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冬至偶感

 新用户7886Q1bi 2023-06-27 发布于天津

      转眼,冬至已过。马上就要迎来春节了。也不知何时起,发觉身边很多人都开始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过年没有什么感觉了。

       有人说那是因为你长大了,你不再像小孩子那般憧憬着过年,心想着压岁钱,还有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人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欲望就变得跟咸鱼一般,毫无心绪。我不觉得这跟人是否长大有关,每个人心里依然童心未泯,只是说是否依然可以激发出来。就好比是一个人,在不同的人面前既可以一本正经,又可以犯二逗比无敌。我们每个人心里,依然充满着对年的期待。然而,年却被过得越来越没有味道了。其实,年并没有变,变得是我们对过年的态度。

一旦你对这个事情不在乎,不用心,那你为了形式而做这个事情必然是不开心的,甚至于心力交瘁

      小时候我们总盼着过年过节,过年就有好吃的和好穿的,还有压岁钱可以拿,虽然不多,可揣在兜里,总有一种想要炫富的感觉。有时候跟小伙伴疯跑,还要时不时捏捏兜里的钱,就怕跑掉了。

       等到过端午节的时候,就会吃粽子,吃鸡蛋,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平时想吃也吃不到这些东西,妈妈说,什么节量吃什么,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想吃什么,也不管地域节气,想吃什么都能吃到。

       现在我们回想下,为什么小时候那么渴望过年,愿意过节,不就是在追求一种仪式感吗?

      贫瘠的岁月里,遇上一个节日,就像平淡日子里的一束光,怎么能不用心对待呢?

      记得妈妈总能在不同的节日里给我们准备不同的美食,即使平时的生活水平不好,但节日里我们总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用妈妈的话说,过节一定要有过节的样子。长大以后,才知道,这就是仪式感。

      我最喜欢的作家,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种很重要的事情。”
     那究竟什么是仪式感?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里,我把它理解为一种行为,它让原本普通的事物变得具有特殊意义。
       端午,我们知道要吃粽子、赛龙舟。
       生日,我们知道要吹蜡烛、吃蛋糕。
       结婚,我们知道要喝喜酒、发喜糖。
      ……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记得有次和朋友去吃饭,朋友点了一桌的美味。等到菜一上来,她条件反射似的,立马拿出手机“咔嚓咔嚓”拍起照来。有道菜我刚要动筷了,结果她见状立马来一句:“先别动筷!这个我还没拍照呢!”当时我有些不理解,为何她要在美食面前拍几张美照,方才开始享用,麻不麻烦?此外,我发现我身边还有几位朋友也喜欢这样。
      现在我懂了,那是我们对待美食的一种仪式感,在我们看来,美食不光是用来吃的,还是可以拿来纪念和分享的。
        可见,生活中适当有些仪式感,看似多余无用,实则自有它的妙处。
       你花心思去制造的仪式感,必然在心里会更加在意一件事,你会有所惦念,有所期待,而美好生活不就是充满期待的么?
       仪式感,就像增味剂,给生活带来无穷趣味。

      我们家的兄弟姐妹几个人,每次不管谁去出差或者旅游,都会给彼此带份礼物回来,有时候是香水或者面膜,有时候是丝巾或者化妆品,真的让我们彼此心里很温暖,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有多值钱,而是那份暖暖的心意。想想有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还记得给你买份手办,说明在对方的心里你有多么重要。

     这份惦记感让人暖到心里,甜到心底,这也是一份仪式感。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有仪式感,生活不都是艳阳高照,也有阴雨连绵,甚至是狂风暴雨。

      生活无论给我们什么,我们都需要去面对,去努力,有了仪式感,我们或许会更加有力气去面对那些无常,并且对生活也多了份期待与敬畏。

仪式感不是矫情,也不是做作,仪式感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信仰,有了仪式感,我们才更有幸福感。

    仪式感,是情感的保鲜剂
     自从上大学后,我便和父母之间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默契,那就是基本每周通一次电话。这种默契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往往会问类似这样的话:
“你们今天吃什么呀?”
“你们那边天气怎么样?”
“这星期你们去哪玩了吗?”
而电话那头父母往往会叮嘱这些话:
“在学校一定要吃饱穿暖!”
“女儿,钱不够花了就跟爸妈说,别不好意思哈~”
“周末有没有跟同学出去玩一下?”
     这是我和父母之间往往会聊的对话。或许你会说:每次都聊这些,无不无聊啊?但其实,我竟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无味,相反,每次接听电话,我会觉得很开心。
      其实,电话里聊什么并非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时常保持联系的这种仪式感。仅仅是这种保持互动的仪式感,赋予我们在惦记对方的意义,就足以带给我们幸福。我想,这就是仪式感的神奇魅力所在吧!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有仪式感,生活不都是艳阳高照,也有阴雨连绵,甚至是狂风暴雨。小小的仪式感,简单却不失高级,让平淡生些点缀,增添幸福感。

     有时候我在想,时代进步和发展,这些传统习俗真的就不能够一并延续吗?

      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仪式感,就变得没有了温度,甚至冷冰冰的感觉。失去了红包的压岁钱,简单却让人不再温暖。记得有一次和外公聊天,偶然得知他很反感这些电子化的东西。我开始以为这是老思想不开化,守旧。后来听完他的答案,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复,真的是自以为是了。那天外公说,以前逢年过节是真的叫热闹,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而如今,你们个个都拿着手机电脑,完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给我红包又怎么样,它会陪我聊天跟我说话么?很多时候,钱只是一种形式,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现在给的压岁钱越来越多,但是却让人觉得分量越来越轻,越来越随便。

      回想小时候,大人给红包都会同时给自己送来新年的祝福,会先聊聊天,谈谈学习说说故事。哥哥姐姐们给老人家压岁钱,一坐下来就是聊天拉家常。我记得以前在院子里,兄弟姐妹和祖辈们坐一起,泡茶嗑瓜子,晒着太阳,侃天说地。老人们说他们的青春,聊我们的童年,欢笑声阵阵,好一个家庭年趴,处处有年味。

其实不要去怪什么时代,而是我们丢掉了仪式,却把年过得越来越形式。

      过年,本就应该是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趁着节日的氛围,把酒言欢,饮酒诉衷肠。全家人聚在一起,抛开一切烦恼忧愁,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加油打气。

      如今,我们皆已经为人父母。很多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教,不惜花重金报各种早教班,启智班。但是却忘了,要想成人,得先为人的道理。就像文化的传承,生活智慧的传承,其实与智商的启迪相比,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更有进益。

        过年,重新拾起那些该有的仪式吧!

       当你要发红包之前,记得买上几个好看的红包袋子,把他们亲手交到他们手上的时候,送上自己最真挚的问候与祝福。当你要和家人拉家常之际,请记得放下手中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心无旁骛认认真真地与他们聊聊自己的工作生活,侃天侃地,欢乐回忆往事,微笑迎接未来。作为儿女的我们,很多时候只以为父母思想传统,老人守旧,忽略了身边人,皆因为太自私罢了。        

      其实,无论是过年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应该让生活存在一些仪式感,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有参与感和融入感。

      你可以每天平平淡淡地过,但你也可以活的更高级些,不是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