居民需求的必要条件。

社区居民成员复杂,涉及的人群类型多样,有独居空巢老人347人、困难群体(低保、残疾等)160人、困境儿童10人,这就需要开展专业的个案和小组服务,以保障居民的物质精神支持和社会融入问题。

下朱庄辖区是新城区,基础条件不是非常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缺乏规范性引导,发挥作用不充分。

下朱庄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通过“五社联动”服务方式,以“培育社区组织,引导社区志愿服务,链接社会资源”为联动目标,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丰富社区公共生活,打造浓厚的社区营造氛围,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社会公益资源为五方力量联合推动社区共治、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助推社区自治服务发展,实现共建共治。

二、项目分析

(一)需求分析

通过开展居民意见征集活动等多种方式问询,分析得出该街道需求集中为以下几方面:

社会需求分析:

近年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给社会工作者带来很大的挑战,社会工作增加,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迫在眉梢,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持证率,加强社区工作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以进一步提升向社会工作专业化人才的转化率。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街道社区需求分析:

下朱庄地处武清南端,南接北辰区,北靠武清中心城区,称作武清的南大门。街域面积37.6平方公里,总人口9.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5万人,辖区共有12个社区,社区工作人员95人,其中社区工作者80人。

社区需求分析:社区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专业平台和人员支持整合链接资源,让资源充分发挥效用。

居民需求分析:

针对老年人:辖区老年人可参与的活动项目较少,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老人有参与活动的意愿,但是缺乏合适的活动项目,因而会选择闲坐家中或到楼下唠嗑;

刚退休的老人具有年龄偏低、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尚可的共性,有在社区实现社会价值意愿,但却没有渠道参加,社工站组织的活动可以吸引这一部分居民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发掘个人优势,发展成为志愿者,给予对口的志愿服务岗位,进而提升社区的整体服务水平。

针对青少年:现在孩子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缺少了属于孩子的无忧无虑、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的学习最有利于学习,因此适当参加活动放松肌肉、放松心情对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在社区内创造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机会,以集体行动解决青少年共性问题,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扩大朋辈圈子,将生活学习都赋予快乐成长意义,帮助他们从小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针对残疾人:需要残疾人友好型环境,作为社工应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社会工作人员要加大宣传,帮助社会形成一种习惯性帮助残疾人的公民意识,消除歧视,发展社会素质。

积极帮助残疾人消除自卑感积极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将残缺化做圆满,将失去变成可爱,促进残疾人正常生活的进行。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精准扶贫,带动他们就业创业,帮助他们重新步入社会。

针对困难人群的志愿帮扶及慈善救助:经调研,街道有部分残疾、困难的长者家庭,长期照顾家中的残疾成员,照顾压力大,这部分家庭的长者无法经常外出,社交范围小,通过社工链接慈善资源、建立志愿服务团队,可以根据每户家庭的情况,提供定期的志愿服务,相当于为这些困难家庭提供喘息服务,既能缓解这些家庭的压力,也能让志愿者实现助人的愿望;

社会公益力量是多层次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联系并发动社会资源,公益资源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精准投入与帮扶,精细化的援助使得慈善机构往往能够深入了解帮扶对象社会关系以及人生经历,并为其量身提供适合的救助资源。公益力量有着协同困难群众社会关系、信息沟通的功能,在社会体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

(二)优势评估

1、辖区中小型企业单位多,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企业有本区域发展意愿,有反哺社会想法,缺乏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平台,只要有合适的平台和合作机制,这部分资源容易作为五社要素之一挖掘出来参与社会服务;

2、居民根据个人需求参与社区自益、互益、公益类活动的意愿足,只是缺乏合适参与机会,社工站平台着力开拓参与机会,会吸引这部分人参与进来,成为社工站的服务对象的同时也成为社工站平台资源。

3、政府各级相关部门有“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和“迎盛会 铸忠诚 强担当 创业绩”主题活动,社工站结合这两项工作开展服务活动。

4、街道社区支持力度大,会主动谋求服务变局,给予活动建议和资源支持。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基础

1、“资产为本”的社区理论

需求为本的社区发展是传统社区发展的理念,以社区中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出发。在这样的发展模式影响下,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后,一开始就聚焦在社区的问题和居民的需求上,而忽略了社区中所拥有的资源,导致居民因为无力解决问题而放弃或者漠不关心,最终影响社区的发展。

基于需求为本模式的缺陷,有学者开始探索新的社区发展理念。1993年,Kretzmann与 McKnight提出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

该理论模式有三个重要特征:资产为本、内在取向、关系驱动。学者周晨虹认为:“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是一种以内生发展为核心的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模式,强调以社区资产为出发点,激活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视社区内所有资源与关键力量,发挥社区组织和机构的主导作用模式的提出为社区工作的发展带来活力。

2、社会化理论

许多传统的理论认为,人进入了老年期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了,传统社会的老年人具有天然的教化权位,他只对别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则决不会重新面对社会化的问题。

然而,现代社会发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及影响表现为;

(1)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

(2)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在家庭中,由“家长”角色转换为被动接受照顾的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

(3)工具角色转换为感情角色。工具角色是指人们肩负着一定的社会公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如职业上的角色。

情感角色是为满足身心情感的角色,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角色。这样角色的转换使老年人常常碰到性别角色模糊问题以及伴随面产生的老年夫妻之间的冲突。

除了角色转换外,老年人还将遭遇多重的突然失去(子女成家分居,老年人进入“空巢”家庭)、健全身体的突然失去(疾病并可能面临肢残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丧偶并带来心理健康上的问题)。

所有这一切对老年人而言都将要面临的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和不断自我调整来予以解决。

三社联动项目旨在挖掘社区中这一部分老年人的潜力,一方面通过开展活动丰富的他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另一方面邀请他们加入到社区治理的行列中,施展自己的能力,去服务社区中有需要的家庭。

3、地区发展模式

强调社区居民参与、互助合作和政府外界机构组织协助,支持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工作模式。该模式下,社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缺乏沟通和合作。

该模式强调居民参与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参与社区发展的能力、公共意识社区归属培养,强调社区本身有潜力和资源解决社区问题。

(二)服务目标

1、为低保困难家庭提供物质以及精神支持,缓解经济压力,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为其创造成长环境,鼓励家庭成员挖掘潜能,用自身能力创造收益,争取早日脱贫解困;

2、为孤寡老人家庭提供送服务入户,包括益诊义剪等服务,给予物质、陪伴和精神关爱,创造社会参与环境,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社区融入感、参与感和幸福感;

3、“五社联动”为残障家庭提供物质、医疗等服务,为残障人士照护者提供精神支持和喘息服务,缓解家庭压力,实现平台志愿者公益资源实现助人自助的愿望;

4、“五社联动”为不同需求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让不同需求群体都可以享受服务,参与服务,把社区建设共参、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家园。

5、“五社联动”破解社区需求难题,成为社区的后援力量。

(三)服务内容

1、“五社联动”开展“每周一次爱心菜”系列活动,入户慰问孤寡困难群体,破解其物质和精神需求;

2、“五社联动”开展个案服务,破解个案家庭的多重需求;

3、“五社联动”抗击疫情,破解社区物资需求,为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送上精神支持。

4、“五社联动”开展“公益服务市集”,送服务上门,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5、“五社联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湖光影社、花毽小组),为不同兴趣爱好人群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6、“五社联动”开展社企居民服务活动

① 爱尔眼科入户体检,关爱孤寡困难老人。

② 居安消防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培养居民的安全意识,创造安全居住环境。

③ 中国社区协会老年人手机课堂,破解老年人环境融入问题。

④ “社企联动”助力苦难家庭纾贫解困。

四、服务过程

1、整理资源库,将各“社”分类,各取所长。

社工站将其按照职能划分为“组织”“平台”以及“执行”。

“组织者”为社区(群众基础好);

“平台”是街道社工站,在服务活动起到纽带的作用,助力志愿者发挥优势 ;

“执行者”社区能人志愿者;

2、五社联动,“联”字是关键。

要想实现真正联动,聚焦不同主题需求、发挥每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重中之重。

3、平台使用,各方资源“动”起来。

社工作为专业的资源链接者,不仅需要动员并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更关键的是搭建资源互助平台,将链接到的资源互联互通形成资源互助网络,整合资源、互动资源,从而发挥资源效益最大化。

五、评估总结

通过开展“五社联动”系列活动实现以下几方面成效:

1、搭建了社工站服务平台。

2、挖掘了社会以及社区参与服务的资源,建立了志愿者团队,成立了社企联动企业群,并与之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互利关系。

3、与辖区12个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

4、破解了“民政兜底”人群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特殊人群提供了特殊服务,让其感受到社会多方的关爱。

5、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社会需求。

六、工作思考

(一)项目值得肯定的地方

项目投入众多人力资源,通过项目,丰富了老年人、青少年等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社会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促进了居民与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互动,营造了较为和谐的社区氛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二)项目待改善之处及下一步工作反思

1、持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调动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性,激发活力,为辖区居民能提供更丰富更贴民心的服务,社区居民议事会议,发现需求、讨论需求、服务需求、解决需求,不断充实社区服务品牌,为建设健康、宜居、文明、和谐的幸福社区贡献力量。

2、找准自身定位,确定联动机制。社工要找准自身在社工站项目中的定位,不仅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也是资源的链接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更是整个项目的支点。

3、在宣传方面,要增加更加有力、多样的宣传方式、对项目及活动内容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宣传,以促进更多居民参与进来。

4、提升服务专业度,在活动过程中多探索专业的知识,并运用到活动中去,大力提升自身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把握项目的服务目标。

社区治理何以有效?
具体怎么做?
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营造成果
《社区治理的十八般武艺》
社区治理实务派著作
超好评!快拿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