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浑源窑,不可忽视的宝藏窑口!

 荣纳堂 2023-07-03 发布于天津
据考证,浑源窑创烧于唐代,经历了宋金时期,在元代逐渐走向衰落,历史悠久,享有盛誉,是晋北地区已知的24处古代瓷窑中的领军窑口。

浑源窑遗址

大同是晋、冀、蒙的咽喉要塞,浑源又距大同仅公里左右,因此浑源县的地理优势十分明显。再加上浑源县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铜、铁、金、花岗石、沸石、高岭土、膨润土等,为陶瓷的产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浑源窑瓷器碎片

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中国瓷器发展与应用的成熟期,瓷窑遍及大江南北,制瓷技术与瓷器审美水准空前提高。

浑源窑瓷塑

在这些异军突起的新窑口中,浑源窑便是其一。这一时期的浑源窑主要烧制青瓷、白瓷、黑瓷、绞胎瓷等,器型有罐、执壶、碗、钵、杯、瓶、炉、缸等。釉色有白釉、青釉、酱釉、黄釉和少量的茶叶末釉等。

器型以碗为主,碗身较浅,底有平底、玉璧底及圈足三种,平底及圈足施釉不到底,露胎;玉璧底碗的底足心有施釉与无釉之分,碗内一般有三个支烧痕。有里施白釉、外施黑釉的碗,釉面光润,外釉介于黑褐色之间,具有独特风格。

当然,黄釉器物是唐代浑源窑中质量上乘的品种,釉色有正黄和黄中泛青两种,颜色清亮明快,玻璃质感强,胎质坚硬,呈黄白色。胎釉之间一般不施化妆土,用跳刀雕刻席纹作装饰,其中尤以黄釉执壶为最,器型一般呈圆唇、喇叭口、溜肩、深腹、平底,肩部置短直流,颈肩部贴塑双泥条双系,体型较大,是唐代较常见的器形之一。

此外,茶叶末釉器也是浑源窑品质较好的品种,釉色细润,釉层匀净,生产数量较多。

唐·浑源窑黄釉执壶

宋辽金时期,浑源窑的窑场都在逐渐的扩大,发展壮大的趋势,生产的瓷器种类众多,有碗、瓶、钵、瓷枕、瓷塑像等。釉色也五彩缤纷黑釉、白釉、黄釉、青釉、褐釉、茶叶末釉、黑釉釉刻花、白釉剔刻花、白釉印花、镶嵌瓷等,品种繁多。

瓷器的装饰技法也增多了,有印花、划花、剔花、贴花、笔绘、镶嵌等。这些都能显出当时浑源在宋辽金时期生产规模和技术上的不断进步。

金·浑源窑黑釉剔花深腹碗
正面牡丹纹青地白花细线刻
青地白花粗刻嵌瓷板

其中浑源窑以黑釉剔花和镶嵌瓷最为耳熟能详,并曾经远销海内外,对周边的制瓷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浑源窑的黑瓷,釉色乌黑莹润质感强,普遍施化妆土。器形有罐、枕、盒等,其中罐生产最多。

这些瓷器都经过了浑源工匠艺人精心的修饰,采用划花、贴花、剔花或者是镶嵌等装饰手法。镶嵌瓷是浑源窑青瓷中的独特品种,体现了浑源窑烧制的最高烧造技术。

其制作方法是在胎上画出的范文,然后在范文内填上白色化妆土,剔除多余化妆土后,施青釉入火烧成的。由于胚体成青灰色而化妆土为纯白色,烧制后就形成了美观别致的青底白花。目前发现的浑源镶嵌青瓷的器型主要生活用瓷有碗、盘、枕。其装饰纹样也是贴近百姓生活的牡丹、菊花、戏婴纹、鸟禽、回纹、米字点、网格纹、双线纹等。

金·浑源窑黑釉碗

元·钧釉双耳三足炉

金末时期,山西地区连年饱受战火,地方瓷业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随着元朝的建立,经济文化虽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多年的战乱,生产瓷器的工匠艺人们大量南迁避难,留下的少数窑工也无心生产,浑源窑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