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虽然是辛甘微寒的,一定程度上不像黄芩、黄连苦寒收缩作用,利于气机的畅达、表证的解除。但生石膏毕竟是一个寒凉的药物,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影响到约束到麻黄的发汗的作用,因此有麻黄石膏配伍的时候,用麻黄解表,就必须要加大麻黄的剂量,否则不容易达到汗出的效果。这就是为何无汗的麻黄汤中麻黄剂量为三两,到了有汗出的麻杏甘石汤、越婢汤,反而要增大为四两和六两的缘故。 大青龙汤的时候,完全是麻黄汤证基础上见到一个烦躁,麻黄就由三两增到了六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如果是麻黄用4两或者5两就能达到汗出表解的话,张仲景还会用6两麻黄吗?肯定是不会的。那就说明4两麻黄5两麻黄不足以汗出,正是因为生石膏约束了麻黄的解表发汗力度,所以大青龙汤方证才会用到6两麻黄。 同样道理,这就是为什么说麻杏甘石汤和越婢汤,虽然有汗出,但是表证不解,依然要有麻黄,因为有石膏的约束作用,麻黄的剂量反而还会要加大一点,也说明麻杏甘石汤、越婢汤中的4两、6两的麻黄,不会导致发汗,因为本来就有汗出的症状。 麻杏甘石汤的核心也是在于麻黄和石膏的配伍。可以认为麻杏甘石汤是大青龙汤的一个简方。比如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这4个药在大青龙汤都是存在的。麻杏甘石汤中麻黄是4两。大青龙汤当中除了麻黄剂量6两以外,还有一个桂枝二两和生姜三两,所以大青龙汤的解表力度比麻杏甘石汤大。因此麻杏甘石汤有汗出,大青龙汤无汗。 大青龙汤中生石膏如鸡子大,麻杏甘石汤中石膏半斤,学者研究认为,鸡子大的石膏大约是90克左右,柯雪凡教授考证认为一两约折合15.625g,半斤八两,生石膏半斤约折合现在的125克左右,所以大青龙汤中的清热力量弱于麻杏甘石汤。 大青龙汤与麻杏甘石汤方证鉴别
因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同属于太阳阳明合病,治疗都是表里双解,都体现了麻黄合生石膏的配伍,麻杏甘石汤的一个特点是汗出,同时呼吸道症状的喘为主,所以石膏的剂量加大了,麻黄虽然有发汗的作用,因为有生石膏的约束作用,所以比麻黄汤中的三两麻黄剂量要大。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和大青龙汤一脉相承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和大青龙汤。这几个方子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单纯的典型表证,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正邪交争于体表,欲汗出而不得汗出的时候,没有里热,单纯解表,用麻黄汤辛温发汗解表,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就能解决问题。表证太阳病,恶寒、脉浮紧,用麻黄汤,表证比较轻,怎么办?那就把解表的力度减轻一点。类似方子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的思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马家驹读书笔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