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术成功是第一位的!

 麻醉MG 2023-06-26 发布于山东

作者:白衣执甲

40出头的老李,事业正值上升期的他,最近一直感觉心脏不适。不情愿的检查结果,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原来,他的心脏上有一根叫“前降支”的血管几乎快堵死了。

知识广泛的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进行了手术。手术后,当他发现自己还活着,以为自己是过多的担心了。因为,术前他从各种资料上了解到这个手术的风险还是很高的。

但是,实事情况并不是他感受到的那么顺利:手术中,可能是他不怎么运动、体格弱的原因,血压一直上不去。

为了避免水过多导致器官水肿,麻醉医生一直在控制液体量和维持循环稳定苦苦坚持。

当手术进行到关键时刻的时候,外科医生猛然发现患者的心脏似乎充盈不够。刚想喊“心脏怎么这么瘪?”却发现麻醉医生早已站在了凳子上。

原来,麻醉医生早已发现了容量不够的问题。如果容量不够,不仅循环无法维持,心脏血管供应也会出问题。

由于当天开了几台大手术,术间内的液体加压袋已被抢光。于是,只能现在凳子上,用双手举过头顶努力挤压液体:一方面,利用重力势能加速液体输注;另一方面,用双手的力量挤压液体。

看到麻醉医生已经行动了,到了嘴边的话也收回去了。

但是,不出三秒钟,有一个年轻大夫就在那催促“好了没有呀?”。

那个时候,站在凳子上的麻醉医生简直度日如年。高举的双臂,似乎早已失去了知觉。但是,他不敢失去知觉,他要努力为患者输液。

见到麻醉医生没有回应,那位大夫也闭嘴了。毕竟,他们主任并没有说什么。

主任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催就能解决问题的。麻醉医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节患者生命体征、保障安全,既然他们已经在努力了,就没有必要再催促了。

就在双臂几乎要酸掉的时候,一袋液体几乎都进去了,患者的循环有了改善。看到心脏正常了,外科医生继续手术了。

下了凳子,悬着的心也落下了。

再看那位年轻医生不时飘来的眼神,似乎在说“水平行不行啊?”

麻醉医生心里想:手术成功是第一位的,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随着时间的历练,你会知道理论和实践并不是同一回事。

手术室内的外科和麻醉,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争执不断,但在关乎患者生命安全的时候又能齐心合力。如果患者出了意外,又不是争执这么简单了。

那么,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能列举一二吗?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