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欣彤:小楷的“入古”与“出新”—— 以王宠小楷为例

 攸州刀郎 2023-07-05 发布于湖南

小楷的“入古”与“出新”

—— 以王宠小楷为例

■曹欣彤

钱泳在《书学》中说:“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小楷是书家的一门基本功。从汉末三国以来,小楷在官方公文及科举考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有序、代不乏人的发展特点,对当世及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中叶是小楷大放异彩的一个时期。吴门书派以祝允明、文徵明为领袖人物的崛起,唤醒了被台阁体书风压抑已久的书坛并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态。吴门书派的追随、后继者众多,一时蔚为大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天下法书归吾吴,而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文以法胜,王以韵胜,不可优劣等也。”王宠小楷之所以能在吴门书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其书风古拙生致、萧散清雅,有一种熟而后生的“拙”趣。王宠是明代提倡“复古”书风的书家之一,对于传统的坚守与回归,法古后的匠心自化,在古人和自我之间达到视觉效果上的和谐统一有着独到的理解与思考。王宠深入传统的技法、先于时代的审美意识、“入古”的毅力与“出新”的魄力亦为当代小楷的发展与创作提供了学习思路和方法。

文章图片1

一、王宠小楷之传承与创新

王世贞在《吴中往哲像赞》中对于王宠的“以拙取巧”很是赞赏,“(王宠)书始摹永兴、大令,晚年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趣,几夺京兆价”。在前辈师友上溯晋唐的审美取向影响之下,王宠也遍摹晋唐名家小楷,从古法中汲取力量,学师而不囿于师,并能化为己用而自成风貌。王宠小楷的“拙”是以“巧”为根基的“拙”,在其用笔、结字和章法上都能得以体现。

(一)用笔简约含蓄、巧拙互用

王宠小楷用笔简化含蓄的特点是其性情的表达,亦是学习古法,深受晋唐书法影响的写照。魏晋时期的锺繇、王羲之、王献之,隋唐时期的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皆是王宠取法的对象。王世贞跋王宠《五忆图歌》云:“其用笔秀雅,绝得《尚书》《宣示》《乐毅论》遗意。”王宠长兄王守言:“家弟履吉书宗大令,深得旨法。”赵宧光:“履吉字法直入永兴之室,晋唐韵华,非斯人其谁与归?”《琴操十首》用笔含蓄,点画圆浑,带有隶书意味。

如《别鹄操》的横钩和竖钩、弯钩,笔画摒弃锋芒太露的写法,而将钩写得短小圆钝,古拙朴实。如标题的“操”,正文第一列的“商”“穆”“子”“年”,都含有“钩”画,但是每一个钩都写得短促圆润,古拙蕴藉,意味无穷。正文第一列的“陵”“父”,第二列的“夜”,第三列的“枝”“啄”,第四列的“水”,第五列的“逢”“随”的捺画,轻起重收,出锋含蓄,承袭前人的隶意而拙趣浓厚。

王宠对于前人的学习不是亦步亦趋的,而是有扬有弃的。可以将王宠《琴操十首》的《别鹄操》与王羲之的《黄庭经》、虞世南的《破邪论》中的“之”字试作对比(图1):王羲之《黄庭经》的正文第2列、第3列各有一个“之”字,其捺画是“正捺”写法,捺脚明显;虞世南《破邪论》正文第3列的两个“之”字,与《黄庭经》类似,但捺脚更长。王宠《琴操十首》的《别鹄操》正文第2列、第4列有“之”字,其捺画以“反捺”写法即“点”法为之。由此可见,王宠并没有完全承袭王羲之和虞世南的笔法,而是进行了发挥,以更加含蓄的笔法来书写“之”字。

文章图片2

图1 王宠《别鹄操》与王羲之《黄庭经》、虞世南《破邪论》中“之”字对比

(二)结体宽绰有余、妙趣横生

王世贞跋王宠《行草诗卷》曰:“虽结法小疏,而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风千仞之势。”王宠的笔画都经过巧心经营,笔短意长,舒朗揖让,利用点画衔接中产生的“白”营造出一种流动感。对于包围结构字的内部笔画处理上,横、竖画由姿态不一的点画代替,使其与外框分离;非交叉不可的笔画,通过尖接法的方式,使其留有空间,呈现出点画舒展、错落有致的效果。王宠不依靠笔画之间的链接或是线条来达到字结体的稳固,笔画之间若即若离,结构之间相脱离以形成疏朗宽博之态。

王宠在字的结体方面不守“规矩”,不将前代书家的“规矩”奉为圭臬。王宠很多字写得出其不意,字各个部件的呼应也比较松散。比如《琴操十首》中“操”字的三个“口”,王宠将其写成了三角形,且距离都比较远,似乎“分家”了。第一列的“鸣”字,“口”字旁本应放到“鸟”左侧中部偏上的位置,但王宠却放到了与“鸟”上部平齐的高度。这是王宠有意而为之,他舍弃了魏晋唐锺繇、王羲之、虞世南,乃至元明书家赵孟頫、文徵明等人的“精巧”,独创出以“拙”取胜的笔法。

王宠在字形结构的处理上,是尤其重视姿态的。作品中字形多变,随势生姿,或短或长,或方或扁,自然天成而妙趣横生。如《送陈子龄会试三首》中的第3首(图2),有顺着字形结构安排的,如第1列的“错”“驱”左右结构的字,写得横向比较宽是自然的;而“鞶”“装”上下结构的字,则写得竖向比较长亦是顺势的。第2首的三个“不”字,形态不一:“古人不可见”句中的“不”,末笔“点”写得最长而规矩;“龙渊不在握”中的“不”,末笔“点”写得短;“鸟飞不厌高”中的“不”,末笔“点”也写得短,而第3个笔画“竖”写得弯曲,且位置靠近“撇”的端点。不同的点画安排使得3个“不”字姿态各异,极具艺术性。第2首、第3首的两个“子”字,形态也不一样,凸显了书写者的笔法巧妙。

文章图片3

图2 王宠《送陈子龄会试三首》(局部)

(三)章法萧散空灵、疏密有致

王宠的小楷,字距、列距、行距宽舒,开阔深远。字大小参差,奇正相倚,顾盼生动,疏密和谐。在王宠的小楷作品中,大部分作品为无界格有列无行者,如《琴操十首》《游包山集》《送陈子龄会试三首》等。这种章法,因书写时字形大小不一,字间距和行间距的不一致,使得上下左右参差排列。王宠在临摹王羲之的《黄庭经》时有意将行间距拉大了,与原帖不同的行间距致使从视觉效果上来看,空间的对比更为强烈。《送陈子龄会试三首》在章法上吸收了锺繇、王羲之小楷章法中竖有行、横无列的特征,加之字形上的变化使得整体错落有致而又逸态横生。

王宠用拉开列距的方式让整幅作品在章法上更疏朗雅致。王宠作品中每个自然错落的单字结构在他的谋篇布局下构成新的整体,给人以散淡飘逸、轻松随意的视觉感受。

二、王宠小楷对当代小楷的创作启示

(一)当代小楷与传统小楷的区别

传统小楷源于实用,长于实用。小楷自隋唐以来直至清代,都是文人士大夫科举从政、治学为文的重要科目。在印刷术还没出现的年代,小楷为书写通行的正式文书之用。不仅如此,善楷书的文人还能通过抄写经卷书籍来维持生计。因此,传统小楷的书写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书写,书写者在书写时无需设计作品的形式、章法等。其书法形制主要是题跋、扇面、书册和手卷,少有大尺幅的作品,书写材料也较为单一。

文章图片4

当代小楷创作理念是纯艺术化的。20世纪80年代初书法展览的出现,促成书法由文人书斋走向大庭广众。当代书法是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的转变,因此当代小楷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当代小楷书法的形制,应参展的要求以竖式条幅与中堂居多,拼接的形式多样,纸张的颜色和材料的选择上也更为丰富。当代小楷作者在创作时,对形式、内容、墨色变化、空间分割等各方面都有所考量,是一个经过理性思考后的创作。首先,“内形式”即内容的选择上,当代小楷的创作以古今诗词文赋居多,近几年流行写比较生僻的书论、画论和题跋等,书写自撰诗文的作者相对较少。其次,当代小楷更重“外形式”,即作品的装饰上、章法的经营上更讲究。

小楷中的实用成分和艺术成分逐渐分离,从传统小楷无意识的自然书写状态逐渐转变为当代小楷有意识的创作形态,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进程。

(二)王宠小楷对当代小楷创作的启发

《书谱》云:“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孙过庭认为既能继承传统但又不背离时代的潮流,既能顺应时代但又能和而不同,这才是君子风度,王宠即是如此。他能不追随“吴门书派”的脚步,而另辟了一条与文徵明师友等相异的道路,在人才济济的“吴门书派”中保持着自我的独立。王宠将传统经典的东西转化为个人的艺术语言,将尖锐外放的用笔变为圆润含蓄,将修长紧敛的结构化为脱榫的结字,将精致婉约的小楷风格处理成古拙雅致的书风。王宠在这局限性中将有助益于自己的东西都融合于笔端,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当代小楷的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

对王宠小楷,需要广泛性但有选择性地学习。选择性是指对于王宠的经典小楷碑帖需要深入透彻地研习,掌握其建构的思路。广泛性是指由点及面大范围地多看,一方面是追溯王宠的学书过程,上追晋唐;另一方面也需博采众长,学习其他不同风格的小楷书家。在具备了一定的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再对技法要素进行提炼和整合,糅合出新建立属于个人的书风。

文章图片5

借鉴王宠师古理念的创作。书家对于字形结构的理解与处理,是书家表达自己审美情趣和情感的方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只要模仿外在的形,更要揣摩体会其中的“意”。王宠书风中体现的自然形成的古韵,在含蓄的笔画中可见丰富的意趣,对于姿态的追求以及点画结构的脱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艺术语言方式。后世师其法者对于王宠书风亦步亦趋,鲜有达其高度者,但有一二独出风貌者,如清代的八大山人。薛龙春认为,八大山人对于结构间稚拙意趣的追求,很可能也得到王宠的启发。从王宠古拙萧散的结体中学习与探究,在创新的道路上或许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延伸。

借鉴王宠融合理念的创作。王宠在传统上发展创新、兼顾时代审美的书学思想可以给当代书家带来很多思考。“魏锺元常、士季及晋王世将、逸少、子敬作小楷,法皆出于迁就汉隶,运笔、结体既圆劲淡雅,字率扁而弗椭。”晋代书法尚“韵”,魏、晋、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讲究风度韵致,“韵”的内涵之丰富,其一就体现在魏晋小楷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篆隶笔意”。再者,王宠崇拜的祝允明,其小楷面貌多元的原因之一为小楷用笔中既有行书中笔画之间轻松的连带,又有篆隶的古拙厚重。王宠或受其影响,书写中也存在很多篆字、隶字楷写,小楷中参有行书笔意的情况。篆隶笔法可增加沉着高古之气,行书笔意可在聚散、疏密中体现错落之趣,可丰富小楷书写之节奏、用笔与结构,增强小楷的艺术表现力。

三、当代小楷之传承与创新

王宠小楷之“拙”是其个人审美的追求,亦是他经过巧思经营之后所想要呈现的“拙”。而要达到大巧若拙这样的艺术境界,必定是以深厚功力的积累为根基,不然是无法由熟到生、由巧到拙的。实践是学习技法的必然手段。无论临摹或是创作,都应是手、眼、脑并用的过程,以有的放矢的训练为根基才有可能获得支撑艺术创作的娴熟技法。

当代小楷书家也在进行这样的一种尝试,他们在王宠小楷的取法之上,融合几家之精华,在继承传统之上又有所发展、出新,相互糅合形成自我风格。这件小楷作品(图3)的作者就用心于王雅宜,整幅作品以魏晋小楷为根基,稍加入赵孟頫之结构。从其能看到作者运用王宠小楷的元素,“之”“食”“足”等字的捺画含蓄而圆润,无锋利之感。四个“也”字力求变化,竖弯钩的钩画也相对短促。另一件作品(图4)中,很多字的结体都来自王宠小楷的结字方法,如“克”“人”“又”“父”“奎”等字,都是将左侧撇画收得很短,延伸右侧捺画,字形取势力争奇正相生,变化多端。

文章图片6

图3 当代小楷书家作品(局部)

文章图片7

图4 当代小楷书家作品(局部)

正如葛复昌所言,在经典的小楷作品中寻求契合自己的点,再融合个人及符合时代的审美,在这基础上生发出新。当代书家对于书法创作的进步应该是在对以往经典碑帖的广泛涉猎、深入挖掘、透彻了解与取舍之后,建立在符合传统与时代审美取向上的创新。

瑞士美学家沃尔夫林:“主要把风格设想为一种表现,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性情的表现,而且也是个人气质的表现。”每位书家的个人性情在传承经典后运用到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的一种异于其他人的审美性,是其独有的风格。

小楷虽不如行草书那样能酣畅淋漓地抒发性情,但小楷的功力不仅仅是体现在技法技巧上,亦体现在书家的审美取向上。审美取向包含了书法线条的质感、单字的结体、字与字之间姿态的运用、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书风与内容的契合等多方面,这些元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一件作品的格调与气息。一种新书体、新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逐渐融合演变的过程,只有经过系统化的大量积累,才有可能创作出属于个人语言风格的书法作品。

文章图片8

这样的积累定是多方面、多维度的。一是理论知识的积累。邱振中先生曾言书法理论是与一位书法艺术家距离最近的思想的研习所。理论知识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家的书学思想、师法传统,由点及面地了解其风格的形成。二是文化素养。现如今大部分书法作品的内容仍是依托于中国古典文学名家名篇,有实力书写自作文的作者还是小部分的群体。书家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基于自身的认识,书家是否能与作者在精神层面达到共鸣,以及对于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的把握能力,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正如邢宗仁曾提出因小楷作品文字较多的特殊性,书法所展示出的情感世界应契合于文字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文人情怀。这就对书家的个人文化素养提出了要求。再者,在传统语言体系环境已不复存在的当下,如何从传统中寻求突破,创作出能传达自我及当下社会情感的作品还需要更深入的挖掘。随着小楷的实用功能更多地向审美功能转变,其承载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先讲笔法,次追笔势,理法圆熟,然后伸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融之以性情,出之以自然,则不求新而自新”。功力的修炼,才情的积淀,个人文学素养的储备,这些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四、结 语

王宠小楷风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师法传统、个人性情和审美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其中既有客观的历史因素,又有主观的个人选择。但王宠植根传统并融入己意的学书理念,对于今人学习书法依然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王宠小楷中的点画、结体都有出处,是理性与感性统一后的锐意出新。理性是对前代书法的全面继承、提炼与融合,是在书法艺术前辈们丰富的经验之上“写”出的历史精彩;感性是与时俱进的革新与创造,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古通今”。当代书法已脱离了传统书法的实用性,更偏向于书法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性。疏薄的社会基础,这对当代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可喜的是,当今的小楷创作者们在继承传统并将之提炼、融合的道路上在不断地深入地努力。

文章图片9

今人学习书法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资源可资取法,当代小楷作者正尝试从新出土的文献资料、形式、材料上等不同方面,从更宽广的范围攫取新鲜的元素融入于小楷的创作之中,这是当代书家们对出新所做的探索。虽然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问题,如对传统的广度与深度挖掘得还不够深入,对小楷丰富的变化和内蕴研究得还不够透彻等,这是发展中的必然,亦是面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邱振中先生曾言:“尽管书法是一种已经充分发展过的艺术,形式发展史的现代研究表明,这一领域仍然有不少前人未曾注意或未曾做到的事情。这正是现代人对传统书法可能做出贡献之处。”书法艺术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书家在其中所灌注的情感、风骨和精神才是其核心价值,这亦是优秀的作品能生生不息流传下来的原因。

文章图片10

艺术追求出新,但书法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其基底是经典的碑帖,出新必是植根于传统的出新。作品格调的高低取决于书家是否具有自我审美意识和艺术理念,而这需要深厚的传统基础和人文素养的滋养。因此,当代书家应该脚踏实地,讲究法度而不失神采,不死守成法且不狭于时俗,用文心滋养笔墨,从而完成小楷的创造性转化。这才是应当从王宠小楷书风中继承的更深层次的精髓,亦是当代书家应该所追求的更高远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