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的“遗产”有多强大?后代吃了1000年,第29代孙比李嘉诚还富

 kslztqs 2023-07-04 发布于山东

包拯的“遗产”有多强大?后代吃了1000年,第29代孙比李嘉诚还富

首发2023-06-29 22:31·若愚史话

在民间传说中,包拯,作为开封府尹,不仅能白断阳为百姓主持公道,还能夜断阴、为枉死的冤魂伸张正义, 因为他铁面无私、两袖清风,所以,百姓们就私下称他为”包青天“。

像“狸猫换太子”、“铡美案”、“血手印”等惊世大案,都是出自包拯之手。

可,历史上真正的包拯,并未当过开封府尹,也从未办过上面这些案子。

既然关于包拯的事迹,大多是民间演义,那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的呢?

一、铁面无私“包青天”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包拯面如黑炭、额前带着明显的月牙印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第一、包拯的脸长得并不黑,相反,还很白净。

《宋史》记载包拯面目清秀,白脸长须”,在今天合肥包公祠内,有一个刻有包拯画像的古石碑,画中的包拯皮肤白净、浓眉大耳、苍髯如戟,一派端庄的儒家学者形象,这副画像年代较早,应该跟包拯的真实相貌很接近。

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代小说家们,要把包拯刻画成黑脸呢?

这就与古人传统的是非观念有关了。

我小时候看戏,不用大人解释,就能凭演员的扮相,很容易地判断出哪个是忠臣,哪个是奸臣。因为奸臣是“白脸”,忠臣是“黑脸”或“红脸”。

第二、包拯额头上并没有月牙,这也是人们杜撰出来的。

因为在老百姓的眼中,包拯就像是上天派下来的神仙,来拯救劳苦大众的,他额前的月牙,让他既能在阳间惩办奸邪,也能在阴间整治恶鬼,所以,包拯还有个绰号叫“阎罗老包”

虽然演义里,曲解了包拯的五官形象,但历史上的包拯确实爱民如子、断案如神。

除此之外,包拯还是个大孝子。

公元1027年,28岁的包拯,终于考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建昌知县。

在那个“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年代,科举入仕,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

可包拯并不这样想。

他以“父母在、不远游”为由,先是向朝廷申请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后来干脆辞官回家、陪伴父母去了。

在包拯心目中,什么都没有年迈的父母重要。

5年后,包拯的父母相继离世,包拯就在父母的坟墓旁边,盖了草庐,守丧三年。

守孝期满后,昔日好友都来劝包拯出来做官,但包拯不为所动,又额外为父母守了两年丧,这才赶赴京城听选。

这时,距离他高中进士,已经过去10年了,包拯也已经38岁了,他的为官之路,至此才算正式开启。

此后26年,包拯既在地方上,做过端州知府、陕西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也在中央任过礼部侍郎、监察御史等。

不管职位高低,也不管在哪个地方任职,包拯都堪称是难得一见的好官,为了大宋的百姓,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不惜得罪权贵,甚至与皇帝翻脸。

王逵在任转运使期间,仗着朝中有宰相陈执中的支持,多次巧立名目、盘剥百姓、中饱私囊。

为了扳倒这个蠹虫,包拯先后七次向宋仁宗上疏,要求严办王逵,可每次宋仁宗都雷声大雨点小,将此人轻轻罚过,就不再提了。

直到最后一次,包拯忍无可忍、对着宋仁宗大发脾气:“你今天若是不听我的劝告,继续执迷不悟任用酷吏,那就是王逵这等奸臣的大幸,我大宋百姓的不幸!”

“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宋史》

包拯的仗义执言,震惊了整个朝野,宋仁宗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这才将王逵免官罢职。

包拯这一生,弹劾的人很多,只要有人犯了错,不管你来头有多大,他一定会秉公执法、按大宋律法处置。

据说,有一天,后宫最受宠的张贵妃,让宋仁宗将自己的大伯张尧佐,提拔为淮康军节度使。

宋仁宗不忍见张贵妃不快,就同意了她的请求。

谁知,圣旨刚到张家,包拯就进了宫,弹劾张尧佐得官不正。

宋仁宗听完头都大了:圣旨都发下去了,哪还有收回的道理?

包拯见宋仁宗要走,就死死拉住他的衣袖,大声分析这件事的利弊,直到包拯说的口都干了,宋仁宗才点头,同意收回圣命。

此事一出,满京城权贵听见包拯的名号,“纷纷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虽然包拯得罪了很多人,但包拯的仕途,走得格外顺遂,这主要是因为,他持身刚正、为官清廉,不仅让政敌抓不到一点错处,还得到了宋仁宗十足的信任。

在调离端州知府任上时,当地老百姓知道包拯从不收礼,就悄悄地送给了他一方砚台,礼物虽不贵重,却是当地的特产和百姓的心意。

当船行至水中央时,包拯才从仆人口中,知道了这件事,退回去已经不可能了,可包拯又不愿收下,于是,他就当着众人的面前,将这方砚台投入了湖中。

即便远离京城、即便身居高位,他也“不持一砚归”,这样的包拯,政敌想攻击他,都无处下手。

包拯虽仕途顺遂,可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他。

二、60岁才知有后

包拯晚年,最痛心的,就是儿、孙接连早逝,家里香火断绝。

包拯一生共娶了两位夫人张氏、董氏和一位小妾孙氏。

张氏在嫁给包拯一年后,就因病去世了,她死时,没有留下子嗣,董氏则为包拯生下了一子二女。

其中,儿子名为包繶,19岁时娶了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一年后,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包文辅。

为了嘉奖包拯,宋仁宗特赐包繶为太长寺太祝,可天有不测风云,包繶还没有去上任,就突然病死了,他死时,年仅21岁。

更祸不单行的是,包繶的独子包文辅在5岁时,意外夭折。

包拯在知天命之年,接连送走了唯一的儿子、孙子,他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

幸好,老天爷不忍让包拯绝后。

1058年,正值包拯的60大寿,见包拯在席间闷闷不乐,儿媳崔氏突然抱来一个男婴:“公爹,这是您的儿子,请您老给赐个名吧。”

原来,这个男婴是包拯的妾室孙氏所生,孙氏因与包拯性格不合,九个月前,被包拯送回了娘家。

谁知,孙氏当时已经怀有一个月身孕,因孙氏对包拯有怨,就没把这件事告诉他。

等孩子生下来后,崔氏得知事情的原委,才赶紧把孩子抱来。

突然得子的包拯,非常开心,他当即就给孩子取名为包綖(后改名为包绶)

可包拯仅陪伴了幼子4年,就突发疾病,病死在了任上。

听闻包拯去世的消息,“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宋仁宗痛失良臣,也格外伤心,他不仅亲往包府吊唁,还特赐包拯谥号——“孝肃”,并辍朝一日,以示哀荣。

包拯去世后,崔氏真的做到了长嫂如母,她将包绶、和过继来的包万年视若已出,一直将他们抚养长大。

包绶入仕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不管他做的官有多大,他都廉洁自守、刚正不阿。

1105年,年仅48岁的包绶,病死在去潭州任职的路上,他的全部家当,除了诰命、书籍、文稿外,没有多余的一文钱。

三、身后留下51字家训,教育后代子孙

包拯一生廉洁无私,恨透了贪官污吏,他临死前,特意命人在家中堂屋东壁刻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51字“包家家训”,留给了后代子孙。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个家训的意思是:“凡我包氏子孙当官,有贪污受贿者,生前不能回归本家,死后不能葬入包家祖坟。如有人不遵守此训令,就不是我包家的后人。”

近1000年过去了,包家的后人还在坚守着这条祖训。

据不完全统计,包拯的后代,分散在全国各地,已累计超过了10万人。

包先良,是包拯的第35代孙,他一直生活在包拯的出生地——安徽合肥肥东县包公镇大包村。

自1993年开始,他就自发地和妻子黄其莲一起修缮、维护包氏宗祠,还免费为拜谒宗祠的游客做义务讲解。

20多年来,夫妻俩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一直默默守护着祠堂。

包拯的第34代孙包遵亮,也一生谨遵祖训,从不向权势和金钱低头。

他在应邀参加肇庆文化局的活动时,坚持自费参加,不要任何差旅费,他对记者开玩笑说:“包公一句话,后世代代穷”,包遵亮解释说,这种“穷”,就是他们包氏子孙世代忠厚传家的底气。

据了解,如今的包氏子孙要么务农、要么经商,很少有人在政府机关任职,这种结果,大概包拯在制定家训时,也没想到吧。

在所有包氏子孙中,最为人熟知的就属包拯的第29代孙——被称为“世界船王”的包玉刚了。

包玉刚,1918年出生在宁波的一个商人家庭,由于生活在海边,他从小便喜欢与船有关的一切。

37岁那年,包玉刚正式投身海运,成立了环球航运有限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陆续在全球设立了十多家分公司。

1978年,60岁的包玉刚拥有的船队规模已经超过了希腊船王,《财富》等杂志将其评为“新一代海上统治者”,他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在人生的巅峰时刻,包玉刚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直到1984年,他在宁波参观亚洲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时,才偶然在《横河堰包氏宗谱》上,发现自己竟是包拯的第29代孙!

据宗谱记载,生活在宁波的这一支包氏后裔,是南宋末年从杭州迁到宁波的,算起来,他们在宁波也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

得知自己是包公后人的那一刻,包玉刚热泪盈眶,虽然已加入英国国籍,但他还是激动地说:“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根在这里,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做贡献,我责无旁贷!”

之后,包玉刚言出必行,他不仅带头拿出了2000万美元创建了“宁波大学”,还慷慨地为上海交通大学捐赠了1000万美元,修建了“包兆龙图书馆”,为造福先人故里,他还资助建造了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住院病房楼——兆龙住院楼

包玉刚不仅在国内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还利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帮助中国船舶公司打入了国际市场。

包玉刚,和他的祖先包拯一样,和10多万包氏子孙一样,不管身在何处,身价几何,始终怀着一颗爱国修身的心。

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终年73岁。

作为包拯的后代,他,没有辱没先祖的名声。

总结:

历风方显钢骨硬,经霜更知秋水明。

包拯以自身为表率,影响了后世子孙;

也以清正廉洁的家训,教育了后世子孙。

“孝肃”是包拯的谥号,也是他留给包氏后人,最大的一笔精神遗产。

举报
评论 360

请先 后发表评论~

  • 世界上只有一种财富可以吃一千年,那就是道德和精神!任何有形的财富过三代都难!因为天道本就是如此

    ·4天前
  • 一代船王包玉刚是包青天后代

    ·4天前
  • 最后一个儿子包绶,死于900多年前,最多40代人,后人就10万之多,这个人数那个统计员统计的。

    ·4天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