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华《活着》:福贵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悲剧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新用户3562FyZS 2023-06-30 发布于浙江
福贵从赌场里被人赶了出来,他把家底输得精光,整个宅子都被人占去,什么都没有了。老婆家珍选择回家跟他分手,福贵的父亲因为这场变故被福贵气得一命呜呼,福贵从人间天堂落入了地狱。

一无所有的福贵,终于体会到了贫穷落魄的滋味,他带着生病的母亲在街上游荡,大雪天里居无定所,路边的孩子们对他指指点点,朝他嬉闹。此时的福贵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少爷,不过是一个人人嫌弃的流浪汉而已。
福贵挡掉了母亲的金银首饰,才在城里的一个角落地找了一个小破屋,母子两个终于算是安定了下来。

1.

福贵回首过去感慨万分。想当初,他没日没夜地跑去赌博,谁劝都不听,怀孕的家珍跑到赌场去找她,颤颤巍巍地站在门口要他回去,福贵朝家珍大吼大叫,让她快走。家珍是个好女人,她狠不下心,也不会顶撞福贵,她只能默默地抹着眼泪。
福贵说好了,好了,别哭了,我下回再也不赌了。
家珍道,我劝你多回,你都不听。


福贵又狡辩道,这玩意就跟吸大麻一样,哪能说戒就戒掉得慢慢来。
福贵的傲慢,自私,贪婪终究把他拉入了悬崖。直到现在,福贵才看清楚自己,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是。
好在,家珍没有抛弃他们。
她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福贵家中。原来,家珍离开之后,又生下了一个男儿,如今的福贵虽然命苦,但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他心里仍旧是满足的。家珍不求从此大富大贵,只希望两个人好好把家过去。

福贵为了讨口饭吃,前去寻找龙二,就是龙二当初把福贵输得连裤裆都不剩。现如今,龙二成了大老爷,福贵却恭恭敬敬地向他献礼。
福贵说自己想借一点钱,开个小铺子维持生计,龙儿告诉他一个法子,原来自己就是做皮影戏的,我可以把自己的这套家底给你,你曲唱得好,可以自己去赚。
从此以后,福贵成了个唱戏的先生,带着戏班走南闯北。

2.

就在福贵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的时候,他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好在,他大难不死,被共产党救了下来。那时国共两党残酷的斗争终于结束,新中国就要成立了,福贵才使得有机会回到家乡,见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
等到福贵回到家里,才知道,自己的母亲早已去世了,而他的大女儿凤霞因为一场大病,喉咙哑了,再也不会说话了。

福贵心里很难过,他看着这个善良可爱的女儿,只会对着他开心地笑,他说不出的酸楚。
好在,一家人还是在一起,只要大伙好好的,日子总会好起来。
一年又一年过去,福贵的两个孩子也慢慢长大了。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又让人意想不到了。
福贵的儿子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因为太困了靠在墙角跟睡着了,结果城里有位区长到镇上来考察,刚好把车开到了学校墙根,谁知区长停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倒了墙根,墙倒塌了,砸死了福贵的儿子有庆。

区长叫做春生,原来是福贵的朋友,他曾经跟着福贵一会唱皮影戏班讨生活,后来一起被抓去上了战场,去了战场之后,春生没有和福贵一块回家,而是入了军队,当上了军官。
可想不到,这一回竟然这么巧,竟把福贵的儿子给弄没了。春生给福贵来赔礼道歉。他说这几天自己太忙碌了,没休息好,一时疏忽,没想到会这样。
福贵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可是又有什么法子呢?生活还是要继续呀。
后来,福贵的女儿凤霞也长大了,凤霞嫁人了,嫁给了城里工厂的工人,这个工人虽然有点瘸脚,但是好在人老实,对凤霞对福贵和家珍都很好。

就在大伙觉得日子要好起来的时候,厄运又来了,凤霞怀孕了马上要生小孩。但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原因,医院里面的医生被下放到别的地方,而医院里面只剩下年轻又没有经验的小护士。
凤霞生孩子大出血,小护士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不知所措,最终凤霞丧命。
故事的结局,福贵和家珍带着小外孙女,还有自己的女婿艰难地生活下去。

3.

电影《活着》和原著相比,是稍微有些改动,但是大体上还是按照原来的故事情节走的,看完以后,你或许会有这样一个感觉,生活实在是太苦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最近热映的一部电影《隐入尘烟》。是不是觉得有那么一丝相同的味道?
都是小人物,农村,苦难,人生悲剧。
在《隐入尘烟》中,主人公马老四和曹贵英只是想要活下去,但是生活的磨难一重又一重地压垮他们,直到最后连活路都没有了。

所以,你忽然会有一种感觉,难道人的生活就是那么难吗?难道就连生活的一点希望都没有吗?
那么这样的悲剧到底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
我觉着这个问题,咱们得从故事本身的角度来讲。
福贵的人物设定是什么,他不是普通人,而是落魄的地主,这意味着这样一个身份,在那个年代下才有故事看点,福贵因为自己赌瘾成性,最后输掉家底,变成贫民,这似乎也说得通。
但是后来的发展情节,福贵的两个孩子丧命这一段是不是有些蹊跷?
福贵的儿子在学校犯困睡着了,谁知道区长就来了,结果就把墙碰着了,砸到了有庆,人就没了,怎么那么巧?

凤霞生孩子大出血,医院没有老医生,没有一个护士小姐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又那么巧,一生孩子就难产?
那么从作者创作故事的角度来说,无法是在说明环境对人物的压迫,导致人物本身的悲。
如果你再看一看《隐入尘烟》这个电影,是不是也能发现如此?
马老四偏偏要设定成一个穷汉,父母都没了,只剩下一个哥哥老三还不理他,他的妻子偏偏又是残障人士,接着,两人受到社会环境的压迫。马老四被迫给村里收粮的老板卖血,曹贵英因为身体问题遭到他人的嘲笑。两人为了造自己的房子,费尽心力,结果被推土机一把推平。你会发现,这所有的情节设置都为了一个主题的渲染,那就是悲。
我不排除电影《活着》里面有令人感动的地方,比方说福贵和家珍就像所有普通的中国家庭一样,为了生活,哪怕面对苦难也要带着孩子一块生活下去,但是生活的苦难里面能不能带点希望的种子,而不是一眼到头的悲。

当这些看似苦难,实则是创造而成的情节拼接在一起的时候,你所看到的悲剧就形成了。
当然,这样创作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它可能代表得是中国某一个群体的真实生活,但是艺术创作往往会经过加工改造,夸张渲染也是时常发生的事。
因此,你所看到的真相未必就是真正的真相。
这让我想起莫言先生说的一句话:文学就是要揭露黑暗,不应该成为唱赞歌的工具。
讲得真好,挺有道理。
不过,我更希望看到那些看起来不那么悲的作品,哪怕就是农村普普通通的人家,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难道不能反映农村吗?难道不能够反映真善美吗?就算是生活苦难,环境的遭遇,难道就没有人的一点精神指引的内涵存在吗?
原因可能在于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大概是太平淡了,写起来乏味,太没看头。

4.

余华的《活着》以前我是写过的,那时候其实看不懂,我或许只能理解到文字表层的含义,却看不到背后真正的指向。

现在我明白了,所有作品的背后潜藏着的价值观,才是它要表达的含义所在。不是你所看到的就是事物的全部,你所看到的无非是别人想要你看到的,而你想要看的,必须要自己去剖开表面,找到本质才行。

余华的《活着》是在国外拿奖的,而《隐入尘烟》这部电影也是入围国外某某奖项的。

你品,你细细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