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依附

 玖壹聚 2023-07-05 发布于河南




最初都想着能够依凭什么去证明,后来大多都是依附什么去顺从。

——晰瑞

温铁军老师有一本书叫《去依附》,而且他也强调是“去依附”而不是“拿依附”。话头还是从这里开始,曾经我们都想着能够依凭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尽管很大程度上我们也都知道群体性的社会活动不可能践行某个人的想法,但曾经还是觉得“我可以,我行”。

在某些时候我们也总会强调“团队的力量”,但这种表现落实到现实中,好一点的是一种依附,次一点的像是某种寄生,一些生活问题变得现实以后,随之改变的就是想法和行动,去依附本身并没有什么褒贬。

在海洋中有种生物叫寄居蟹,本身以螺壳为寄体,自身负责爬行,收到惊吓的时候会立刻缩进螺壳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寄居蟹的生存方式更像是一种偏防御的,当自身力量有限却还必须要生存下去的时候,一些依附本身也就无可厚非,更上升不到什么道德高度。

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乃至于后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还是依附于资本主义国家,而后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一些理论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国内国外经济双循环,再往后又出现了城乡经济二元化,往深了倒也不必探究,一些变化也好,一些政策也罢,最终都是为了发展这一中级目的。

而在这样变化的一个过程中,依附本身并没有显示出太多情感倾向和道德追求,尤其是这种表现放大到国家乃至国际层面以后,这种方向感就愈发模糊,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些大方向的选择跟自己太远,也没有太多关系,而这种判断回归到个体以后,也就出现了一些基于小群体或者小个体的价值评判体系。

如果说生存的方式能够通过判断去选择,那么一些行动本身是否也会受到不以现实为底板的变化?我始终都在想,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一些方法论的践行究竟是否需要考虑人的因素,更明确一点来说是否要考虑人的情感因素?

尽管我们还是提倡人文关怀,但是在商业领域,一些过度的消耗本身并不值得,利益不可能均摊,只有伤害难以避免。所以依附本身也不能用情绪价值去作为商业价值判断的参考。

那么话说回来,之前伴随着“张雪峰报考新闻专业”话题的出现,很多业内人也都纷纷出来发表言论,一些行业的运转本身也像是一种依附关系的存在,在这个体系内的人能够依附这种体制去成就自己,或者说养活自己,而不在这个体系的人,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配角可以随时被排除在体系之外。

我还是相信一些力量本身是存在的,个体在现实中能够凭借的东西确实不多,如果说《去依附》讲的是农民拯救中国经济,那么放在个体上则是很多个体本身得不到救赎,一些关系的稳固性,远远超出想象,我们都是旁观者,但同时也是见证人。

所以,没关系的,去依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