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子第十八⑩-⑪ ⑩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虚空济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讲到这里,我们到了十八篇的尾声最后一讲。通常最后一讲是来做总结的,我们从之前的课程当中,学习过这么多仁人志士。或者选择归隐,或者选择装疯,甚至有的人以死劝谏。讲了这些之后又讲到了鲁国,连八位乐师都已经离开了鲁国去往各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去扭转这样的局势,到底该怎样去做呢?

周公谓鲁公曰。接下来这句话,给我们来答疑解惑,这段话来自于周公对鲁公所说的话。周公指的是周公旦,鲁公指的是周公之子伯禽。因为鲁国的封地本来是要封给周公的,但是周公要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所以让长子伯禽去做了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故而称为鲁君。我们看看周公旦是如何对伯禽讲的这句话,这句话也就是治理天下之道,治理国家之道。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周公讲了四句话,我们看第一句话。君子不施其亲施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的是遗弃、疏远、怠慢,一个君子不会疏远、怠慢、遗弃自己的亲族。这是有历史背景的,在周朝在春秋那个时期是非常注重亲族的。我们说周天子每个封地绝大多数都是亲族,或者是对周朝的建立,立有大功之人。所以才会分封到各地,做了诸侯国的国君。在周朝的初期阶段是非常鼎盛的,是非常注重礼节的,因为大家都是亲族。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亲族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所以才开始了有那么多自己的欲望和私利。这里周公告诉鲁公,君子不施其亲,你不能去疏远和怠慢自己的亲族。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懂得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我们首先要亲近的是身边的人,而身边的人最亲近的首先莫过于自己的亲族,也就是亲属。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诸父,这都是伯父、叔父等等。昆弟,就是我们说的兄弟之间。一个人懂得亲近诸父和昆弟,这个时候大家都不生怨恨,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总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比如说我们家的亲人谁谁比较发达, 可是发达了以后就开始不认我们这些穷亲戚了,这就是怨。

周公交代鲁公,你想做好一国之君,你不能怠慢自己的亲族,这些亲族是可以支撑一个诸侯国的发展,所以我们去读历史也会发现,自古帝王都是厚待宗室的,因为宗室他是你整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石,这个不可动摇。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这里的大臣指的是肱股之臣,能在朝堂能在一国做事情的人。以:是用、任用重用的意思,不要使大臣怨恨没有被重用,没有得到重视这里讲了第二件事情,一定要重视那些肱股之臣,任用贤者。这个时候一个国家的发展才会稳固,才会稳定民心。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故旧,指的以前做过贡献的人,或大臣、或亲族、或友人都一样,这些故旧曾经做过贡献的人,如果没有大的过错,不要放弃不要遗弃。

我们现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去做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如果之前有很多老员工,是跟你一路打拼过来的,是为这个公司和团队做过贡献的,只要他没有大的过错没有原则的问题是不能遗弃的,这个会寒了人心。我们不光会寒故旧的心,也会让后面的新人看到我们的作风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尤其注意这一点, 只要在我们生命当中做过贡献的,做过努力的共同奋斗的那些人,只要他没有大的过错是不可以遗弃的,这是一个君子之风范,同时也是一种仁德之心,也是在稳固更多人的人心。我们可以看在一个朝堂之上,如果故旧的那些大臣人家并没有犯什么过错,而随意地被欺凌,或者随意的被罢免,这个时候很多贤者能人志士,是不想留下来做事情的。

整个在第十八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那么多的贤人志士,为何选择了隐居呢?就是因为君不君,臣不臣,做国君的没有做国君的样子,不以天下为己任,不懂得重用贤者,所以才选择纷纷归隐。 无求备于一人,求备,就是求全责备。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正所谓人无完人,比如说一个文官,你不能要求他驰骋沙场。一个武将你也不能要求他有治国之方针,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都有他的短处,我们要懂得其优而用,扬其善,隐其恶。那我们在生活当中同样的道理,我们没有办法要求一个员工样样全能,我们遇到了这样的人固然是好,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人,切勿求全责备,去看看他的优点是什么,用其优点就可以了。

不光是用人如此,我们在感情中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夫妻感情,你不能求全责备,你没有办法要求另一半样样都是优秀的,他总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他的缺点和不足。包括我们教育孩子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样样都优秀,我们去发现他长处和优点,多看人美好的地方就可以了。包括我们交朋友也是如此,你不要总是挑剔别人身上的问题,我们去看看他的优点,他的长处是什么。如果这个朋友重义气,不拘小节,那我们看重义气的部分。

如果我们这个朋友,他并没有什么样的智慧,但是诚实勤劳,我们就看他诚恳勤劳的部分就够了,所以在生活当中,无论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要懂得不要去求全责备。包括我们自己买一个物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没有办法要求一个东西是绝对完美的, 我们取其长处取其所需就好了。如果他的优点长处是我可以接受的,他是我当下需要的这个就够了,哪有完美的人和事呢。

我们再来总结周公对鲁公所说的这句话,它既可以治理天下,也可以解决我们生活当中的问题。首先第一点,君子不其亲,我们要懂得厚待,不要去疏远和怠慢身边的亲人;第二句话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无论是治理一个国家还是带领一个团队都是一样的,要让那肱股之臣真正有能力和天赋的人,得到重用得到厚待;第三点,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我们身边的老朋友、老员工,如果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是有过贡献和价值的不要轻易的放弃不要轻易的遗弃;第四点,不要求全责备,我们去理解这四句话,并且去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可以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如果诸侯国的国君,听懂周公的这句话,其实治理天下并没有那么难,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那个时候礼崩乐坏,大家不懂得政者,正也,也没有天子去修身。如果你不懂得修身,就不会以身作则。所以《大学》当中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是从天子,诸侯国的国君、卿、大夫还是到庶民,普通的百姓,其实都要懂得以修身为本。如果懂得以修身为本,无论你是经营好一个家庭,带领好一个团队,治理好一个诸侯国,用孔夫子的话,如示诸掌乎,就像看着自己的手掌一样简单和容易。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周有八士:指的是八位贤者。但是那个时候的这八位士者没有考证,到现在我们并不清楚地知道这八位士者都做过什么事情。但是这里要提到周有八士呢?在周朝的建立初期,贤者能人是非常之多的,这里也是列举了八士,想告诉给我们一个道理。在周朝时人才鼎盛的,当人才鼎盛的时期,一个国家一定是发展的好的阶段,所以我们还是要用一个字来总结,就叫聚。聚贤者,聚贤士,当你聚了这么多的贤者,聚了这么多的能人,一个国家自然会得到治理。我们现在去读历史,也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当一个圣明的君主出现,贤士就会很多,当贤士很多治理天下就会变得简单,就会国泰民安。

第十八篇用最后这一句话总结,告诉我们周有八士,就是说在周朝那个时候,能治理天下的人是很多的,这里也只是列举了八人。我们再做一个总结,这一讲当中我们讲到了周公对鲁公所说的话。告诉如何去治理天下,接下来最后一句又说了周有八士,想要治理天下很简单,首先你要从一个君主从你自己做起,不施其亲,不让一些大臣生怨,要被重用。不要让故旧寒了心,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不要遗弃,不要求全责备一人,这个时候自然可以聚人,很多贤者自然愿意跟你治理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无论我们看春秋那个时候的治国,还是现在生活当中经营一个团队,经营一个家庭都是这样的思维。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思维,让自己德行变得更好,让自己懂得厚待身边的人,自然就会聚人、聚气、聚事,让我们的事业感情都会有所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